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寒濕困脾壹字之差,究竟有什麽不同,附帶解決方法
我們平時經常聽別人說體內濕氣重,痰濕,寒濕。這些濕到底是怎麽區分的,該如何調理,這篇文章就給大家詳細說說痰濕和寒濕怎麽區分,怎麽調理。
中醫認為,痰濕的產生與脾最密切。脾主要負責運化水液,因此是“生痰之源”。簡單地講,如果脾的功能出現了障礙,人體的水液代謝就會出現問題,異常堆積,就會產生痰濕。
中醫講“肥人多痰濕”,肥胖多是痰濕體質的集中外現。另外,還常表現為面部皮膚油脂較多,眼泡微浮,腹部肥滿松軟,平素舌體胖大,舌苔白膩。
調理方法: 參苓白術散加減
痰濕體質有哪些表現
痰濕體質的人胖,臉上油多,眼泡腫,腳步聲大,屁股坐下去就不愛起來。不喜歡喝水。喝多了水,就會不舒服,腹脹、面部虛胖、手腳腫脹、體重增加、大便不暢。長期小便混濁、起泡沫。出汗兩極分化,要不就明顯少汗無汗,要不就出汗過多。行動緩慢遲鈍、胸悶、頭昏腦漲、嗜睡、賴床、喜歡睡回籠覺。大便燥結或者黏滯不爽,並且異味大。月經量少甚至閉經。只要有這些表現,基本上都是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是怎麽形成的
痰濕體質跟先天稟賦有關系,所以,如果父親或母親壹方出現向心性肥胖,做孩子的就要尤其小心,在飲食、運動方面要多加註意。痰濕體質另壹個更重要的形成因素是後天失養,脾胃功能運化欠佳造成的。正常情況下,痰濕是應該排出體外的,為什麽會在體內積聚呢?就是因為暴飲暴食,飲食無規律,或者厚膩食物吃得過多,侵害了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多余的東西排不出去,造成痰濕積聚。
寒濕困脾, 多因脾氣素虛,或飲食生冷,或淋雨、久臥濕地、濕困脾陽,不能運化水濕所致,癥候多有飲食減少、胃腹滿悶、 惡心欲嘔、口黏不渇,或渇不欲飲、頭身困重、腹瀉肢腫,或皮膚暗晦而黃、白帶多、苔白厚膩,常見於慢性胃腸炎、 慢性肝炎及某些水腫病。
調理方法: 附子理中湯加減
外感多因居處湖顯、冒雨涉水、久臥濕地;內因多由飲食生冷、瓜果水飲、酒食乳酷之品,脾為濕土, 同氣相求, 易受濕邪侵犯,濕邪重濁停滯,其性屬陰,最易損傷陽氣,寒內生,寒濕相合, 困擾於脾,而成寒濕困脾證。
痰濕壹旦形成,就是 健康 的壹大禍害,流到哪裏就在哪裏搗亂。
在頭部, 導致頭昏目眩 、容易困倦,甚至神誌不清到了口,就會口中黏膩或發甜。
停在咽喉,就會覺得喉嚨如有異物壹般。
在肌膚,則體形肥胖、多汗且黏。
停在胸膈,就會胸悶氣喘、咳嗽痰多。
聚在生殖器,女性白帶過多。
到了關節,就會出現關節疼痛重著、僵硬、四肢浮腫(按之凹陷) 。
總結
痰濕的人平時常吃甜膩油脂食物, 易於生痰助濕。所以,體內痰濕嚴重的人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油少鹽少糖, 進食速度和食量也要節制。文章中的調理方法只作為參考,不可照搬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