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吃早、中、晚餐最佳時間。

吃早、中、晚餐最佳時間。

早餐7:00;午餐12:30;晚餐18:30。

1、早餐7:00。清晨,太陽慢慢升起,身體也漸漸蘇醒。到了早上7點左右,胃腸道已經完全蘇醒,消化系統開始運轉,這個時候吃早餐最能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營養。滿分早餐至少應包括三類食物:谷類食物,如面條等;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蛋類、奶制品等;還有富含維生素C、可以補充膳食纖維的蔬菜和水果。如果再加上壹兩種堅果,那就更完美了。

2、午餐12:30。中午12點後是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肚子咕咕叫就是在提醒大家要吃午餐。對於很多人來說,午餐時間雖然比較短,但仍要細嚼慢咽,切忌邊工作邊吃飯。完美午餐最好遵循三個搭配原則:壹是粗細搭配,適當吃些小米、全麥、燕麥等,有助於預防便秘;二是幹稀搭配,除了幹糧外,最好喝些滋潤的湯粥類;三是顏色搭配,最好吃夠五種顏色,比如白色的米面,紅色的西紅柿、肉類,綠色的蔬菜,黃色的大豆、胡蘿蔔,黑色的黑米、黑豆、黑芝麻等。

3、晚餐18:30。晚飯最好安排在18點至19點中間,如果吃得太晚,過不了壹會兒就該睡覺了。食物消化不完就睡,不僅睡眠質量不佳,還會增加胃腸負擔,也容易誘發肥胖,導致多種慢性病。晚飯要吃得清淡,不能肥甘厚味,適當吃些肌纖維短、好消化的瘦肉、蛋類都可以,少吃肥肉;晚餐還要保證食物多樣性,多吃蔬菜和粗糧,有助於攝入更多膳食纖維,增加胃腸動力;控制食量也很重要,飯後半小時適當鍛煉,可以避免脂肪堆積。

擴展資料:

壹日三餐典故

秦漢以前人們壹天只吃兩頓飯。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壹頓稱“朝食”或“饔”,在太陽行至東南方(隅中)時就餐。第二頓稱“飧”或“食”,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論語》)。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壹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如《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

漢代以後,壹日兩餐逐漸變為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早飯,漢代稱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後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點心之稱。《能改齋漫錄》雲:“世俗例以早晨小食為點心,自唐時已有此語。”至今,我國許多地區仍稱早飯為早點。午飯,古人曾稱之為“中飯”或“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