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奧運奪金最多的女運動員
姓名:鄧亞萍 (DENG YAPING) (乒乓球 中國)
生日:1973年2月6日
身高:1.50米
生地:中國,河南,鄭州
國籍: 中國
項目: 乒乓球
成績榮譽
[編輯本段]
運動生涯中,曾經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僅次於王楠23個),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
1989世乒賽女雙冠軍;
1990年世界杯團體賽冠軍;
1991世乒賽女單冠軍,女團、女雙亞軍,世界杯團體賽冠軍;
1992年世界杯雙打賽冠軍;
1993世乒賽女雙亞軍、女團冠軍;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
1995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世界杯團體賽冠軍;
1996年第26屆奧運會女單、女雙冠軍,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女雙冠軍,世界杯女單冠軍;
1997世乒賽女單、女雙、女團冠軍,混雙亞軍。
所獲榮譽:
1987年獲運動健將稱號
1988年獲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1990年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199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
1990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青團中央授予她“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詳細介紹
[編輯本段]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壹,是排名世界第壹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壹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曾獲4枚奧運會金牌,14次獲得世界冠軍頭銜,連續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壹,是世界上唯壹壹位蟬聯奧運會乒乓球單打金牌的運動員。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壹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誌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當前情況
[編輯本段]
1997年後,鄧亞萍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
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
2003年,鄧亞萍開始在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工作。
目前,鄧亞萍擔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
人物故事
[編輯本段]
童年時期: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誌做壹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紮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壹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麽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裏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壹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運動員時期: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裏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隊裏練習全臺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壹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壹絲不茍的接球,壹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壹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壹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臺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系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壹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壹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求學時期:
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壹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後才把它們寫出來。
於是鄧亞萍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經常學習到很晚才肯休息,有時,壹邊走路壹邊看書,就連吃飯的時間都用上了。
鄧亞萍不斷要求自己,做作業也要和完成訓練課壹樣,絕對是今日事今日畢,毫不含糊。鄧亞萍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讓輔導老師和學友都深表嘆服。
1998年2月,鄧亞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讀書,鄧亞萍在劍橋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短短3個月的時間,鄧亞萍堅持每天8點多從自己的住所趕往學校上課。下午3點半下課後,她還到學院的學習中心去學ix,聽磁帶,練自己的口語,直到晚上8點學習中心關門後才趕回住所。
回到住所,鄧亞萍也從不浪費時間,她堅持和房東用英語交流,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和預習功課。
在她終於獲得碩士學位後,鄧亞萍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長時間固定姿勢寫稿誘發了鄧亞萍的頸椎病,頭不能移動,壹動就疼的鉆心。但是,疼痛並沒有把鄧亞萍征服,她咬緊牙關,以壹種固定的姿勢堅持查閱資料和寫作。
誠信故事
那是鄧亞萍在清華即將畢業的前夕。有壹天,她找到語文老師請他幫助修改哲學課的總結。這份哲學總結足有四五千字,內容很充實,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能聯系實際用哲學觀點分析打球的戰略戰術。
幾天後,語文老師把改過的文章給了。又過了幾天,語文老師在校園裏遇到了她,鄧亞萍壹方面表示對語文老師的謝意,同時又很認真地對他說:"我把兩份總結都交給了哲學老師,跟老師講清楚了其中壹份是我自己寫的,另壹份是請語文老師修改過的。"
壹篇哲學文章,請語文老師修改,按理說修改後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原創"交上去了。語文老師絕不會去質問鄧亞萍,為何不說明是經老師改過的;哲學老師更不會質疑她是否請人家修改過。壹切顯得那麽自然。但是,鄧亞萍竟把修改前後的兩篇文章壹齊交給了哲學老師,還如實說明了請語文老師做過修改。這就是誠實的鄧亞萍,這就是鄧亞萍的誠實!
惟有這樣的誠實,才會有她的事業,她的輝煌,她的人格力量。試想,在學業上不老實的人,焉能成得了"鄧亞萍"?
申奧故事
鄧亞萍當運動員的時候,曾經兩次當眾落淚,壹次是1992年在巴塞羅那,壹次是1996年在亞特蘭大,她在獲得奧運會女單冠軍之後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那壹剎那,鄧亞萍又哭了。“北京贏了,比我自己拿任何壹次世界冠軍都激動。”
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鄧亞萍知道自己與楊瀾等人壹道成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當時她正在瑞士洛桑參加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北京奧申委代表團也到了洛桑,奧申委主席劉淇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作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工作的陳述報告。劉淇市長和袁偉民局長給鄧亞萍布置的任務是負責做好運動員委員會的工作。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有11個人有投票權,其中壹個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有12人參加投票。2月20日,鄧亞萍在諾丁漢大學考完最後壹門課程,第二天立即趕回北京,參加申奧評估團的接待工作。送走評估團之後,她就留在北京,繼續完成清華大學的壹些課程。
國際奧委會規定,委員不可以到申辦城市考察,這樣對北京就很不利,因為很多人沒有來過北京,不了解北京。鄧亞萍說,運動員委員會的這十幾個人,只有兩三個人來過中國,波波夫最近壹次來中國是1999年,還是去上海;澳大利亞遊泳運動員蘇珊·奧尼爾,1987年到過上海,美國排球運動員鮑伯,也是1988年來過中國。那時的中國跟現在沒法比,但給他們的印象非常深刻,“妳們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樓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們的工作也挺費勁的,因為他們不了解現在的中國。不能請進來,只好走出去。“我有壹個比較有利的條件,這四五年,我與運動員委員會的同事們相處得很好,大家都當過運動員,又是年輕人,比較容易溝通。”鄧亞萍說。她事先與在歐洲的委員們聯系了壹遍,詢問他們是否有時間在他們住的城市碰面,然後按著預約的時間開始跑。到瑞典見壹位冬季項目的哈薩克斯坦運動員,到盧森堡拜見盧森堡大公,到意大利見兩個運動員委員。為了見美國的鮑伯,鄧亞萍曾在三天裏從北京到洛杉磯打了壹個往返,在飛機上的時間比在美國停留的時間還長。兩三天跑壹個地方雖然很辛苦,但鄧亞萍覺得很值,她向這些人介紹北京的現狀,跟他們印象中的北京截然兩樣。她告訴他們,我們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舉辦壹次奧運會,對運動員來講,那肯定是壹次不同以往的奧運會。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奧申委已經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細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壹點點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經忙了兩年多,沒有節假日,非常辛苦。像何振梁先生、國際羽聯主席呂聖榮等,他們要做得工作更多。
兩次申奧 兩次陳述
北京兩次申奧,都是讓鄧亞萍作運動員代表。1993年,鄧亞萍剛剛登上事業的頂峰,在頭壹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女單、女雙兩項冠軍,並深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喜愛。投票前壹個多月,鄧亞萍得到通知,讓她代表現役運動員在最後的陳述中講幾句話。“但那時我根本不會講英語,國際司的劉北劍替我寫好了幾句話,壹句壹句地教我,讓我硬背下來。”如今已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讀了兩年書的鄧亞萍,覺得那次陳述經歷真“懸”:“陳述的頭壹晚我基本沒有睡覺,嘴裏反復叨嘮那幾句話,比參加世界大賽還緊張。因為自己心裏壹點把握都沒有,萬壹忘了詞怎麽辦,紙上的英文又壹句都看不懂。輪到我上場時,我感覺心砰砰直跳,真緊張啊!但畢竟打過那麽多世界比賽,壹上場還是能夠鎮定下來,把那幾句話順利地背下來了。”
在莫斯科同樣代表運動員作陳述報告,不僅僅是鄧亞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聽過鄧亞萍講英文的人都對她充滿了信心。她現在可以用英文寫論文,用英語作報告,在美國學習過的楊瀾也對鄧亞萍的英語水平贊不絕口。此外,還有壹點令鄧亞萍自信,“這四年我壹直在清華大學和諾丁漢大學讀書,書沒有白讀,我感覺自己比上壹次申奧時成熟多了。”
雖然已經把陳述詞背得滾瓜爛熟了,但為了保險,鄧亞萍還是帶著稿子上臺了,萬壹卡住了,看壹眼稿子就可以接著往下說。盡管久經沙場,鄧亞萍上場前還是覺得有點緊張。“8個陳述人,加上楊淩***9個人,我們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陳述好了,是應該做的,可能壹票都不會加上去,如果陳述不好,就很可能會減票,北京奧申委前面做了那麽多工作就會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此前,幾位陳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練習。鄧亞萍說:“當時在亞運村的國際會議中心,完全按著國際奧委會會議的講臺尺寸布置會場,按著乒乓球的術語,就是模擬訓練。每個人的陳述詞都改了幾十遍,討論,推翻,再討論,再推翻,最後終於定稿時,已經到了7月初了,時間非常緊張。真正到了“比賽”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發揮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陳述報告以後,大家都感覺北京的陳述報告要比其它幾個城市好。北京準備得太充分了,大家對北京獲勝充滿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決的時候,五個申辦城市的代表團都坐在壹個大廳裏。“雖然心裏也緊張,但我們很有信心,甚至覺得第壹輪就有可能過。第壹輪沒過,我們心裏反倒有點緊張了:到底哪裏出了問題?但是大家還能夠沈住氣。”鄧亞萍回憶說。“第二輪投票以後,我們壹看監票的三個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結果了:肯定是北京!因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兩輪勝出,而絕對不可能在前兩輪出局,這壹點北京奧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輪出結果,那肯定是北京贏了。”
夢想終於實現了,多少人盼著這壹天。“我壹聽到北京,壹下子站了起來,眼淚馬上就流下來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說,那壹刻,比我拿任何壹次世界冠軍都激動。”鄧亞萍由衷地說。
忘年交友
[編輯本段]
薩馬蘭奇和鄧亞萍
在第27屆奧運會開幕的前壹天,專程從英國趕到悉尼參加國際奧委會委員競選的乒乓名將鄧亞萍,走進奧運村與各國運動員見面,開始了她的競選遊說活動。由於是第壹次接觸這件事,顯得並不在行。碰巧中國的三名奧委會委員何振梁、呂聖榮和於再清也到奧運村看望中國選手,三人當即鼓勵鄧亞萍堅定信心,並向她介紹了壹些有益的競選建議。目前,國際乒聯主席和秘書長已明確表示,支持鄧亞萍的競選,他們認為這不光是鄧亞萍和中國的事情,而且事關國際乒乓球運動的整體利益。
薩馬蘭奇年近8旬,鄧亞萍27歲,是體育運動、是奧林匹克精神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壹起,譜寫了體育運動史上的壹段佳話。
薩馬蘭奇從1980年開始執掌奧委會,至今已快20年了,人稱薩翁。薩翁喜歡鄧亞萍那種大刀闊斧快速兇猛的打法,那種壹往無前、不屈不撓的頑強作風。薩翁曾親自對鄧亞萍說:“我非常喜歡妳的打法,快速兇猛,看起來夠味。”總之,在鄧亞萍身上充分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薩翁親自為1995年出版的《鄧亞萍》壹書作序,稱贊鄧亞萍是“世界傑出的年輕運動員之壹”。“她非凡的成績,是其艱苦努力與天才、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尊重奧林匹克倫理觀相結合的結果。”他相信:“鄧亞萍小姐的成就將有助於促進中國乃至世界的女子體育運動。”
薩馬蘭奇年輕時就喜愛乒乓球運動,曾經獲得過西班牙的全國混合雙打冠軍,他說:“我對乒乓球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積極主張將它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乒乓球能列入奧運會項目,薩馬蘭奇功不可沒。
在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中,鄧亞萍以她那快速、幹脆的發球搶攻,變化多端的線路和落點,打得漢城奧運會女單亞軍李芬姬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僅僅只花了45分鐘就以3∶0的比分結束了戰鬥,18歲的鄧亞萍第壹次登上世界女子單打冠軍的寶座。鄧亞萍的高超球技贏得了薩馬蘭奇的喜愛。他決定親自為女子單打冠軍頒獎,這是他作為奧委會主席第壹次為壹名乒乓球運動員頒獎。這也是薩馬蘭奇與鄧亞萍的第壹次交往。
1991年9月,鄧亞萍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薩馬蘭奇杯”比賽,小鄧捧得桂冠後,被薩馬蘭奇邀請到洛桑做客。作為壹名運動員,被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邀請到國際奧委會總部———洛桑去做客,這在以前從未有過,中國運動員鄧亞萍第壹個獲此殊榮。鄧亞萍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她覺得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也是所有中國運動員的光榮。
1991年11月25日,緊張的世界杯團體賽結束後,鄧亞萍赴洛桑參加薩馬蘭奇舉行的晚宴。中午用餐時,餐館的華僑老板熱情地教她壹句西班牙卡塔蘭方言的問候語“BonDias!”鄧亞萍反復練習後學會了這句話。鄧亞萍壹見薩翁,就向他道了壹聲“BonDias!”薩馬蘭奇立即把鄧亞萍擁進懷裏,親親她的臉頰,他沒有想到這位東方少女竟會用他家鄉的方言問候他。
晚宴上,薩翁詳細詢問了鄧亞萍的各種情況,從比賽到訓練,從學習到愛好,都壹壹問及。當得知小鄧5歲就開始練球時,薩翁問:“那時妳有多高?打起球來壹定很困難吧?”鄧亞萍說:“我的頭剛超過球臺,得把手舉起來打。”薩翁的秘書瑪爾塔小姐立刻模仿兒童舉手在頭頂上揮拍打球的動作,把全桌的人都逗樂了。鄧亞萍壹邊點頭壹邊說:“太像了,就是這個樣子!”席間,鄧亞萍得知薩翁年輕時也是乒乓球運動員時,就把自己的壹塊備用球拍送給了薩翁,還向薩翁贈送了壹對健身球。薩翁回送給鄧亞萍壹套介紹國際奧委會的紀念品和壹盒瑞士產的巧克力。
第二天,鄧亞萍和翻譯劉北劍在瑪爾塔小姐的陪同下,參觀了奧林匹克博物館和奧委會總部,鄧亞萍看到五環旗和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瑪爾塔小姐告訴她,這是專門為中國客人而升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能享受到這個禮遇,這種高規格的禮遇使鄧亞萍感到無比自豪。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鄧亞萍先是同喬紅合作奪得女雙金牌。後又奪得女單冠軍。薩翁履約第三次為鄧亞萍掛上閃閃發光的金牌,含著笑說:“再次邀請妳到洛桑來做客!和妳的教練壹起來!”
1995年5月,在第43屆世乒賽中,鄧亞萍和喬紅打出了威風,最後奪得了冠軍。薩翁高興地為鄧亞萍和喬紅掛上了金牌,這是薩翁第四次為鄧亞萍頒獎。
1996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決賽結束後,薩翁再壹次為蟬聯奧運會冠軍的鄧亞萍第五次頒獎,他緊緊握住鄧亞萍的手,並用右手輕輕地拍了拍鄧亞萍的臉頰。這動人的場面令人感慨萬千,壹個運動員能得到薩馬蘭奇壹次頒獎機會已屬十分榮幸了,而鄧亞萍獲得這樣的殊榮竟達5次,可見鄧亞萍在薩翁心中的分量。
1997年2月6日是鄧亞萍的本命年生日,又是她媽媽的60歲大壽,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鄧亞萍為酬謝大家,特在天倫王朝飯店舉行壹次生日聚會。國際乒聯主席、中國乒協主席徐寅生致詞,他說:“小鄧自參賽以來,***獲得了大小125個冠軍,其中有15個世界冠軍,現在是鄧亞萍時代,祝願鄧亞萍時代延續得更長、更輝煌。”
乒乓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姚振緒宣布了壹條好消息:薩馬蘭奇主席任命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這壹振奮人心的消息把整個晚會推向了又壹個高潮,因為乒乓球運動員擔任這壹職務,在奧運史上還是第壹次。
徐寅生主席所說的“有人說,小鄧要退役”,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也許是有人根據鄧亞萍想上大學而猜測的,不過想上大學同退役是兩碼事。鄧亞萍9歲進專業隊打球,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上大學的願望日漸強烈。
鄧亞萍的申請得到清華大學的認可,並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後正式成了清華大學的壹名學生。但鄧亞萍仍然是中國乒乓球隊的現役國手。鄧亞萍在1997年4月舉行的第44屆世乒賽上,又獲得三枚金牌,直到1997年的11月份才真正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
1998年3月26日,鄧亞萍離開北京飛往英國,在劍橋,先在紐南語言學院就讀,後來又轉到貝爾語言學院。就在鄧亞萍留學英國的日子裏,她參加了在葡萄牙舉行的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並且第二次應邀訪問洛桑。
在1998年運動員委員會與奧委會執委會聯席會議上,鄧亞萍被大會安排發言。為了這次發言,鄧亞萍把英語發言稿壹遍又壹遍地朗誦,從開始的結結巴巴到後來的通暢流利,最後都可以背下來了。
6月1日上午的聯席會議上,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塔爾博格先生特意把鄧亞萍的發言安排得靠後些,以便讓晚些到達的薩馬蘭奇親自聽到鄧亞萍的發言。鄧亞萍壹發言,薩馬蘭奇就笑了,壹直笑到發言結束,因為薩馬蘭奇沒有想到僅僅相隔幾個月,鄧亞萍就能說出這麽流利的英語。
6月7日,鄧亞萍再次離開劍橋,來到瑞士的日內瓦,迎接專程從北京趕來的恩師張燮林教練。薩馬蘭奇主席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待了張燮林和鄧亞萍。鄧亞萍不用翻譯也能跟薩翁直接交談,再次得到薩翁的贊揚。薩翁希望鄧亞萍能參加2000年奧運會,並在自己的任期內再次為她頒獎。鄧亞萍說:“雙踝有骨刺,腰也有傷;恢復訓練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會影響學業。”薩翁聽後,理解地說:“奧運會比賽對於運動員來說,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身體,第二才是奧運比賽。”薩翁又問及鄧亞萍在劍橋的學習情況。當他得知鄧亞萍是自費留學以後,馬上表示:留學費用可由奧委會承擔,就算是奧委會給鄧亞萍的獎學金吧!
當天下午,在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大廳內,年近80的薩翁脫下西服,換上米色的T恤、長褲、旅遊鞋,這位當年西班牙的全國混合雙打冠軍,要與最近壹屆的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鄧亞萍展開“激戰”,參觀博物館的遊人紛紛趕來觀戰,薩翁手執光板球拍,動作非常協調,落點尤佳,把個奧運冠軍弄得左右奔跑,煞是好看,引得在場觀眾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
鄧亞萍細說與薩馬蘭奇的忘年交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有著重大貢獻的薩馬蘭奇,為鄧亞萍剛出版的英文書《從小腳女人到奧運會冠軍》親自作序。他在序中說,鄧亞萍這幾年的學習找到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薩馬蘭奇非常欣賞鄧亞萍,在世界體壇傳為佳話。曾經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專門安排為鄧亞萍頒獎的這位西班牙老人頒獎後,又拍拍鄧亞萍的臉,這壹畫面將這種欣賞永遠定格。去年,已離開國際奧委
會主席崗位的薩馬蘭奇再次來華訪問時,鄧亞萍以北京奧組委官員的身份熱情接待了這位對中國非常友好的老人。
鄧亞萍回憶說:“薩馬蘭奇主席第壹次看我打球是在1991年第四十壹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時。當時我奪得了女單冠軍,可能是自己打球的風格給了薩馬蘭奇很深的印象吧,當我取得冠軍後他給我頒了獎。”不過,鄧亞萍說,薩馬蘭奇更是把她看做中國運動員代表而喜歡的。因為薩馬蘭奇非常熱愛中國,對中國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和人格品質也非常欣賞。
她還是運動員時,薩馬蘭奇就建議她壹定要學習外語。鄧亞萍退役後,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本科畢業後,鄧亞萍將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畢業論文送給薩馬蘭奇,薩馬蘭奇將這份論文存放到國際奧委會博物館,認為這是壹個中國運動員成長最有價值的紀念。薩馬蘭奇認為應當有更多的中國運動員學好外語,能夠有更多的中國人到國際奧委會或其它國際體育組織工作,發揮積極作用。
奧運火炬手
[編輯本段]
奧運冠軍鄧亞萍前天抵達奧林匹克聖地奧林匹亞,作為奧林匹亞聖火傳遞的第四棒,鄧亞萍將第四次體驗奧運火炬手的滋味,但這是她第壹次來到奧運聖火起源地奧林匹亞。
鄧亞萍在回憶奧運火炬手經歷時表示,盡管曾參加過巴塞羅那和亞特蘭大兩屆奧運會,但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火炬手經歷才讓她真正感受到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重在參與。“第壹次參加奧運火炬傳遞是在悉尼,傳遞活動像慶典壹樣。當我在指定位置等待火炬的時候,很多孩子圍在我身邊問我‘是否可以觸摸壹下火炬’,當我欣然接受並邀請他們跟火炬拍照時,孩子們臉上綻放的笑容是如此燦爛。那壹刻,我明白奧林匹克精神已經融入了他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