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孕婦食譜 - 端午節的起源與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的起源與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據說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於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殺。沿河的人們帶領船只競相打撈,沿著水面招魂,並把粽子扔進河裏,以防止魚蝦吃掉他的屍體。這種習俗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也被稱為端陽節和中秋節,據說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的屈原死於古洛河的日子。兩千多年來,農歷五月初五已經成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醫生、愛國詩人屈原得知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毅然寫下了最後壹首詩《懷沙》,投汨羅江自盡。

端午節起源於古代先民選擇“龍升天”作為祭拜龍族祖先的吉日,並註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端午節被認為是壹個“邪惡的月亮日”,起源於中原北部,是為了紀念屈原和其他歷史人物。端午節習俗的形成可以說是南北習俗融合的產物。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深入人心。人們“緬懷它,悼念它,把它的話傳於世,傳下去。”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從此將賽龍舟、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壹起。隨著屈原的影響越來越大,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端午節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他主張起用人才、賦權,使富裕起來,並主張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崗,被趕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但又不忍心壹直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在寫完他的傑作《懷沙》後,他投汨羅江而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

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之發育成褐色的種子。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父”。楚地著名詞人宋玉、、荊軻等都受到屈原地影響。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壹個從清雅唱和到浪漫原創的新時代。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田文》。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壹,對後世詩歌影響深遠。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壹顆璀璨的明珠,是“傑出的壹生”。“在修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將上下求索”。屈原的“求”的精神,成為後世仁人誌士信仰和追求的高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