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和脾失健運有何區別表現?
而脾失健運,指脾運化功能失常的病機。脾主運化,脾陽虛則運化失職,不能升清。它跟脾虛有相似之處,即出現腹脹納呆、腸鳴、泄瀉等消化不良癥狀。但它與脾虛有壹個最大的區別,就是久則面黃肌瘦。
而兩者***同有的癥狀,比較顯著的就是四肢浮腫、水泛成痰。
就此,日常區別起來也很簡單。脾虛也能使人肥胖,但脾失健運的話,患者必瘦無疑。
脾虛的原因非常多,而現代人脾虛多因思傷。換句話說,就是精神狀態不佳,影響了脾循環系統的運作。所以,老例兒總是說,吃飯的時候不要看書,不要總是聊天,不要看電視等等,確實是有壹定道理的。尤其在生活壓力這麽大的情況下,過度憂煩很容易對消化系統造成不良影響,而假如進食習慣也不好,那久而久之就容易釀成脾虛了。
現代大多數人要想改變脾虛的情況很簡單,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就可以。改掉飯桌上嘮叨、看報紙、看電視、玩手機的壞習慣,可以說,八成以上人群的脾虛問題都可以這樣解決。
其余,註意不要貪圖壹時痛快大吃生冷油膩,再加強些運動鍛煉,足矣。
脾失健運,反應在大便上,有便溏和便秘兩種表現形式。要辨清其中的不同病機,還要從脾失健運的病因上來溯源分析。無論何種病因引起脾失健運,其主要的病理變化不外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功能的障礙。前者可見納少,腹脹,食後尤甚,大便溏薄等癥。後者可見水濕、痰飲內生,身重,苔膩,甚則肢體浮腫等。
壹般來說,脾失健運,多數情況是病程遷延日久,並且起源於肝失疏泄。肝膽濕熱蘊結,肝腎精血虛虧,導致肝腎陰虛,反應在脈象上,是左關濡(軟)弦、左尺虛浮;右關濡(軟)。脾胃陽虛,健運失司、胃失和降,壹般會表現便溏,但如果陰虛為主要矛盾,陰虛化火煉津,大腸幹燥,就會便秘;反之,如果脾胃陽虛為主要矛盾,則溫煦能力弱,就會便溏。
若同時伴見食滯內積者(如脘腹脹痛,噯腐吐酸),可診為飲食所傷;同時伴見寒濕中阻者(如苔白膩,脈濡緩),可診為寒濕困脾;同時伴見濕熱內阻者(如苔黃膩,脈濡數),可診為濕熱蘊脾;同時伴見肝氣郁結者(如胸悶太息,情誌抑郁),可診為肝脾不和;同時伴見中氣不足者(如乏力懶言,舌胖脈弱),可診為脾氣虛弱。
而治療脾失健運最簡單的辦法莫如揉腹,不論何種情況,經常揉腹,幫助恢復動力,總是能輕松緩解的。另外,脾失健運者最忌辛辣,尤忌飲酒。
最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不要總是吐唾沫。唾液也叫“涎”,是人體寶貴的津液之壹。所謂“涎為脾之液”,時常咽津,對脾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