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飼養蝸牛的技術方法

飼養蝸牛的技術方法

飼養蝸牛的技術方法

養螺的技術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尤其是農村的田間地頭,也有人開始養螺。因此,應重視釘螺孳生地、飼料投送和水源調節,這關系到釘螺的成活率。跟我壹起看看養蝸牛的技術方法吧。

飼養蝸牛1的技術方法

壹、蝸牛養殖場的選擇

螺螄養殖場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好、土質腐殖質豐富、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有自來水。養殖池塘建設。壹般螺池寬度為1.5-1.6m,長度為10-15m,也可受地形影響。在水池周圍做壹道坎,坎的高度在50厘米左右。池水兩端設置進水口和出水口,並安裝阻擋網,防止釘螺逃脫。同時,在養殖池中間種植茭白等水生植物,既能提高土地產量,又能為釘螺生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放養量和飼養管理

1,螺類放養密度:壹般每平方米放養螺類100-120只,同時每平方米套種鰱魚、鱅魚5種左右進行主養。蝸牛的放養時間壹般在3月。

2.施肥和投餵:首先在養殖池中施入壹些糞肥,以培養浮遊生物,並為蝸牛提供餌料。施肥量取決於螺池的底質。螺螄放入池塘後,用蔬菜、米糠、魚內臟或菜餅、豆餅餵養。青角和魚內臟要切碎,與米糠等飼料混合。菜餅、豆餅等。應浸泡軟化,以利於蝸牛的飼養。投餵量視蝸牛的投餵情況而定,壹般按蝸牛總量的1%-3%計算,每2-3天投餵壹次。每天早上餵食時間,餵食位置不需要固定,隔天放壹次飼料。當溫度低於15℃或高於30℃時,不需要進料。

第三,水質監管:

1,需要經常向螺池中註入淡水來調節水質,尤其是在繁殖季節。最好保持水的流動,尤其是高溫季節,最好采用流水養殖。春秋兩季以微流水栽培為佳。螺螄池的水深應始終保持在30厘米左右。

2.就是調節水的酸堿度。池水pH值低時,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kg,每隔10-15天噴灑壹次,使池水pH值保持在7-8。

四、釘螺越冬管理

當水溫降到8-9℃時,蝸牛開始冬眠。冬眠時,蝸牛用殼頂鉆土,只在土壤表面留下壹個圓形的洞,不時有氣泡冒出來呼吸。蝸牛在越冬期間不進食,但養殖池塘水深仍需保持在10-15 cm。壹般3-4天換壹次水,保持適當的含氧量。

養蝸牛壹定要小心,不可大意。

養螺技術方法2。用誘餌餵食

人工投餌的種類主要有米糠、麥麩、菜餅、豆渣、動物下腳料等。水溫低於15℃時不要投餵,水溫在20℃-28℃之間,最適合投餵和生長,需要大量投餵。每天餵食壹次或隔天餵食壹次,在早上或晚上。投餌要撒在壹些固定的覓食地上。

表施

螺螄水的顏色最好是深棕色或淺綠色,透明度為20 cm-30 cm。水的顏色逐日變化,符合養魚水“肥、活、嫩、涼”的要求。根據水的肥力來決定是否施肥或施肥多少。追肥的種類可以是發酵肥料或化學肥料。無論施哪種肥料,都要少量多次,避免水質過度惡化。壹般每次施肥量為100 kg-200 kg,或尿素1 kg-2 kg。

啟動增氧機,換水。

蝸牛耐缺氧能力不強,水中溶解氧要保持在4 mg/L以上,發現魚缺氧浮頭對擾動不敏感,或蝸牛批量爬到水面,說明水體缺氧嚴重,要及時啟動增氧機,補充新水進行搶救,否則會導致蝸牛批量死亡。因此,平時要經常觀察水質,及時科學啟動增氧機,及時更換淡水進行調節,防止水質惡化、老化、缺氧,保持水體富含溶解氧。

防逃

河螺常從進水口、出水口、洞穴、溢流塘等處逃逸,應經常檢查,特別是下大雨時。

觀察蝸牛的生長和繁殖。

在養殖過程中,要隨時檢查蝸牛的生長情況。如果增長速度慢,要及時從方法、質量、數量、水環境、疾病等方面查找原因,同時進行改進。當發現池塘中有蝸牛出生時,應添加壹些營養價值較高的餌料進行投餵。

越冬管理

除了加強冬前培育使田螺健康外,入冬後還要加深池水保溫,註意水質,防止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