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阿司匹林,這種藥被人們稱作萬能藥,在臨床上被廣泛運用於出現發熱的患者身上,能夠對感冒流感等原因引起的發熱產生退燒作用, 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阿司匹林都適用 。同時,還能夠降低心肌梗死發生的概率,在中老年群體中有極大的熱度。
最為重要的是,在心腦血管疾病中,阿司匹林表現突出的預防作用,堪稱神藥,因此被廣泛運用。
壹般常見的冠心病或者缺血性腦卒中主要有三種類型:冠脈痙攣導致的心絞痛、出血性的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據醫學考證, 在由動脈粥樣化導致的冠心病或者缺血性腦卒中的預防方面,阿司匹林具有顯著的預防作用。
動脈粥樣化會讓動脈中的血管變得狹窄 ,其過程比較復雜,簡單概括是因為我們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長時間處於過高狀態,加上各種炎癥的影響下, 這些膽固醇就會穿越到血管內的皮下層, 長期經過被氧化和吞噬,久而久之大量堆積在血管內皮下,形成壹堆被稱作 “脂核” 的物質,從而形成向血管內腔突起來的 斑塊 ,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通常新斑塊容易破裂,暴露出來的內在物質碰觸到血管中的血小板,會迅速激活血小板,長期形成我們熟知的“ 血栓” ,而這種現象就會破損到血管流通, 造成局部血管出現狹窄或梗死 的現象。
為什麽阿司匹林能夠有效預防 動脈粥樣化導致的冠心病或者缺血性腦卒中呢?
阿司匹林能夠抑制住血小板在面對斑塊破裂的情況下大量聚集,防止出現血栓 ,也就不會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現象了。
現在在冠心病和腦卒中的壹級預防中,常用的藥物就是阿司匹林了,在二級預防也有很大效果, 即用來防止已患有冠心病或腦卒中的患者 再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缺血性問題。
所以,國內外各權威診療指南對阿司匹林的療效十分看好: 若無禁忌,應該首選阿司匹林腸溶片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使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它並非萬無壹失的神藥,它也有壹些副作用需要規避。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會導致壹些副作用的產生,常見的是會導致 胃腸道、牙鼻眼結膜或腦出血風險升高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副作用:
胃腸道方面的反應是阿司匹林最為常見的壹種不良反應, 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肚子疼等胃腸道紊亂癥狀,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停藥觀察檢查,容易引起胃潰瘍、胃出血等現象,對患者的 健康 構成威脅。
引起胃腸道反應是因為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會在體內分解出乙酸水楊酸,這種物質會刺激到腸胃。
同時,研究表明,引起阿司匹林副作用的原因,是因為阿司匹林進入體內後會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物-環氧酶(COX),這種物質分為兩個類型,即COX-1和COX-2, 抑制COX-2能夠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 , 而抑制COX-1會引發壹些副作用,比如上腹不適,嘔吐惡心,凝血障礙,出血時間延長 等。
尤其如果 大劑量和長期服用 ,會顯著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過分抑制血小板聚集,損害到胃腸道黏膜 ,從而導致潰瘍、胃穿孔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健康 。
過敏反應也是比較常見現象,比如尋麻疹:血管神經水腫等, 患者會表現出呼吸困難、結膜充血的反應。
過敏反應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阿司匹林會抑制環氧化物水解酶的產生,阻斷機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增加白三烯的含量,這樣極易引發支氣管痙攣現象。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也要警惕水楊酸鹽慢性中毒癥狀, 壹般患者會出現 出汗、耳鳴、嗜睡的 情況。
用藥幾個月後,還會引起肝功能損傷,出現腹部觸痛癥狀,壹般情況下,為了避免肝損傷,臨床在應用阿司匹林治療時會選擇聯合用藥方案來規避損傷到肝功能,或者使用縮短用藥時間的方式來規避安全風險。
那麽 ,對於防止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應,還有哪些講究呢?
為了減少阿司匹林對胃黏膜對直接損害,腸溶劑起到了很明顯的保護效應。
即通過 制劑工藝將阿司匹林包上腸溶膜,使其耐酸不耐堿, 口服後需要隨胃腸蠕動進入堿性環境的小腸中才會開始溶解,這樣就會顯著降低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腸溶阿司匹林用藥時間也是有講究的。
如果餐前服用,空腹狀態下胃內酸性環境比較強,腸溶劑不容易溶解, 而且胃排空的速度比較快,能夠大大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損傷。
而 如果在餐後服用,我們在吃飯後食物會稀釋胃酸,導致胃部很接近堿性環境, 在此時服用藥物的話, 藥會在胃內加快溶解 ,就會引起不適。
而且, 藥物和食物混合在壹起 ,也會延長其在胃中停留的時間,也就會 增加更多的釋放 。因此,我們最好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上的提示, 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最好是在餐前 。
有壹些副作用不可避免,但有壹些副作用可以通過壹些辦法來避免。
比如出現了 惡心嘔吐、胃灼熱、消化不良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這是比較常見的,也不能壹有反應就立刻停藥, 正確的應對措施是先看看服用阿司匹林的方式是否正確 ,是不是在餐前半小時或者餐後3小時服用?
如果服用方式不對,應該先改正方式然後觀察消化道不良癥狀是否有所減輕了? 可以額外吃壹點護胃藥來減少胃腸道的反應。
如果有黑便、消化道出血情況,應立刻停用阿司匹林 ,盡快聯系醫生,做好相應的檢查。
有些人服用阿司匹林 還出現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等癥狀 ,這種情況下需要適當調整劑量。
研究表明, 服藥後出血率與患者的服藥劑量、時長、年齡等有關 ,劑量越大,時間越長,年齡越大,患者身體負荷越重,更容易出血。
很多人查體發現頸動脈斑塊就馬上用阿司匹林,有人心電圖T波低平但並沒有其他的心臟病的依據就吃阿司匹林,還有人發生不典型的胸悶就吃阿司匹林……這些做法都不是科學的。
誰應該吃,誰不應該吃阿司匹林?這要由醫生判斷,不能自作主張。
阿司匹林是好藥,但也是壹把雙刃劍,用的正確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用的不正確也有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
那麽,哪些人群應該用阿司匹林呢?
如果已經確診了 冠心病、腦梗死或者短暫腦缺血發作、頸動脈或下肢動脈明顯狹窄 ,壹般狹窄度超過50%,如果沒有禁忌, 建議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
而沒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年齡 40歲、或 70歲的人,只要沒有心腦血管病,壹般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
無論任何年齡,只要存在出血高危因素,比如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風險的其他藥物, 胃腸道出血、消化道潰瘍 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 ,嚴重肝病 , 慢性腎病4~5期 ,未根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壓等,如果沒有確診 心腦血管病變 和頸動脈、下肢動脈疾病, 都不應該吃阿司匹林。
如果年齡在40-70歲之間, 沒有心腦血管病並且沒有上述出血高危因素,需要認真評估是否使用阿司匹林治療。
以下7個因素需要記住:1. 高血壓;2. 糖尿病;3. 血脂異常(TC 6.2 mmol/L或LDL-C 4.1 mmol/L或HD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