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全套檢查的臨床意義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或GPT)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急慢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膽道疾病等。
2.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或GOT)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心肌梗塞發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總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於高度脫水癥(如腹瀉,嘔吐,休克,高熱)及多發性骨髓瘤。
降低:常見於惡性腫瘤,重癥結核,營養及吸收障礙,肝硬化、腎病綜合征,潰瘍性結腸炎,燒傷,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於嚴重失水導致血漿濃縮,使白蛋白濃度上升。
降低:基本與總蛋白相同,特別是肝臟病,腎臟疾病更為明顯。
5.血清堿性磷酸酶(ALP)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黃疸、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骨細胞瘤、骨轉移癌、骨折恢復期。另外,少年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骨胳系統活躍,可使ALP增高。
註意:使用不同綬沖液,結果可出現明顯差異。
6.血清r-谷氨酰基轉移酶(GGT或r-GT)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總膽紅質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肝臟疾病,肝外疾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溶血性黃疸 急性黃疸性肝炎 新生兒黃疸 慢性活動期肝炎 閉塞性黃疸 病毒性肝炎 膽石癥 阻塞性黃疸胰頭癌 肝硬化 輸血錯誤
8.血清直接膽紅素測定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於阻塞性黃疸,肝癌,胰頭癌,膽石癥等。
9.血清甘油三酯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可以由遺傳、飲食因素或繼發於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為增多;5.65mmol/L以上為嚴重高TG血癥。
降低:常見於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原發 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總膽固醇測定的臨床意義:
(1)高脂蛋白血癥與異常脂蛋白血癥的診斷及分類;
(2)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的判斷;
(3)CHO增高或過低可以是原發的(包括遺傳性),營養因素或繼發於某些疾病,如甲狀腺病、腎病等。當CHO值在5.17-6.47mmol/L時,為動脈粥樣硬化危險邊緣;6.47-7.76mmol/L為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水平;>7.76mmol/L為動脈粥樣硬化高度危險水平;<3.1mmol/L或<2.59mmol/L為低膽固醇血癥。
1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原發性高HDL血癥、胰島素、雌激素、運動、飲酒等。
降低:常見於高脂蛋白血癥、腦梗塞、冠狀動脈硬化癥、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1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高脂蛋白血癥。
血清載脂蛋白AI測定的臨床意義:載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結構蛋白,它是反應HDL水平的最好指標。
降低:常見於高脂血癥、冠心病及肝實質性病變。
13.血清載脂蛋白B測定的臨床意義:
載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結構蛋白,主要代表LDL的水平,病理狀態下APOB的變化往往比LDL明顯。
增高:常見於高脂血癥、冠心病及銀屑病。
降低:常見於肝實質性病變。
14.血清肌酸激酶(CK)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心肌梗塞4-6小時開始升高,18-36小時可達正常值的20-30倍,為最高峰,2-4天恢復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損傷、肌營養不良、心包炎、腦血管意外及心臟手術等都可以使CK增高。
15.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測定的臨床意義:
CK-MB主要存在於心肌中,約為心肌總CK的14%,血清CK-MB上升先於總活力的升高,24小時達峰值,36小時內其波動曲線與總活力相平行,至48小時消失。
16.血清a-羥丁酸脫氫酶(HBDH)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與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肌梗塞時此酶在血液中維持高值可達到2倍左右。
17.血清葡萄糖(GLU)測定的臨床意義: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緒緊張,飯後1-2小時)及靜註射腎上腺素後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見於各種糧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癥,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垂體前葉嗜酸性細胞腺瘤、垂體前葉嗜堿性細胞機能亢進癥、腎上腺機能亢進癥等。顱內出血,顱外傷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低血糖:糖代謝異常、胰島細胞瘤、胰腺瘤、嚴重肝病、新生兒低血糖癥、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8.血清尿素(UREA)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濃度在8.2-17.9mmol/L時,常見於UREA產生過剩(如高蛋白飲食、糖尿病、重癥肝病、高熱等),或UREA排瀉障礙(如輕度腎功能低下、高血壓、痛風、多發性骨髓瘤、尿路閉塞、術後乏尿等)。濃度在17.9-35.7mmol/L時,常見於尿毒癥前期、肝硬化、膀胱腫瘤等。濃度在35.7mmol/L以上,常見於嚴重腎功能衰竭、尿毒癥。
19.血清肌酐(CREA)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嚴重腎功能不全、各種腎障礙、肢端肥大癥等。
降低:常見於肌肉量減少(如營養不良、高齡者)、多尿。
20.血清尿酸(UA)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痛風、子癇、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腎小球腎炎、重癥肝病、鉛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見於惡性貧血、乳糜瀉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後
21.血氨測定臨床意義:
升高:重癥肝損害,>117.8umol/L則發生肝昏迷。肝昏迷前期、性活動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常升高、肝昏迷時最高。
下降:長期低蛋白飲食。
22. 血清前白蛋白(PA)測定的臨床意義:
降低:診斷和監測營養不良,診斷肝病,診斷急性相反應.
升高:腎病綜合癥>500mg/L(此時ALB<30g/L)
發作期 PA升高 ALB下降
前白蛋白與肝病:
* 早期肝臟疾患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
* 早期肝功能損傷指標
比轉氨酶特異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強,多數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 死亡指標 降至零則預後極差
前白蛋白與營養不良
* 營養不良的發生
染病後食欲減退,蛋白質、熱量攝入極少 疾病本身導致消耗增加,機體進入負氮平衡 抵抗力下降,並發癥增加,疾病恢復遲緩
* 此時血清前白蛋白濃度迅速降低
中等100-160mg/L 嚴重<80mg/L
23. 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糖化血紅蛋白參考單位是指占總血紅蛋白的百分率。糖化血紅蛋白的濃度反應測定前1-2個月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I型糖尿病,每月測定1-2次,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控制的程度。
24. 血清澱粉酶(AMY)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膽道疾病、胃穿孔、腸梗阻、腮腺炎、唾液腺炎等。
降低:常見於肝臟疾病(如肝癌、肝硬化等)。
25. 血清高敏CRP測定的臨床意義:
(1).與冠心病相關
CRP水平與冠心病和壹系列已被確認的與患心血管疾病因素相關(如纖維蛋白原,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載脂蛋白B的上升,吸煙及高密度脂蛋白的下降).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2).是良好的預後診斷標誌物
CRP的釋放量與急性心梗,急性心梗引起的死亡和緊急換血管術病人的病情都有關.
另外3mg/L被確認為是區分低危病人和高危病人的最佳臨界值.
(3).與心肌鈣蛋T(CTNT)白形成互補信息
當CRP與CTNT試驗都呈陽性時,心血管危險性的預測就成為可能.
研究證明,在發病6年甚至6年以後,CRP仍然可作為預測危險性的標誌物,並且CRP的水平測定對於衡量口服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是否有效或效果的好壞是壹個有效的手段.
26. 糖化血清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
糖化血清蛋白測定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的重要指標,它能反應出病人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特別是II型糖尿病)。
27. 鉀的臨床意義:
升高:
(1)、經口及靜脈攝入增加
(2)、鉀流入細胞外液 嚴重溶血及感染燒傷,組織破壞、胰島素缺 乏。
(3)、組織缺氧 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礙、休克。
(4)、尿排泄障礙 腎功能衰竭及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5)、毛地黃素大量服用
降低:
(1)、經口攝入減少
(2)、鉀移入細胞內液 堿中毒及使用胰島素後、IRI分泌增加。
(3)、消化道鉀丟失 頻繁嘔吐腹瀉。
(4)、尿鉀喪失 腎小管性酸中毒。
尿鉀的臨床意義:當使用利尿劑時尿鉀排泄增多。原發性醛固酮增高癥病人尿中的鈉與鉀的比降到0.6:1。醛甾酮分泌增加時,尿鉀排泄增加。
28. 血清鈉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
(1)、嚴重脫水、大量出汗、高燒、燒傷、糖尿病性多尿。
(2)、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原發及繼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降低:
(1)、腎臟失鈉 如腎皮質功能不全、重癥腎盂腎炎、糖尿病。
(2)、胃腸失鈉 如胃腸道引流、嘔吐及腹瀉。
(3)、抗利尿激素過多。
尿液鈉測定的臨床意義:
尿液鈉測定的重要臨床意義是了解是否有大量鹽的損失,確定攝入量是否足夠,並且協助監護低鹽飲食及術後電解質的監督,協助判斷嘔吐、嚴重腹瀉、熱衰歇患者的電解質平衡。還用於對缺鹽性缺水與缺水性缺水患者的確定性診斷;前者尿中的氯化鈉相當低,後者尿中的氯化鈉為正常或升高。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出血、炎癥、腫瘤、愛迪遜氏癥、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腎小管嚴重損傷、支氣管肺癌患者等,尿中的鈉化物出現增多。
29. 血清氯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
常見於高鈉血癥、呼吸性堿中毒、高滲性脫水、腎炎少尿及尿道梗塞。
降低:
常見於低鈉血癥、嚴重嘔吐、腹瀉、胃液胰液膽汁液大量丟失、腎功能減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尿中氯測定的臨床意義:
壹般情況下尿液中鈉和氯保持相對平衡。但兩者並不是永遠平衡的。例如;連續服用氯化鈉或氯化鉀後,尿氯比尿鈉高、相反連續服用大量堿性鈉鹽時,尿中鈉比氯高。另外,尿液呈堿性很可能是尿鈉含量高於氯。
30. 血清二氧化碳結合力測定的臨床意義:
增高:示堿儲備過剩
(1) 代謝性堿中毒:幽門梗塞(胃酸大量丟失),小腸上部梗阻,缺鉀,服堿性藥物過量(或中毒)。
(2)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道阻塞,重癥肺氣腫,支氣管擴張,氣胸,肺氣腫,肺性腦病肺實變,肺纖維化,呼吸肌麻痹,代償性呼吸性酸中毒。
(3) 高熱,呼出二氧化碳過多。
(4) 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過多。
降低:示堿儲備不足
(1) 代謝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感染性休克,嚴重脫水,流行性出血熱(低血壓期和少尿期),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服用酸性藥物過量。
(2) 呼吸性堿中毒:呼吸中樞興奮(呼吸增快,換氣過度,吸入二氧化碳過多)。
(3) 腎臟疾病:腎小球腎炎,腎小管性酸中毒,腎盂腎炎,腎結核。
輕度酸中毒:CO2CP 23-18mmol/L
中度酸中毒:CO2CP 18-14mmol/L
重度酸中毒:CO2CP <14mmol/L
極度酸中毒:CO2CP <7mmol/L
31. 血清鈣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骨腫瘤、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急性骨萎縮、腎上腺皮脂功能減退及維生素D攝入過量等。
降低:常見於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軟骨病、小兒手足抽搐癥、老年骨質疏松、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慢性腎炎、尿毒癥、低鈣飲食及吸收不良。
32. 血清鎂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阿狄森氏病、多發性骨髓瘤、嚴重脫水及糖尿病昏迷。
降低:常見於先天家族性低鎂血癥、甲亢、長期腹瀉、嘔吐、吸收不良、糖尿病酸中毒、原發性醛固酮癥、以及長期使用皮質激素治療後。
33. 血清磷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常見於甲狀旁腺機能減退、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降低:常見於甲亢、代謝性酸中毒、佝僂病、腎功能衰歇、長期腹瀉及吸收不良。
34.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測定的臨床意義:
升高:急性心肌炎發作後來2-48小時開始升高,2-4天可達高峰8-9天恢復正常。另外,肝臟疾病、惡性腫瘤可引起LDH增高。
35.血清AFU(α-L-巖藻糖苷酶)的臨床意義?
血清AFU可以作為血清AFP的良好之互補手段,成為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療效觀察和術後隨訪的敏感而特異的標誌物。
原發性肝癌病人的血清AFU活性不僅顯著高於健康人,而且顯著高於轉移性肝癌、膽管細胞癌、惡性血管內皮細胞瘤、惡性間皮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腫和其它良性肝占位性病變,對原發生肝癌的診斷陽性率為64-81%不等,特異性在90%左右。陽性率的差別可能與研究對象、樣本數、對病癥診斷標準的控制及診斷臨界值的確定有關。
血清AFU活性與性別、年齡以及血清ALT、AST、AKP、5'-NT、GGT、TB、PT、GGP和ALB等肝功能試驗結果不相關,原發性肝癌病人血清AFU活性與腫瘤轉移與否及分化程度不相關。對原發生肝癌手術切除或化療後的血清AFU活性的動態隨訪,發現AFU活性呈下降趨勢,AFU活性的重新升高,提示癌癥復發。同時,血清AFU升高,對血清AFP陽性或是陰性的肝細胞癌均有明顯的定性診斷意義,尤其對肝細胞癌的早期診斷價值值得重視。肝細胞癌手述切除後血清AFU活性動態觀察還揭示,測定這壹指標有助於對肝細胞癌進行療效觀察和監測術後復發。
36.尿微量蛋白臨床意義:
1.微量蛋白(MA):腎小球選擇通透性指標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見於糖尿病、高血壓及化療口才早期腎損傷,以及急性感染性腎炎病人的隨訪指標。
2.尿微量轉鐵蛋白(MTF):腎小球選擇通透性指標
尿轉鐵蛋白升高:見於糖尿病原菌、高血壓早期腎損傷,以及腎外腎炎、鏈感腎炎、腎盂腎炎等各種腎炎。
3.lgG(U-lgG):腎小球選擇通透性指標
尿lgG(U-lgG):腎功能惡化和預後不良。
4.尿α1-微球蛋白(α1-MG):較特異的腎小管損傷診斷試驗
尿α1-微球蛋白升高:見於腎小管受到損害,如接觸重金屬、接受腎毒性藥物治療、及腎小管間質病變時、上尿路感染、腎性蛋白尿及血尿。
5.β2-微球蛋白(β2-MG):經典腎小管標記蛋白,可直接反映腎小管功能
血β2-微球蛋白升高:腎小球濾過功能差,見於早期腎小球病變,急、慢性腎炎,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病癥以及長期血透病人;也見於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胃淋巴瘤、血管性鼻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腫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