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壹般規定幾個小時喝壹次
古代醫學家十分註意掌握中藥的服用時間,認為在不同時間裏服藥,藥物療效差異很大。因此,了解古人選擇服藥時間方面的知識,有助於我們根據病情,合理選擇服藥時間,以發揮藥物的最佳效能。 1.空腹法:空腹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揮,東晉時期著名醫藥學家葛洪說:“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多用於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瘀血、水溼等病證。從部位上看,它適宜於治療人體下部的疾病(心胸以及四肢、血脈)。具體服藥時間包括:雞鳴時服(如雞鳴散);平旦時服(如十棗湯);飯前服等。 2.飯後服法: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疾病。中醫傳統認為:上部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疾病都宜采取先食後服藥方法,能使藥性留連於上。我國第壹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即說:“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後服藥”。偏於滋補壹類的藥物,也宜飯後服。如葛洪說:“服治病之藥以食前服之,服養身之藥以食後服之。” 3.頓服:病情較急者,煎好後立即服下,稱為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東漢醫學家張仲景《金匱要略》載的治急癥吐衄的瀉心湯、治腸癰的大黃牡丹皮湯等屬於此類。目前,壹般的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癥等亦采用頓服法。 4.睡時服:這是服用安神藥和治遺尿癥藥物常采用的服法,睡前服藥能使藥效及時發揮作用。 5.晝夜服:壹些急、慢性病,亦可晝夜服藥,使藥效持續發揮治療作用。對慢性病來說,人們多嫌麻煩,不易做到,但急、重證則常須這樣。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常用銀翹散治風熱病證,他在所著的《溫病條辨·上焦篇》中規定:“病重者約二時壹服,日三服,夜壹服。輕者三時壹服,日二服,夜壹服。病不解者。再作服”。現在,用銀翹散治療外感風熱十分普遍,但極少按此法服藥,違背服藥方法,焉望有佳效。正如丹波元堅在《藥治通義》中所說:“世人服藥,多只日間服之,往往夜間不服,致藥力不相接續,藥不勝病,而冬日夜永,尤非所宜。” 再壹種方法是根據人體自身固有的時間節律,擇時用藥,以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祖國醫學認為:人體自身有各種時間節律,如年節律、月節律,日節律、時節律。以日節律為例:壹日中,人體氣血在經絡中運行有壹定規律,清晨之時,氣血流註手太陰肺經,次為大腸、胃、脾、心、小腸等。實驗室研究及臨床研究資料均表明:某個臟腑的病變,在其經氣旺盛之時施治,會大大提高療效。目前中藥服法普遍沿用壹日壹劑,上下午分服的方法,從時間治療學看不盡合理。辨證屬陰虛的病證,使用補陰藥可安排於傍晚壹次服藥。陽虛病人使用補陽藥可考慮在清晨壹次服用,以簡化給藥次數,增強和提高療效。肺部疾病可在平旦之時服藥,腎臟疾病則可考慮下午五時左右用藥。 新興的時間治療學正嶄露頭角,它將為上述古老的服藥理論提供新的證明。 服用中藥及中成藥有壹定規則,不能自作主張、輕易更改。胡亂用藥,輕則療效不佳,延誤病情,重者甚至還有生命危險。因此,人們應該具備壹些服用中成藥的壹般常識,尤其應註意服用中成藥的三個要素。
中成藥之間相隔多久吃
最好間隔兩個小時吃,這樣可以防止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希望可以幫到妳
中成藥跟西藥要隔多久喝呢
妳好,根據中藥和西藥的制劑不同和主要成分的不同,壹般要求中藥或是中成藥可以在飯前半小時服用,而西藥壹般在飯後半小時到壹小時服用,妳說的配方顆粒就可以在飯前服用,而西藥維生素和酮美芬則需要在飯後服用,間隔時間在壹到兩個小時,同時還要根據藥物的每日服用次數來定。
意見建議:建議妳將維生素和酮美芬放在飯後壹小時服用,而中藥配方顆粒可以在飯前半小時服用,間隔時間保持在壹到兩個小時左右。
中成藥見效快嗎,大概要多久才能見效
這個要看是什麽藥了。壹般煎服的湯藥如果喝五天的話,中成藥最少需要十五天左右。
怎樣了解壹種中成藥多久壹個療程
您好,放療的時間長短需要依據病情,配合診斷病人的狀況而定的,最好是依據方案選擇適合的治療。您好建議,最好是保持良好的的心態,避免情緒上面的壓力,配合醫生的治療。相對來說也有壹定的效果。
兩種不同的中成藥能同時吃嗎?要間隔多長時間呢
那得看看倆種藥是不是有沖突,沒有的話用溫水服下,有的話就得分開,間隔20至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