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維之鑒:創始人如何對付經理人
圍繞著國美電器控制權的爭奪依然在繼續。在這場內亂中,以陳曉為首的職業經理人,與大股東黃光裕家族已勢同水火。
而事實上,過去20年間,中國民營企業的職業經理人與“老板”爭利的案例,不勝枚舉。
從最早的創維“陸強華出走”事件,到原國美電器原總裁何炬與黃光裕的決裂,再到“鐵嘴”俞堯昌兩進兩出格蘭仕,職業經理人與老板的利益分配,是雙方爭奪的焦點。
然而,在眾多的爭鬥之中,創維創始人黃宏生似乎頗為幸運。在其2004年11月至2009年7月失去自由期間,以張學斌、楊東文為代表的職業經理人,不僅未覬覦其控制權,而且,在其出獄時,其個人資產已增值了10倍。當然,張學斌等幾百名職業經理人,也因為期權激勵而收獲頗豐。
值得註意的是,黃宏生在創維的持股比例,與黃光裕類似。與黃光裕今天面臨的眾叛親離的局面相比,黃宏生無疑是個幸運兒。而在這背後,是兩個人性格的差異,以及與職業經理人關系的巨大反差。
當然,他們面對的職業經理人,亦迥然不同。對於張學斌等創維的職業經理人來說,擁有幾千萬股期權,已很滿足,不會覬覦公司控制權,但曾經身為永樂電器董事長的陳曉,是否擁有同樣的心境呢?
高管出走:陣痛後的反思
“(與職業經理人的關系),黃光裕家族表現出的是小學生的水平,而我們黃老板是研究生的水平。”9月3日創維集團壹位高管稱。
不過,黃宏生早期與職業經理人最初的溝通,也曾出現過重大問題。從1995年與老同學胡秋生鬧翻,再到2000年的“陸強華事件”,在外界看來,正是因為黃宏生的小氣而導致了職業經理人紛紛離開。其中,陸強華帶領150名營銷骨幹出走高路華,壹度讓創維走到了懸崖邊緣。
而在陸強華事件之後,創維高層出走的場景仍在持續上演,陳矩添、郭騰躍、劉助、楊東文、劉輝陽先後離開。
黃宏生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究竟出現了什麽問題?這是黃宏生當時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果說,陸強華是因為個性而與所有的老板都無法和睦相處的話,那麽其他高管為什麽相繼離開?
2000年,創維數碼香港上市之初,黃宏生就拿出了15%的股權,來解決骨幹持股問題,之後又采取了員工持股的措施,800位骨幹員工得到了股份,持股員工占到員工總數的近10%。此外,創維各事業單元的經理還根據各自單元的業績在年底領取分紅,集團領導則根據集團的業績來分紅。這樣的分紅模式,在當時的家電行業也是獨壹無二的。
然而,高激勵並沒有讓團隊穩定下來,張學斌曾告訴記者,“由於陸強華事件後對職業經理人的不信任感增強,黃宏生將權力更多地集中在自己手中,權力空間縮小後,職業經理人的動蕩也很自然。”
在張學斌等高管的多次談判,特別是楊東文離開創維自己創業後,黃宏生終於意識到了問題關鍵,從2003年開始在確立了創維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後,他慢慢就不再參與具體事務的管理,在公司內部與骨幹開會時他不講具體業務,而是講企業文化和行業環境。
而在完成與職業經理人的權力分割後,黃宏生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創維集團的戰略規劃上,也在業余時間將自己在海南的地產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獄中遙控:創維的平穩過渡
2004年11月28日,香港創維數碼董事局會議前,香港廉政公署突然出動拘捕了黃宏生、黃培升兄弟,而張學斌等執行董事也被叫往廉政公署協助調查,最終黃宏生於2006年7月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
黃宏生的意外入獄,讓創維經歷了壹次生死考驗。除了深圳市政府出面請來了賽格集團前董事長王殿甫出任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以王殿甫、張學斌以及回歸的楊東文為首的職業經理人承擔起拯救創維的重任。
在2004年11月到2006年7月的壹年多時間內,黃宏生需要應對的是不斷的官司開庭和聆訊,雖然借助2005年參加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保護民營企業的提案,但是這並沒有改變其個人入獄的命運。
與黃光裕不同的是,黃宏生入獄後,其夫人林衛平進入了創維數碼的董事局,並出任了創維集團的副總裁。而作為大股東的代表,林衛平很出色地處理了與職業經理人之間的關系,無論是老將王殿甫、丁凱,還是中生代的張學斌、楊東文。
而身在獄中的黃宏生,也壹直關註著創維的發展,其間,其還三次給創維數碼董事局寫信,指出創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不過,2007年10月,黃宏生的壹封信,曾經在創維引發軒然大波。在這封信中,黃宏生罕見地表達了對管理層的不滿,指出“創維病了,而且病得不輕”,並提出,要管理層大幅裁員來降低成本,並拿出當年節省下來成本的壹半獎勵有功勞的員工。
這封信,壹度讓張學斌等高管陷入被動,但之後,黃宏生主動選擇了“收聲”。
值得註意的是,在過去的近5年時間中,除了負責海外業務的幾位高管有了變動外,創維的核心高管團隊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穩定。
目前持有創維33.45%股權的黃宏生,在經歷了兩次大事件後曾經表示,“經過這麽多事情,我終於想通了壹個道理,企業小的時候百分之百的錢都是自己的,企業大了以後,壹切都是社會的。對這個社會資源,我只不過有決策權,而使用權和所有權,並不完全屬於我。”
他還稱,“在這種大的財富裏面,如果只有我壹個人,很可能不小心決策不當,導致企業的失敗。但如果引進人才,逐壹授權,監督管理,培養人才,肯定能發展。而不授權,搞獨裁,企業肯定是死路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