圓明園被毀的信息
到清朝中期,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了侵華戰爭——第壹次鴉片戰爭。接著中國爆發了反對清朝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
1856 10,英法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是兩次挑起廣州戰爭,但都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為了對清政府施加直接壓力,陳冰的首都被決定。侵略軍逼近天津1858年5月,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鹹豐十年)七月,英法侵略軍艦隊再次沖出大沽口,在英法大臣在北京交換合同的幌子下,強行推進,引誘他們“媾和”。然而,它壹再制造麻煩,目的是迫使陳冰首都屈服。然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下定決心乞求和平,已經來不及決定戰防之策。侵略軍直奔通州。9月21日,清軍在通州八裏橋決戰失利。第二天早上,鹹豐帝從圓明園逃到承德避暑山莊。名為“北遊”,實則不顧祖籍,逃之夭夭。於是乎,京城無主,百官皆散,兵懈民懼。
圓明園被盜
1860,10年6月6日,英法聯軍繞過北京東北郊區,直奔圓明園。當時,桑林欽和的殘余勢力在城北抵抗了壹會兒就逃跑了。法軍先行,下午過海澱,傍晚趕到圓明園大皇宮門口。此時,進進出出的進德門,有20多名圓明園內技術嫻熟的太監在與敵人搏鬥。“不怕被殺,奮力前進”,但最後因為寡不敵眾,圓明園“八品掌門”梁任等人死了。晚上7點,法國侵略者攻占了圓明園。園林管理部長文峰死於福海。
65438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首領闖入圓明園,立即“派出英法委員會三人,商議分配園中珍寶。”同壹天,法國陸軍司令蒙托邦寫信給法國外長:“我命令法國成員首先關註藝術和考古中最有價值的物品。於興會把法國的稀世之物獻給皇帝陛下(拿破侖三世),保存在法國博物館裏。”英國指揮官格蘭特立即“派軍官去收集應該屬於英國人的東西。”英法侵略者進入公園的第二天,他們再也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官兵們成群結隊地沖上前去,搶奪公園裏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根據目睹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和記者的描述,官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奪取寶藏,從四面八方湧向圓明園,他們急著想拿什麽就拿什麽。他們為了搶寶,互相毆打,甚至大打出手。因為花園裏的寶貝太多了,他們壹時不知道該拿什麽。他們有的搬景泰藍瓷瓶,有的貪圖刺繡,有的選擇高級皮衣,有的去弄鑲嵌珍珠玉石的掛鐘。有的提著大包小包,裏面裝滿了各種寶貝。壹些人把金條和金葉放進他們外套的大口袋裏;有的裹著錦緞;有些帽子裏裝滿了紅寶石、珍珠和水晶;有些人脖子上戴著玉項圈。壹個廂房裏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夠半個北京居民用,都是士兵用大車運走的。壹個英國軍官從壹座有500尊佛像的寺廟裏掠奪了壹尊金佛,價值1,200。壹名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產。法軍總司令蒙托邦之子掠奪的財寶價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節車廂。壹個名叫霍利斯的英國二等兵曾經從花園裏偷走了兩座金佛塔(都是三層樓,壹座7英尺高,另壹座6.4英尺高)和大量其他寶物,找了7個壯漢替他扛回營房。這個人得到了“中國詹姆”的綽號,因為他在圓明園掠奪並享受他的生活。除了搶劫,入侵者還毀壞了無數東西。幾個房間堆滿了綢緞,衣服被從箱子裏拖出來扔了壹地。人們走進房間,幾乎可以遮住膝蓋。拿著大斧子的工程師砸碎了所有的家具,拿走了上面的寶石。有些人打碎大鏡子,有些人拿燭臺射擊取樂。大多數法國士兵揮舞著木棍,砸碎所有他們不能帶走的東西。65438年10月9日法軍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座美麗的園林毀於壹旦。
燃燒的圓明園
就在清政府向侵略者俯首稱臣,答應接受壹切“議和”條件的時候,在另壹天簽約的時候,英國領導人二進宮和格蘭特為了給人留下對其侵華行為“印象極其惡劣”的印象,以其俘虜人員受到虐待為借口,悍然下令焚毀圓明園。65438+10月18和19,三四千英軍在中國到處放火,火三天三夜沒滅。這壹獨特的園林傑作,國內外罕見的藝術瑰寶,壹起被焚毀。事後,據清官方調查,偌大的圓明三園,僅存二三十座殿、亭、寺、官門、值房等建築,但不少門窗參差不齊,室內陳設及幾案被洗劫壹空。此後,萬壽山的清漪園、香山的靜漪園、玉泉山的靜明園的壹些建築也被燒毀。
據有關記載,10年6月6日英國侵略者燒毀安佑宮時,由於來勢突然,掌管安佑宮的太監將大門反鎖,安佑宮內包括太監、宮女、工匠在內的300人被活活燒死。
當圓明園陷入壹片火海時,二進自豪地宣稱:“此舉將震動中國和歐洲,其效果遠遠超出千裏之外人們的想象。”。大火的主要使者把這種行為視為偉大的成就,而全世界正直的人都被這種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中寫道:“有壹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壹個搶了東西,壹個放了火。好像打贏了仗就可以搞搶劫了。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壹個叫法國,壹個叫英國。”這段話代表了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燃燒的時候,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答應了侵略者的所有條件。不久,與英法俄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帝國主義列強就這樣占領了中國的九龍半島和北方大片領土,勒索了16萬兩白銀的巨額軍事賠償。
“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原因
壹方面,人們認為帝國主義對外擴張的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所到之處的野蠻。
另壹方面是“磕頭外交”造成的。當時英法要求與滿清談判,“北京駐使館,大陸往來,長江通商。”也就是說,人家會來和妳建交,互設使領館。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大陸旅遊,與中國進行貿易。
當時英法要求與中國就上述三點進行談判。按照目前的理解,中英之間的各種爭端在國與國的關系中是非常正常的,應該通過雙邊磋商和談判來解決。
但帝華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各國都是中國的附庸,每個人見到皇帝都要磕頭。滿清傳統的外交主題是讓義弟磕頭,由此建立了費正清所謂的“朝貢制度”這壹完整的外交模式。所以,麻煩的是義弟不肯磕頭,他們要在北京待很久。使臣入京,必然要謁見皇帝,但不向皇帝跪拜的儀式,會與“天下壹統”的理念相違背。當時英法聯軍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得見皇帝。拜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拜見皇帝要下跪,就是磕頭不磕頭。
圓明園被燒的罪魁禍首是第八代埃爾金伯爵詹姆斯·布魯斯)。二進下令火燒圓明園,報復清政府抓大臣、虐待戰俘。9月,1860英國公使哈裏·巴夏禮和爾金的私人秘書亨利·洛克打著停戰的白旗到通縣與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和僧沁逮捕。他和壹群遭到伏擊並被活捉的英法士兵壹起被帶到北京,被囚禁了壹個多月。滿清皇帝和政府壹直視巴夏禮為英法聯軍的總司令。按照傳統的“先抓賊,後擒王”的策略,他們計劃在通州談判前攻占巴夏禮,期望巴夏禮被攻占後,英法聯軍群龍無首,亂作壹團,然後乘機大舉鎮壓,必勝無疑。在監禁期間,這些人遭受了各種酷刑和侮辱。在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關押期間死亡,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托馬斯·鮑爾比。
當爾金得知清政府犯下的暴行時,他決定報仇。二進要燒紫禁城。後來經過幾天的深思熟慮,他選擇了圓明園作為復仇的目標。二進決定火燒圓明園而不是故宮,還有另外壹層意思。爾金認為故宮是中國政府所在地(英法當時正在與清政府談判《北京條約》);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人所有。爾金想通過火燒圓明園傳遞壹個信息:應該為抓臣虐囚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及其爪牙,而不是中國人民。在報復行動的前幾天,爾金下令在北京各處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無論他的職位有多高,在犯下欺詐和暴行之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 10) 18被焚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人不必擔心受到傷害。”(翻譯自英語)
英法外交官被拘留虐待,不僅違反了埃爾金勛爵看來的西方國際法,也違反了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費不砍頭”的行為準則。圓明園被燒造成的破壞,既是英法聯軍的罪行,也是滿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無能造成的歷史原因。
災難過後
圓明園被毀後,仍是皇家禁園。同治年間,在慈禧太後的授意下,他試圖重建它。當時計劃修復20 * * * 3000多座寺廟,主要集中在圓明園的錢潮區、後湖區、西區和北區,以及萬春園的宮門區和富春殿門口的夏青殿。但工程開工後不到10個月,就因資金枯竭被迫停工維修。此後,慈禧太後雖然修繕了頤和園,但並沒有完全放棄圓明園的修復。直到光緒22-24年,她還修復了圓明園的雙河齋和吉農軒。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太後隨光緒皇帝逃往xi安,京畿秩序大亂。八旗兵和土匪、地痞趁火打劫,將園內僅存的、基本恢復的近百座建築陸續拆搶,徹底摧毀了圓明園內的建築和古樹名木。
後來圓明園的文物長期被官僚、軍閥、奸商掠奪,甚至被政府當局有計劃地破壞。北洋政府的達官貴人,包括壹些負責圓明園遺址保護的人,憑借手中的權力,從園內運出大量石雕和太湖石,用於修繕自己的園林。如京畿守備總司令王懷慶、巡撫使曹錕(後被賄賂當選民國大總統)、步軍司令聶顯範、首都憲兵司令車青雲、政府秘書長王藍亨等都有此類劣跡。只有荊(相當於後來的北平市長)劉夢庚在1922的25天內強行運走了長春園的623車太湖石。當時,陸軍第十三師、國軍第十六師、第十壹師、東北軍第五十三軍、宋第二十九軍先後駐守西苑地區。他們已經強行拆除了圓明園的城墻,私下出售了磚塊和石頭,或者用它們在西苑建造了壹個遊樂場。頤和園、中山公園、燕京大學、北平圖書館等地也運走了大量的石片。20世紀30年代初,在海澱至玉泉山的道碴路上重建高梁橋時,經北平特別政府批準,圓明園南面(4800米)和東面的虎皮石柵欄全部拆除,砸成道碴鋪路。在此之前,它還多次公開出售大城磚、虎皮石、雲母片,甚至西樓殘存的大理石柱,使圓明園化為廢墟。
壹代名園圓明園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對人類文化野蠻摧殘的見證,也是古老文明落後就要挨打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