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基本結構是什麽?
因為主食和副食的劃分比較明顯,所以人們以主食為主,菜肴為輔,營養成分的比例比較合適。通常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65%-70%;蛋白質占總能量的10%-15%;脂肪占總能量的20%-30%。但在很多西方國家,由於主食和副食的劃分不夠明顯,所以非常容易攝入過多的脂肪,甚至超過35%-45%;眾所周知,高脂飲食往往與高血壓、肥胖甚至腫瘤等疾病的發生有關。
主食和副食的劃分,顯然可以讓每天的熱量攝入相對較低。比如大米和白面粉每100克350千卡,土豆最低每100克只有77千卡,相對有限。所以中國人平均每天攝入的熱量不容易超標。20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營養學家克萊德·麥卡(Clyde Myka)的實驗證明,限制熱量攝入、只吃八分飽是防止衰老、延年益壽的重要方法之壹。
第二,葷素混食。西式飲食結構是壹菜壹菜,大部分是豬排、牛排、烤雞、煎蛋、吐司等單壹品種。,幾個品種組合成壹道菜。葷素搭配是我國膳食結構的壹大特色,不僅豐富了菜肴的品種,增加和美化了菜肴的口感效果,也豐富了菜肴的營養價值。比如肉類主要是蛋白質營養,蔬菜主要是礦物質和維生素。葷素搭配也能降低葷素的酸度。
第三,豆及豆制品。在中國的日常飲食中,豆類和豆制品大多占據壹定的重要地位。相對於西方國家的飲食,肉類相對較少,而蛋白質中豆類的攝入量相對較高。還含有壹些特殊的物質,如皂甙,能防止易引起動脈硬化的過氧化脂質的產生,抑制脂肪的吸收,促進脂肪的分解。再比如大豆異黃酮,它是壹種植物激素,具有雌激素活性,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女性進入中年後,常吃大豆或豆制品,可以補充和部分替代雌激素,從而延緩衰老,保持相對年輕。
在豆類和豆制品中,除了大豆和豆腐外,還有豆腐、油豆腐、豆腐幹、千張、腐竹等。既豐富了素菜的種類,又減少了肥肉中飽和脂肪酸引起的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癥狀。豆幹裏有黑豆、綠豆、豌豆、蠶豆、紅小豆,很多都各有特色。紅小豆是用大米、小米、玉米渣煮的,是食物和豆類的最佳組合。綠豆芽可以解暑,也是重要的排毒物質。鮮豆類有豇豆、扁豆、刀豆、豆角等,不僅味道鮮美,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第四,魚蝦。在中國傳統的膳食結構中,日常肉類菜肴僅次於肉類,尤其是在近海地區。魚蝦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平均約為15%-20%,還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脂蛋白。膠原蛋白是細胞間質的主要成分,也是壹種重要的美容物質。魚含脂肪較少,壹般在2%左右,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有利於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魚的熱量含量較低,大多在每100克100大卡左右。小魚小蝦也富含鈣,比如用面條拖小魚,壹起吃骨頭,增加了鈣的攝入。因為魚的種類比較多,個體比較小,吃起來比較方便,所以烹飪方法也比較多,包括用肉烹飪,比如用鹹魚燒肉,這是壹道好菜。
五、烹飪方式以煎燉為主,不僅方便,還能保留更多的維生素。燉菜包括湯和紅燒。這種長時間的烹飪方式不僅有利於菜肴特別是肉類菜肴中營養成分的分解,還能增加壹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比如紅燒肉或紅燒肉肘子,煮2.5小時後,豬肉中脂肪含量下降465,438+0.04%,飽和脂肪酸下降40%-565,438+0%,不飽和脂肪酸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