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吃什麽飯
三伏吃的傳統食物有餃子、面、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裏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語,叫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面,這壹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面。
為什麽在熱天裏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面粉煮湯吃,吃後出壹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三伏天的成因
三伏天,是壹年中最熱的時候。入伏後,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壹天比壹天熱。
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千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沈氣流,使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三伏,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秦國,最早的記載是在《史記·秦紀六》中:秦德公二年初伏。秦德公是秦憲公之子,秦武公之弟。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後,群臣未立秦武公之子公子白為君,而是擁立秦德公為君。
秦德公繼位後,重大舉措是將秦國國都遷到雍(今陜西鳳翔)。公元前677年,秦德公用牛羊豬各三百頭在郎峙祭祀天帝,占蔔吉利後住進雍城大鄭宮。
這樣秦國子孫可以黃河飲馬,梁國、芮國都來納貢。秦德公遷都,為以後的秦穆公時代強盛打下了基礎。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下令在歷法中設置伏日,並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