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四種距離是
人際交往的四種距離為公眾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1、公眾距離:其近範圍為12-25英尺,遠範圍在25英尺之外,通常適用於演講者與聽眾、彼此極為生硬的交談及非正式的場合。2、社交距離:大概是120-370cm,就像隔壹張辦公桌。工作場合人們多采用這種距離交談。3、個人距離:大概45cm-120cm,大概伸手能碰到對方,雖然認識,但沒有特別的關系。這是在進行非正式的個人交談時最經常保持的距離。4、親密距離: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範圍在6英寸(約15厘米)之內。
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壹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系。中文常指人與人交往關系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的原則
(1)平等的原則
社會人際交往,首先要堅持平等的原則,無論是公務還是私交,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往,才能深交。切忌因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己是大學畢業生、年輕、美貌而趾高氣揚。這些心態都影響人際關系的順利發展。
(2)相容的原則
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與人相處時的容納、包含、以及寬容、忍讓。主動與人交往,廣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與自己相似的人、還要交與自己性格相反的人,求同存異、互學互補、處理好競爭與相容的關系,更好的完善自己。
(3)互利的原則
指交往雙方的互惠互利。人際交往是壹種雙向行為,故有"來而不往、非理也"之說,只有單方獲得好處的人際交往是不能長久的。所以要雙方都受益,不僅是物質的,還有精神的,所以交往雙方都要講付出和奉獻。
(4)信用的原則
交往離不開信用。信用指壹個人誠實、不欺、信守諾言。古人"有壹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格言。現在有以誠實為本的原則,不要輕易許諾,壹旦許諾、要設法實現,以免失信於人。朋友之間,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莊而不過於矜持,謙虛而不矯飾詐偽,不俯仰討好位尊者,不藐視位卑者顯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別人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