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去世,人生事業和生命到底哪個更重要?
壹則?復旦42歲女教授病逝?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根據新聞報道,復旦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材料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江素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7年12月31日20時不幸辭世。
這位剛剛年僅42歲的女教授,就這樣在2017年的最後時刻匆匆離別了這個世界,遺憾地沒能來得及看壹眼新年的朝陽。
事實上,近年來,我們已經不是第壹次聽到大學老師英年早逝的噩耗了:
看到壹個令人痛心的消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司佳逝世,年僅42歲,曾師從周振鶴。2006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哲學博士,獲得無數的學業成就和學術論文。
司佳的突然離世,讓我想到了同樣是復旦大學教師的於娟,2011年4月19日因乳腺癌晚期,治療無效,與世長辭,年僅33歲。
在生命的臨界點,於娟寫了壹本《此生未完成》,在書裏她這樣寫道: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妳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妳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麽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壹起,蝸居也溫暖。?校教師究竟壓力有多大?在國內某名牌大學任職的青年教師趙芬表示,壹學期她有好幾個月處於生病的狀態。白天要上課和處理各種雜事,晚上清靜的時間,則要備課、讀書、看材料和寫論文,周末則會帶個讀書班,或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長期缺乏休息,也沒什麽時間鍛煉,?壹直都擔心自己會過勞死。?
根據騰訊教育與麥可思2014年8月完成的教師生存狀況研究報告,在受訪的高校教師中,約有八成表示實際工作中承受的壓力較大(包含?非常有壓力?和?有壓力?兩個選項)。其中本科教師反映壓力較大的比例為84%,高職高專教師為79%。
分析表明,在過去兩年中,?個人財務狀況?是造成高校教師壓力大的首要來源,47%的本科教師和52%的高職高專教師都表示有經濟壓力。受訪的本科教師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為73%,高職高專教師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為88%。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本科、高職高專教師的比例分別為32%和45%。
除此之外,造成本科教師壓力大的主要因素還包括?科研或論文發表要求?(46%)、?學校的制度和管理?(40%)。造成高職高專教師壓力大的主要因素還包括?學校的制度和管理?(45%)和?工作量?(36%)。與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相比,本科院校的科研要求和考核較為嚴格,來自科研或論文方面的要求對教師造成的壓力較大。
經濟壓力大,教學科研難以平衡,還要面對職稱評定、獎金分配、項目審核、學術聲望等各個方面可能會有的利益沖突,高校教師的壓力可想而知。長期熬夜,常年在高壓下超負荷地工作,這些都是導致他們免疫力差、容易患病的原因。
和其他職業相比,教師被賦予了?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稱號的大學教師更講究?面子?,考慮的問題更多,壓力和痛苦也就更難說出口。?社會地位越高、成就越大,越不會正視自己的問題。要麽不承認,要麽諱疾忌醫,自己藏著、掖著、扛著。直到小問題變成大問題,采取極端措施後,大家才知道情況。?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賈福軍說。另壹方面,高校管理者或因尊重教師個人隱私,或因較少給予教師人文關懷,也不能及時地發現教師的健康問題。
據廣東省教育工會的壹份調查表明,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體力過度透支,教學科研雙重壓力造成精神緊張,廣東省高校教師只有約10%處於基本健康狀態,約20%處於各種疾病狀態,在剩下70%屬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中,又約有三分之壹到二分之壹屬重度亞健康,即處於疾病的邊緣狀態。
誰來拯救心力交瘁的大學老師
這些年來,很多本來應該是老年人才會有的心腦血管疾病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年輕知識分子身上,比如高血壓、冠心病等等,此外還有惡性腫瘤。而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年輕的老師往往認為自己年輕力壯,對身體狀況很不註意,不僅很少運動,而且即使學校組織體檢也有很多人不參加,結果等到發現有疾病時已經到了晚期,無法挽救了。
據某醫院高知、高幹病區主任介紹,知識分子對健康的自我維護非常重要,起碼要做到四點:壹是合理調劑生活,吃飯、休息都要有規律;二是多做壹些適合自身身體條件的運動,比如晨跑、健身等等;三是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四是要警惕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及時到醫院檢查。
同時,高校應該重視的不只是學生的健康問題,還應有教職工的健康問題。面對這些糾結於理想和現實的老師,大學在不斷思考如何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土壤、水分、空氣,以幫助他們發芽、成長,甚至長成參天大樹。但長成參天大樹之前,他們首先要不被這些來勢洶洶的壓力所擊垮,而這或許更是大學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