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南島:艾灸初學者的7個擔心,壹次講清楚
醫書記,艾灸「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沈屙之人為康壽」。但為什麽很多初學者難以入門、灸不出效果呢?多半,妳是被以下這些問題給困住了。
Q1:陰虛易上火的人,可以艾灸嗎?
或:艾灸後上火,出現口渴、喉嚨痛、鼻腔冒熱氣,該怎麽辦?
南島: 這是艾灸初學者容易擔心的問題。我們 首先要弄清楚, 提問者是在艾灸還是在烤肉。
烤肉的話,灸處燙,皮膚被燙紅,艾熱停留在表面不能進入身體。烤肉引起的身體種種不適,那是烤肉後遺癥,不是艾灸的。
真在艾灸,灸的時候灸感很好,艾灸過後即便出現上火的感覺,癥狀壹般比較輕,比如有點口渴,喉嚨有點不適,往往不用調理,自己就好了。
常見的有三類情況,容易出現灸後輕微上火的感覺,分別是陰虛、腹部瘀堵和艾條質量太差。
陰虛多見於中老年人,《內經》上說: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 年齡到了,陰氣容易不足,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艾灸不是給身體內加熱,而是調神。 人體內自帶滋陰功能,很多人在艾灸時嘴裏會不停分泌口水,就是身體啟動滋陰的表現之壹。 堅持足夠長的艾灸時間,身體都有能力滋潤自身。
如果自身陰氣嚴重不足,剛開始艾灸時,可以選用壹些輔助滋陰的穴位——別想得太復雜,陰面的穴位就偏於滋陰,陽面的穴位就偏於通陽,所以我們大方向上可以選壹些陰面,就是人體前面的穴位。
經驗上看, 三陰交、太溪、關元等都有很不錯的滋陰效果,當然灸這些穴位的時候,要看灸感如何。 如果灸處燙,那是在烤肉,千萬別做。
腹部有積塊的人很多,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部位,代表著不同的潛在問題,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也不太壹樣。特別在心下,也就是在胸骨正下方這壹塊區域,如果淤堵,剛開始接受艾灸,也容易有點上火的感覺。
處理心下的積塊,如果用按揉的方法,要重點在中脘穴以下做功夫,像點 闌門、天樞 ,按揉下焦腹部等,下面揉通後,心下自然通。
而采用艾灸的辦法處理心下積塊,跟推拿剛好倒過來,要著重在上焦施灸。 上焦開發,偏於宣散,很多長期堅持灸 膻中 的朋友,心下的積塊都化開了。
至於第三種情況,老老實實找好的平臺,買到真正的陳年純艾來用。艾灸多了,自有經驗,分辨優良中差不成問題。
Q2:可以每天艾灸嗎?會不會耗氣血?
南島: 可以每天灸。
對很多人來說,每日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氣血狀態都是消耗大於修復的,時間壹長,肯定虛。對治的方法不是等到大病已成再治,而是每日艾灸,維系身體的健康狀態。 沒有壹根艾條會是白灸的,所言不虛。
已經有不適感,或者偶感風寒的朋友,每日艾灸,可以幫助身體盡快恢復正常,不至於小病遷延不愈,留下病根,甚至釀成大病。
身有痼疾,經過種種辦法的治療和調養,沒有明顯好轉的朋友,艾灸可能是最後的希望。 灸調百病,尤其適應於陳年痼疾,艾火溫柔,能通十二經而起三陰之病。 對這些人來說,每日艾灸可能都不太夠,必要時需要多處同灸,快速見效。
每天艾灸會不會耗氣血? 不壹定。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問壹句: 是在艾灸還是在烤肉?灸處燙就是烤肉,不燙才可能是艾灸。 想要避免暗耗氣血,最重要的是避開烤肉。
另外,用什麽原料做灸法的熱源,也很重要。
最好的熱源料是陳年的純艾絨燃燒時的熱, 溫暖如寒冬裏的暖陽,又如慈母的愛,暖而不烈,非常容易為身體吸收,並且很快轉化成為人體內的氣——人的經脈,所行是自身的正氣,便無煩、燥熱感。設若用金屬片做熱源,熱感烈,走竄之感很強,但過後人的經脈受傷,需要額外的氣血去修復經脈,因而人會感到先莫名煩躁,再莫名虛脫。
古人早已觀察到這壹點,言簡意賅地告誡後人:八木之火,慎不可灸。
八木是松、柏、竹、橘、榆、枳、桑、棗。現在用來當熱源的材料,遠不止這八種,但還沒發現比陳年艾絨更佳的原料。
用真艾條,做真正的艾灸而非烤肉,氣血自會逐漸充盈,氣力也會漸漸綿長。
Q3:晚上可以艾灸嗎?什麽時間艾灸最好?
南島: 就壹天的時間而言,上午艾灸最好。隨著太陽的升起,人的陽氣也在升,上午艾灸幫助升陽,順勢而為,因而是最好的。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每壹天都上午灸,即便是晚上灸,堅持日久,也有很好的效果。
長時間晚上艾灸,要註意, 第壹不要影響睡眠 ——有的人超過九點半灸就會當晚睡不著,有的人是十點半,每個人的點不同,盡量不要超過該點做艾灸。 第二, 灸後可以掃幾分鐘足三裏,幫助降氣 ,也可以減少太晚艾灸可能帶來的失眠。
就壹年四季而言,三伏天和三九天,艾灸的效果是最好的。
三伏天是每年夏末秋初,通常是三十或四十天。彼時天氣熱,雨水多,化氣當令。人在天地之間,不僅陽氣隨之在外,而且人體內化的功能也得令而增強。當三伏天時艾灸,深達骨髓的寒濕可以透出,吸收足夠艾的能量的人,也容易轉化為人可以長久使用的氣血。
三九天是每年冬至後三個九天,三九壹***二十七天。此時天寒地凍,人也隨之陽氣入裏。當三九天時艾灸,人吸收足夠艾熱後,正氣得到補充,往往氣沖深處的病竈,壹鼓作氣,沈屙痼疾便有根本上的改觀。
三伏天和三九天,都是難得的得天時之助,是治療痼疾、改善體質不可錯過的好時節。 在這樣的日子裏,最好能夠保證每天艾灸,灸量充足, 持續努力,才不至於浪費壹年裏難得的好時節。
Q4:艾灸後多久能洗臉、洗澡?
南島: 艾灸後壹般建議2小時內避水避寒。但我們做進壹步的思考:
艾灸後多久能洗澡,壹頓飯吃幾碗才飽,壹次灸多長時間,這些問題是不是聽起來都差不多?答案都應該是因人而異,不會有壹個統壹的標準。
就算是同壹個人,還有胃口好的時候,飯量也大壹點。艾灸後多久能洗澡,得看這個人灸後的反應,有人灸完正在排寒,渾身瑟瑟發抖, 這樣的狀態甚至可以持續幾天, 那這幾天裏她都不應該去洗澡。
而有的人,只點上艾條灸了5分鐘,就有事停灸,身體也沒啥特別的感覺,還需要死守著兩個小時這個標準嗎?
關鍵是灸完後自己的感覺(有沒有怕冷、怕水、身體未平復的感覺),而且妳灸得多了,感覺會越來越靈敏,能不能去洗澡,身體會很清楚地知道的。
Q5:月經期間可以艾灸嗎?會加大血量嗎?
南島: 很多人都認為,月經期不能艾灸,灸了血量會變大。他們背後的思路大都是這樣子的:艾條點燃是熱的,艾灸就是給身體加熱,熱會加快血液循環,因而月經期不能艾灸,不然灸了血量會變大。
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尤其是 「艾灸就是給身體加熱」,本身就是錯誤的想法。
艾熱作為壹種外在的能量,被身體吸收進去後,可以很快轉化成為人體之氣,隨後氣被運送到全身各個有需要的地方去,與此同時可以伴隨著熱感。
但人體之氣在循行時,既可以有熱感,同樣也可以有非熱的感覺。舉個很常見的例子,同樣在掃灸內關穴,就可以出現壹開始掃灸是熱熱的感覺,掃著掃著,卻出現了冷的感覺。出現熱感,或者冷感,都是經脈之氣循行時自然而然產生,如果說熱感是艾熱走竄所致,那麽冷感就無從解釋了。
因而,可以將艾灸理解成為給身體補充能量,卻不能將艾灸理解成給身體加熱。只有正確地理解清楚艾灸的原理,臨證施灸,才能胸有成竹,並且效果喜人。
月經期可以艾灸,道理也是壹樣的。 女人在經期,總會流失壹點經血,往往比平常要容易疲勞壹點,氣血弱壹點,此時做灸,正氣能及時得到補充,身心狀態都會有所提升。
如果平素有婦科問題,此時還是增強身體排出外邪能力的最好時候——因此可以說,平素有婦科問題的女性朋友,月經期不僅可以灸,而且是需要好好把握、盡量多灸的非常時期。
至於擔心月經期做艾灸會導致血量增大,這是多慮了。我們在實踐中,遇到壹些血崩、經血量很大的女性朋友,壹樣可以通過艾灸來解決。
古籍記載,灸隱白治血崩。灸隱白可以補脾,增強脾經之氣,脾統血的功能得到加強,就能止住血崩。實踐證明,灸脾腧、章門,甚至肚臍等穴位,也都可以止住血崩。
Q6:艾灸會把身體灸壞嗎?哪類人不能艾灸?
南島: 符合規範的艾灸是不會把人給「灸壞」的。這裏說的規範的意思是,我們為人施灸之前,要先判斷他/她能不能灸,判斷的標準有兩條:
有沒有艾灸禁忌癥→器官移植的病人絕對禁灸
有沒有灸感→灸的地方很燙,是烤肉而不是在艾灸
也就是說,排除艾灸禁忌癥後,如果施灸時,被灸者有灸感(灸的地方不燙),可以放心大膽地灸。
總擔心把人給「灸壞」的朋友,其實是對灸感理解不夠透徹。要知道,灸感不只是灸的地方不燙這麽簡單。 妳想想看,點燃的艾條溫度很高,跟皮膚距離很近(有時幾乎貼著皮膚),為什麽灸的地方沒感到燙呢? 有時候灸的地方還不變紅,甚至變得更白呢?
答案很簡單嘛, 艾熱被人體主動吸收,運輸到需要的地方去啦!
這裏特別強調,艾熱進入人體的方式是人體主動吸收,主動,意味著人體的神還在,並且能夠指揮身體去獲取能量。
人天生自帶的這位神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復人體,比如妳累了睡壹覺起來,精力又充沛起來,就是這位神醫努力工作的結果。 在它的指揮下,吸收進來的能量(艾熱),能對妳的身體有傷害嗎?
我也知道多數擔心「灸壞」的朋友,是由於灸後的反應太大。比如本來大便挺正常的,每天早上起來準時排出黃金條,艾灸壹段時間後反而開始鬧肚子,稍微吃點不幹凈的食物就壹瀉千裏。
已經深入學習艾灸的朋友馬上能夠意識到,這有可能是排病反應。如果身邊有熟悉艾灸的朋友,又懂脈診,可以請他幫忙診斷壹下,就可以下斷言:這是排病反應(此時脈診常可壹錘定音)!
總之,只要不胡亂烤肉,踏踏實實地灸,灸進去,是不存在「灸壞」這壹說的。
Q7:艾灸見效慢,怎麽辦?
南島: 總得來說, 艾灸有灸感,見效就快,沒有灸感,見效就慢。
灸感有熱灸感和非熱灸感。很多人嘴裏的「沒有灸感」,是沒有熱感——這樣其實局限了灸感的類型。
如果妳自灸或者被灸能出來「非熱灸感」,也就是被灸的地方壹點都不燙,而 身體的其他地方出現了痛、脹、麻、癢等感覺時,恭喜妳, 妳的身體很好地利用了艾熱,及時發現潛在的病竈 ——小病竈沒機會釀成大病,就被身體及時發現,趕出體外啦!
這些「非熱灸感」,表現得越劇烈(已經排除艾灸禁忌癥的前提下),說明身體內正邪相爭得越厲害,如果能夠壹鼓作氣把灸量加上去,艾灸後的效果常常是立竿見影的。
而表現得很平靜的「非熱灸感」,譬如灸處也不燙,但其他地方也沒有熱感或其他感覺,多少給人壹種沒撓到癢處的不爽感,自灸的朋友,此時往往容易換地方灸。
換地方灸不是不可以,只是在治病的效率上多少打了折扣。 比如壹次艾灸兩小時,能全程守住壹個點灸的朋友,身體可以穩定地吸收艾熱,不需要做特別的調整。而另壹位朋友,兩個小時灸了七八個穴位,還沒等身體調整到穩定地吸熱狀態,就又叫身體作調整,這樣子艾灸的效果肯定很差。
要知道,壹次施灸過程中,換點越多,效果越差。如果是天天灸,最好也做到每天灸同壹個點。這麽做的目的,是 給身體壹個節奏,類似於三餐定點吃,到了飯點吃飯就香,到了「灸點」灸得就爽。
但堅持這樣的原則,不用特別刻意。我們每天的身體狀態都不太壹樣,譬如昨天不小心淋到雨,有點低燒,平時都是守著肚臍灸的,今天能不能換成灸大椎退燒呢?這是完全可以,並且是非常提倡的!我們先要把短期內的不適處理好了,身體才有本錢去清理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伏邪」。
最後還得說壹點,很多人艾灸的效果不明顯,不是沒有堅持艾灸,也不是沒能夠守住穴位去灸,而是灸後太不註意休息和保養!如果灸壹個下午,然後回去加班到淩晨三點,我只能說:別這麽作行不行?
艾灸後保養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睡覺。 睡不著?閉目養神也是很好的保養方式。最忌諱灸後熬夜、鬧情緒、喝冷飲,真這麽繼續作著,那就別整天抱怨為啥灸了那麽久,身體狀況還是沒很大的改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