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的讀音余甘子的讀音是什麽
余甘子的拼音是:yúgānzǐ。結構是:余(上下結構)甘(獨體結構)子(獨體結構)。註音是:ㄩ_ㄍㄢㄗˇ。
余甘子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指橄欖。庵摩勒的別名。
二、引證解釋
⒈指橄欖。引《齊民要術·橄欖》引三國吳沈瑩《臨海異物誌》:“_甘子如梭形。初入口,舌澀;後飲水更甘,大如梅實,核兩頭_。”宋嶽珂《_史·味諫軒》:“戎州有蔡次律者,家於近郊。山谷嘗過之。延以飲。有小軒極華潔,檻外植_甘子數株。因乞名焉,題之曰‘味_’。”⒉庵摩勒的別名。引宋宋祁《益部方物略記》:“黃葩翠葉,圓實而澤,咀久還甘,或號_勒。右_甘子,生戎_等州山,樹大,葉細似槐,實若李而小,咀之,前苦後歆歆有味,故號為_甘,核有_,或六或七,解硫黃毒,即《本草》所謂_摩勒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庵摩勒》_釋名_引陳藏器曰:“梵書名_摩勒,又名摩勒落迦果。其味初食苦澀,良久更甘,故曰_甘。”
三、網絡解釋
余甘子(大戟科葉下珠屬木本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inn.)是大戟科、葉下珠屬木本植物。又名余甘樹、油甘子、庵摩勒、橄欖、滇橄欖、園酸角、油柑、望果、牛甘子、久如拉(藏語)、麻項邦(傣語)等名。余甘子在304年晉代就始載於《南方草木狀》,原譯名稱庵摩勒,為常用清熱解毒藥。高達23米,胸徑50厘米;樹皮淺褐色;枝條具縱細條紋,被黃褐色短柔毛。葉片紙質至革質,二列,線狀長圓形,長8-20毫米,寬2-6毫米,頂端截平或鈍圓,有銳尖頭或微凹,基部淺心形而稍偏斜,上面綠色,下面淺綠色,幹後帶紅色或淡褐色,邊緣略背卷;側脈每邊4-7條;葉柄長0.3-0.7毫米;托葉三角形,長0.8-1.5毫米,褐紅色,邊緣有睫毛。產於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叢、荒地或山溝向陽處。喜溫暖幹熱氣候。分布於印度、斯裏蘭卡、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南美有栽培。(概述圖參考:中國自然標本館)
關於余甘子的詩詞
《余甘子·愁苦人意未相諳》《余甘子》
關於余甘子的成語
隨車甘雨甘分隨時心甘情原論甘忌辛甘居人後甘心如薺甘之若素同甘***苦
關於余甘子的詞語
不甘示弱咽苦吐甘隨車甘雨甘之若素食不甘味留余地甘居人後目無余子論甘忌辛甘心如薺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余甘子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