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腸病的臨床表現
1.病史
與流行區疫水有接觸史應考慮到有患血吸蟲病的可能,故患者的籍貫、職業與疫水接觸史是診斷本病的重要參考資料,對無癥狀無體征的患者尤為重要。
2.癥狀及體征
蟲吸蟲病變多局限於痔上靜脈和腸系膜下靜脈分布範圍之內,以結腸,尤其是直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最為顯著,小腸病極少,僅見於重度感染者。
(1)急性發病 在流行區,發病前1個月左右有明顯疫水接觸史的患者,長期發熱,並伴有下列特征者應考慮急性血吸蟲病的可能:①有尾蚴皮炎病史、肝腫大與壓痛、腹瀉等;②血中白細胞總數與嗜酸粒細胞顯著增多;③乙狀結腸鏡發現直腸黏膜充血、水腫、黃色顆粒狀蟲卵結節。
(2)慢性及晚期發病 慢性患者大多無明顯癥狀,在流行區凡有長期不明原因的腹痛或便血、肝脾腫大、血中嗜酸粒細胞顯著增多、青壯年新近有癲癇發作、急性或慢性闌尾炎發作、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現象,如巨脾、腹水或嘔血以及侏儒癥等,均應考慮有血吸蟲病的可能,並進行病原檢查加以證實。
在接觸疫水後數小時到2~3天內,尾蚴侵入處出現蚤咬樣紅色點狀皮疹,為尾蚴皮炎,有瘙癢,數天後自退。尾蚴行經肺部時可引起咳嗽、咳血。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十分復雜而多樣化,視蟲卵沈著部位、感染輕重和機體反應而異。
3.分型
根據病程和主要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慢性與晚期血吸蟲病。
(1)急性血吸蟲病 急性血吸蟲病為季節性傳染病,多見於夏秋季節,以男性青壯年為多。大部發生在過去無免疫性而新近有大量尾蚴感染者,主要是常與疫水接觸之故。患者感染史較明顯,且多數有尾蚴皮炎史。其全身主要癥狀有發熱及過敏反應,皆由蟲卵毒素和組織破壞後的代謝產物所引起。因蟲卵在腸道大量沈積造成急性結腸炎,患者中出現腹痛、腹瀉的占半數以上。腹瀉每日2~3次,糞便稀薄,可帶血和黏液。發病的初期部分病例可僅有便秘。重度感染者,由於蟲卵在結腸漿膜層和腸系膜內大量沈積,可引起腹膜刺激癥狀,腹部飽脹,有柔韌感和壓痛,易被誤診為結核性腹膜炎。少數患者合並有腹水形成,這是由於急性蟲卵結節所產生的炎癥滲液以及蟲卵引起肝臟內廣泛病變,使肝內血流不暢、淋巴增多而漏入腹腔所致,其他可有肝、脾腫大等。
(2)慢性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患者不壹定有急性發作史。流行區農民與河水接觸,有小量多次反復感染,大多表現為慢性血吸蟲病。由於感染程度不同,慢性血血吸蟲病有無癥狀和癥狀之分。①無癥狀患者 輕度流行區以無癥狀患者占大多數,其健康狀況和勞動力可不受影響,僅於集體普查或因其他疾病就醫時偶然發現。城市中所見的血吸蟲病多數也屬此類,患者大多既無癥狀也無陽性體征,少數患者可有輕度肝或脾臟腫大。②有癥狀患者 乙狀結腸與直腸為血吸蟲病病變的主要部位,故腹瀉與痢疾樣大便頗為常見。其輕重則因感染而異通常以輕者為多,患者偶有腹瀉,每日2~3次,間或便中帶血。重者可有腹絞痛、裏急後重感、痢疾樣大便等。乙狀結腸因蟲卵沈著及纖維化而增厚,並有壓痛。糞便中容易找到血吸蟲卵。另外增厚的大網膜、腸系膜和腫大的腸系膜或腹腹後淋巴結也常因蟲卵沈著,肉芽腫形成,伴有纖維化而纏結成的大小形狀不同的痞塊,其質硬而固定,以下腹部為多。患者大多顯示不同程度的貧血、消瘦、營養不良和勞動力減退。患者肝脾腫大,在早期肝大於脾,表面光滑,稍硬。感染較輕者可停止於這壹階段而不再進展,重癥而病程長者可發展為肝硬化,肝臟漸見縮小,但仍可捫及,特別是左葉,質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結節。而後脾臟漸呈充血腫大。
(3)晚期血吸蟲病 由於反復感染,病情逐漸加重,出現肝硬化。門靜脈壓增高引起腹水,脾臟顯著腫大,食管下端或胃底靜脈曲張等。部分患者常發熱、腹痛、腹瀉和下痢、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並常貧血、營養不良性水腫。兒童若感染嚴重,能影響發育,可形成侏儒癥。部分患者經常發熱,壹般不超過38℃,可能與蟲卵病的毒素對肝組織的破壞有關。此外,性機能往往減退,男性有性欲減退和陽痿,女性則有閉經和不孕。此乃嚴重肝臟損害引起全身營養不良和對激素滅能作用的減弱,使垂體機能受到抑制,性腺及其他內分泌腺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縮所致。患者面容蒼老而消瘦,外觀較其實際年齡為大,常有面部褐色素沈著。晚期時肝臟反見縮小,表面不平,質堅硬,脾臟漸呈充血性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