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人們在元宵節做什麽?

人們在元宵節做什麽?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燈節”,俗稱“十三燈,十五元明”。元宵節的前幾天是“點燈”,最後壹天是“謝燈”。這壹天,家家掛燈籠,做彩色的裝飾品,爭奇鬥艷;晚上舉行燈會,鼓樂齊鳴,龍獅共舞,壹派歡樂景象。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北史》中有這樣的記載:“隋劉或人於正月十五作戲,奏曰:‘景宜等州,每逢正月觀夜,滿臺滿街,鼓火照地。人面獸心,男為女裝,疲憊破產。請爭取這壹次。妳可以播放它。“這裏說的鬧劇是壹場摔跤比賽。

《漢武帝紀史》說:“元豐三年春,我作角戲,三百裏內來看。”

隋朝和漢朝壹樣,在春節期間舉行摔跤比賽,但隋人選擇在元宵節晚上舉行,並擴大了範圍,把摔跤比賽變成了“壹個人面獸心,壹個人穿女裝”,就像現代的盛裝遊行。據劉或奏折,“資竭而破產,爭此壹時”可謂熱鬧非凡。然而,“禁令”未能遏制民間習俗。到了唐代,元宵節發展成為盛大的燈會。

據《明太祖雜記》記載:“在東,遇正月觀夜,遷陽宮,立庭燒,至於殿中,立燭火把,不勝枚舉。京都匠人毛順、喬思傑創不時繪十二燈塔,高壹百五十尺,掛珍珠,掛貴重金銀,清風送來,變得嘹亮。它的燈是龍、鳳、虎、豹的形狀。”

到了宋代,開燈五夜。辛棄疾《玉案元》描寫元宵節的情景,至今讀來仍耐人尋味:“東風夜千樹開,繁星如雨。寶馬雕花車滿路香。風笛聲起,玉壺點燈,魚龍舞通宵。”

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元宵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在古代農業社會的年初閑暇時,官民壹起過節,張燈結彩,徹夜不眠,可想而知其樂融融。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各族人民仍將元宵節視為喜慶、豐收、歡樂的象征。全國各地的公園和娛樂場所都會舉辦燈籠展。燈籠形狀的制作奇幻巧妙,甚至還有電燈籠。人物栩栩如生,特別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