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黴素Ⅰ號簡介
頭孢黴素Ⅰ號
1.2 英文名稱Cefalotin
1.3 頭孢黴素Ⅰ號的別名噻孢黴素鈉;先鋒黴素Ⅰ;頭孢菌素Ⅰ號;頭孢噻吩;頭孢黴素Ⅰ號鈉;噻吩頭孢黴素;噻孢黴素;Cefatothin Sodium;Cephalothin Sodium
1.4 分類抗生素 > 頭孢菌素類 > 第壹代
1.5 劑型註射用頭孢黴素Ⅰ號鈉:0.5g,1g。
1.6 頭孢黴素Ⅰ號的藥理作用
1.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的穩定性比頭孢噻啶強,對革蘭陽性菌包括對青黴素敏感和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除外)的抗菌作用強於第二代和第三代頭孢菌素;
2.對革蘭陰性桿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不穩定,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不及第二代,更不及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黴素Ⅰ號對革蘭陽性菌的活性較強,產青黴素酶和不產青黴素酶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B組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對頭孢黴素Ⅰ號高度敏感,頭孢黴素Ⅰ號對這些敏感革蘭陽性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為0.06~1μg/ml。頭孢黴素Ⅰ號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差,除流感桿菌、腦膜炎球菌、卡他莫拉菌和淋球菌對頭孢黴素Ⅰ號高度敏感外,大腸桿菌、克雷白菌屬、沙門菌屬、誌賀菌屬、奇異變形桿菌對頭孢黴素Ⅰ號中度敏感,其余革蘭陰性桿菌如吲哚陽性變形桿菌、沙雷菌屬、腸桿菌屬、銅綠假單胞菌等均對頭孢黴素Ⅰ號耐藥。
1.7 頭孢黴素Ⅰ號的藥代動力學頭孢噻頭孢黴素Ⅰ號頭孢黴素Ⅰ號鈉口服後吸收很差。肌內註射0.5g和1g,30min後血藥濃度達峰值,分別為10μg/ml和20μg/ml,4h後血藥濃度迅速下降。靜脈註射1g,15min後血藥濃度為30~60μg/ml;如每6小時靜脈註射3g,血藥峰濃度為150~200μg/ml。頭孢黴素Ⅰ號分布容積為0.26L/kg。藥物吸收後分布廣泛,其中在腎皮質、胸腔積液、心肌、橫紋肌、皮膚、胃等組織中濃度較高。除腎臟中濃度接近血藥濃度外,其余組織中的濃度僅為血藥濃度的1/3左右,肝和大腦中的藥物濃度分別為血藥濃度的10%和2%。頭孢黴素Ⅰ號很難滲透至正常腦脊液,但靜脈註射2g後,腦組織中的濃度可以抑制敏感的革蘭陽性球菌。在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1%~10%。膽汁中藥物濃度低於同期血藥濃度。頭孢黴素Ⅰ號可透過胎盤屏障,胎兒血循環中濃度約為母體血藥濃度的10%~15%。乳汁中濃度約為血藥濃度的30%。頭孢黴素Ⅰ號蛋白結合率為50%~65%。半衰期為0.5~0.8h,腎功能減退時可延長至3~8h,1周內新生兒的半衰期為1~2h。約20%~30%的藥物在肝內迅速代謝成為去乙酰頭孢黴素Ⅰ號。約60%~70%的給藥量於6h內通過腎小管分泌隨尿液排泄,其中70%為頭孢黴素Ⅰ號,30%為代謝產物。肌註0.5g和1g後,尿中藥物峰濃度可分別達800μg/ml和2500μg/ml。另有少量(約0.03%)藥物隨膽汁排泄。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頭孢黴素Ⅰ號,兩者的清除率分別為50%~70%和50%。
1.8 頭孢黴素Ⅰ號的適應證作為耐青黴素金葡菌(耐甲氧西西林者除外)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軟組織感染、尿路感染、敗血癥等的選用藥物。
1.9 頭孢黴素Ⅰ號的禁忌證1.對頭孢黴素Ⅰ號或其他頭孢菌素類藥過敏者。
2.有青黴素過敏性休克或即刻反應史者。
1.10 註意事項1.對壹種頭孢菌素類藥過敏者對其他頭孢菌素或頭黴素藥可能過敏;對青黴素類、青黴素衍生物或青黴胺類藥過敏者也可能對頭孢菌素類藥過敏。
2.慎用:(1)對青黴素類藥過敏者;(2)孕婦;(3)哺乳期婦女;(4)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5)有胃腸道疾病史者,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局限性腸炎或抗生素相關性結腸炎者;(6)高度過敏性體質者;(7)高齡體弱者。
3.藥物對檢驗值或診斷的影響:(1)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可呈陽性反應;(2)當患者尿中藥物含量超過10mg/ml時,以磺基水楊酸進行尿蛋白測定可呈假陽性;(3)以硫酸銅法測定尿糖可呈假陽性;(4)采用Jaffe法進行血清和尿肌酐值測定時可出現測定值假性增高。
1.11 頭孢黴素Ⅰ號的不良反應1.表現為皮疹、嗜酸粒細胞增多、藥物熱、血清病樣反應等。
2.胃腸道反應:以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較為qq見;偶可出現由艱難辨梭菌毒素所致的腹瀉和假膜性腸炎。
3.肝臟毒性:少數患者用藥後可出現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升高。
4.腎臟毒性:頭孢黴素Ⅰ號對腎臟的毒性比頭孢噻啶輕,但也有用藥後發生急性腎衰竭的報道。腎毒性壹般發生於下列情況:(1)每天用量超過12g者;(2)有腎功能減退或疑有腎功能減退而未減量者;(3)5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4)感染性心內膜炎、敗血癥、肺部感染患者;(5)創傷所致的腎清除功能降低者;(6)對青黴素或頭孢黴素Ⅰ號過敏者;(7)同時應用氨基糖苷類等腎毒性抗生素和利尿藥者。
5.血液系統:大劑量用藥(每天300mg/kg)時,可出現血小板功能和凝血障礙;減量至200mg/kg時,上述反應立即消失;用藥後還偶可出現粒細胞減少及溶血性貧血。
6.中樞神經系統:有報道,大劑量用藥可發生驚厥,多見於腎功能減退患者。
7.其他:肌內註射頭孢黴素Ⅰ號時局部疼痛較為多見:有報道,靜脈滴註後血栓性靜脈炎的發生率高達20%。每天劑量超過6g時所致的血栓性靜脈炎多在用藥後3天發生。
1.12 頭孢黴素Ⅰ號的用法用量1.(1)肌內註射:每次0.5~1g,每6小時1次;嚴重感染者,每天劑量可增加至6~8g;每天最高劑量不能超過12g;(2)靜脈給藥:劑量同肌內註射;(3)腎功能不全時劑量:腎功能減退患者須調整減量,①肌酐清除率為每分鐘80ml者。每6小時給予2g;②肌酐清除率為每分鐘50ml者,每6小時給予1.5g;③肌酐清除率為每分鐘25ml者,每6小時給予1g;④肌酐清除率小於每分鐘10ml者,每6小時給予0.5g;⑤無尿患者每天的維持劑量為1.5g,分次給予。(4)透析時劑量:尿毒癥患者在血液透析開始時靜脈註射1g,透析全程中可獲得有效血藥濃度,透析後再靜脈註射1g,有效血藥濃度可維持48h;也可在透析期間每6~12小時給予1g劑量,以維持血中有效藥物濃度。
2.兒童:靜脈給藥:①壹般用量:每天50~100mg/kg,分4次給藥;1周內的新生兒每12小時20mg/kg,大於1周者每8小時20mg/kg。②預防手術後感染:術前0.5h和手術期間按20~30mg/kg給藥,術後每6小時給藥1次。
1.13 藥物相互作用1.與氨基糖苷類藥(如慶大黴黴素、妥布黴素)聯用時對腸桿菌屬細菌和假單胞菌的某些感染菌株有協同抗菌作用。
2.與克拉維酸合用可增強頭孢黴素Ⅰ號對某些因產生β內酰胺酶而對之耐藥的革蘭陰性桿菌的抗菌活性。
3.在體外與利福平或萬古黴素合用可增強對耐甲氧西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4.與丙磺舒同用可抑制頭孢黴素Ⅰ號在腎臟的排泄;同時口服丙磺舒可使頭孢黴素Ⅰ號血藥濃度峰值提高近3倍。
5.與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強利尿藥同用可增加腎毒性。
6.與卡氮芥、鏈佐星(streptozocin)等抗腫瘤藥同用可增加腎毒性。
7.與氨基糖苷類藥同用可增加腎毒性。
1.14 專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