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的營養價值如何,哪些人不宜食用?
生竹筍含有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成分。竹筍不僅含有豐富的各種營養成分,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苦,性寒,能化痰降氣,清熱除煩,利便。《名醫別錄》寫明能“治口渴,利水道,益氣,久食”;《本草綱目》說“助九竅,通血脈,除痰生津,助消化腹脹”,尤其擅長清熱化痰。
春筍有“益九竅,通血脈,化痰生津,消食消腫”的功效。現代醫學證實,食用竹筍具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的功效。當孩子患麻疹時,可以喝嫩竹筍做成的湯,使麻疹徹底出來,縮短病期;用竹筍煮粥對慢性腹瀉引起的脫肛也有很好的效果。現代醫學認為,竹筍能吸收脂肪,促進食物發酵,幫助消化和排泄,是減肥者最理想的食物之壹。
鮮筍不宜多吃,每人每餐最好不超過半根。
春筍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性寒味甘,含粗纖維素較多。大量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給胃腸道造成負擔,特別是對於已經有胃腸道疾病的人。尿道結石、腎結石、嚴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慢性腸炎、脾胃虛弱等疾病患者不宜多吃竹筍。
過敏體質者過量食用會影響身體健康,嚴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慢性腸炎等疾病患者應避免食用;15歲之前的孩子要特別註意不能多吃;脾胃虛弱者或產後婦女以及因吃竹筍會誘發或復發哮喘者,不宜吃竹筍;竹筍中含有大量不溶性草酸鈣,尿道結石、腎結石病、膽結石患者不宜多吃。此外,老年人、體弱者、消化不良者和脾虛腸滑者不宜多吃竹筍。
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可食部分為初生、嫩肥、短壯的芽或鞭。竹子起源於中國,種類多,適應性強,分布廣。毛竹、毛竹等散生竹種的地下莖深埋於土中,竹鞭、筍有土層保護,冬季不易遭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壹年四季都能找到竹筍,但只有竹筍和冬筍的味道最好。?
開春挖出的竹筍因其體胖、潔白如玉、肉質鮮嫩、味道鮮美而被稱為“蔬菜之王”。烹飪時,無論是涼拌、炒菜還是煮湯,都鮮香四溢,是人們喜愛的菜肴之壹。又稱“山中八寶”。因為竹子的種類很多,如毛竹、毛竹、石竹、刺竹、毛竹、毛竹、麻竹、麻竹等。,他們可以吃素,做法不同,口味不同。
參考資料:
竹筍-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