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的差距究竟在哪裏?
人與人是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總是有那麽多的差別。 有些差別是可愛的,比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興趣、不同的嗜好。有些差別是有意義的,比如生物的“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前提。如果沒有這種“多樣性”,可能會導致“人種”的退化。 但是,承認“差別”的可愛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差別”都是有意義的。總有壹些“差別”,它的別名叫“差勁”。有些人“太優秀”,有些人“太差勁”。那種“太差勁”是人格的不健全,它顯示為精神上的“殘疾”。那種“差勁”絕非簡單的“差異”,而是人種學上的進化與退化的“差距”。 人與人的“差距”究竟在哪裏? 人與人的差距會在很多地方顯示出來,但根本的差距,在於人的“主動性”的強弱程度。凡人都有主動性,人不可能完全沒有“主動性”。凡是生物,都有主動生長的原始力量;但是,有些人的主動性比較“強勁”,有些人的主動性比較“差勁”。強健的“主動性”使某些人總是能夠努力克服障礙與困難;差勁的“主動性”使另壹些人長久地受挫與受難,這些人“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 當我們理解了人的“主動性”所蘊涵的力量,我們就會明白:教師的“成長”意味著什麽?“同學的差別”究竟在哪裏?為什麽有人會呼喚“賜予我控制感”? “主動性”太重要了,它是《周易》的核心精神。後來梁啟超把這個核心精神引入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所謂“自強不息”,實際上就是“主動精神”。我寫過壹篇文章:獅子的性格》。這篇文章實際上就談論這個主題。中央電視臺有壹個節目:《狂野周末》。在那裏面妳可以看到獅子、老虎捕獲獵物的場景。獅子、老虎追趕獵物的姿態是很美麗的,但是,還有壹種美麗,就是兔子、梅花鹿為了不被獅子、老虎吃掉,它們不斷的奔跑。《狂野周末》裏面曾經有壹個鏡頭:獅子選好了獵物追上去,它的獵物是梅花鹿。按說,梅花鹿奔跑的速度不如獅子快,但是,這只梅花鹿逃脫了,獅子無奈的站在那裏。 德國人尼采說過壹句話。尼采說:“壹口好牙,和壹個強健的胃,這就是我對妳全部的期待。”這樣看來,什麽樣的人是真正的有主動精神、有力量感、有超越感的人呢?第壹,要有壹口好“牙”,最好把玻璃都能夠咬碎。第二,要有壹個健康的“胃”,把玻璃咬碎之後吞下去,把它消化掉。就是說,妳遇到了困難,要用妳的“自強不息”把它咬碎,要用妳的“厚德載物”把它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