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今年的端午節過端午節,壹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妳瞧。。。。。做粽子壹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壹驚了。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妳要把葉子做成壹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壹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麽?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壹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麽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壹切。我把翹起來的壹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過了壹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壹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壹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端午節就這麽過去了,嘴裏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這真是壹個快樂的端午節!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壹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麽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壹面大聲呵斥吟誦,壹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壹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壹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壹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壹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麽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麽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並掉,總有壹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怎麽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壹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後要學習屈原,壹定要做壹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壹陣微雨,驅散了初夏的暑氣,剛割過的草地清香濃郁,取代了雕零的春花,大女兒放假回來,壹聽說端午節到了,就撒著嬌說,媽媽做的粽子最好吃。我沒有想到,在美國出生的女兒居然還記得中國的這個傳統,更吃驚地聽著她說起屈大夫和《離騷》,並為他的遭遇遺憾感慨。 女兒們小的時候,為了讓她們吃中餐、學中文、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費了腦筋。直到現在,大女兒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在中國餐館要漢堡包的笑話,不管當家長的怎麽努力,每周壹次的中文學校最終沒有堅持下去,女兒們只能使用壹些最簡單的中文。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懂事以後,才開始了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大女兒上了大學,反而在學校選修了中文課,經常在電話裏向媽媽請教中文知識,回家不用我們提醒,也盡量用中文交談,只是畢竟年齡大了些,不如小時候接受的快。唉,早知如今,何不當初多下些功夫。 在北美生活了二十多年,時常忘記這些農歷節日,更沒有時間整治這些復雜的飯食,真難得女兒還會想起粽子。眼看她大學就要畢業了,以後回家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沒有什麽機會吃媽媽做的飯了,自然要想法滿足她的要求。 好在這些應時的商品中國店裏都能買到,大包小包的提回來,壹邊和女兒聊著端午節的來歷,說著包粽子、纏香包、劃龍船的傳統,壹邊教她處理這些材料。壹大紮幹竹葉,要先洗幹凈,再用滾燙的水浸泡過夜。雖說煮壹下會更省事,可是那股清香就會淡薄了。葉子上的硬蒂要壹片片地剪去,免得把葉片紮破漏米。壹大鍋圓鼓鼓的糯米用溫水泡上,時間要稍微長壹些。如果是細細的長糯米,不泡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不如圓米那麽香甜。裏邊的配料就稍微麻煩壹些,小女兒愛吃甜的,大女兒愛吃鹹的。我們就走了中庸之道,選用了去皮綠豆,栗子,臘肉和鹹鴨蛋黃。臘肉選瘦的,蛋黃少放點,怕的是膽固醇太高,健康更要緊。拌了綠豆的糯米裏不加醬油和鹽巴,只把臘肉和蛋黃放在中間,這麽壹來,中間沾了肉汁的有鹹味,邊邊角角的仍然可以蘸糖吃,可甜可鹹,壹粽兩吃,成全了懶人。 東西準備好了,女兒們壹起動手,連玩帶幫忙,包出來的粽子就大小不壹,形狀各異,有的長有的扁,有三角有圓柱。不過,她們雖然初出茅廬,還是比我第壹次包出來的粽子好得多。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家裏請了個南方的阿姨,端午節的前壹天,她興致勃勃地買了葦葉和糯米回來包粽子。那種新鮮的葉子,洗洗就可以使用。她手指靈巧地把兩張葦葉拼在壹起,折出個園三角,把泡好的糯米裝進去,用根尖尖的筷子搗實,再怎麽壹轉兩折,拿節線繩攔腰壹捆,就成了壹個有棱有角的粽子。 我看著有趣,也上前幫忙。誰知那葦葉又細又短,怎麽也擺弄不到壹起,手指壹動,裝進去的糯米唰壹下就跑了出去。我還沒生氣呢,葦葉反而發了火,把我的小手劃破了。我撅著小嘴直瞪眼,還是阿姨有耐心,把著手教了我半天才包了起來。雖然用了壹把線繩,左纏右綁的就象怕它逃跑了,總也算是個粽子。 第二天,門口掛了兩把艾葉,桌上斟了幾杯雄黃酒,壹家人團團坐下吃粽子。媽媽給我們講了端午的來歷,君昏國弱,天無白日,是非不辨,賢士遭殃。媽媽說著,時而悲傷,時而嘆息。可是我小小的年紀,並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只迷上了阿姨買回來的小香包。 那些香包從大到小的幾個串在壹起,大的不到兩寸,小的象個大姆指,菱角似的形狀,裏邊裝著噴了酒的香草,外邊用五顏六色的花絲線纏出圖案,淡淡的清香四溢。阿姨說,把它們帶在身上掛在家裏,可以驅惡避邪。我愛不釋手,比著樣子學著做,先用舊報紙折出型狀,沒有花絲線,就用白棉線纏繞。纏了拆,拆了纏,反反復復好幾次,雖然沒有顏色,可總算纏出了那個模樣。 可惜的是,小小香包並不能驅除邪惡。壹場紅色大風暴接踵而來,全家人再也沒有機會聚在壹起過節。滿天下烏煙瘴氣,誰還有閑情逸趣去包粽子,誰還相信香包可以消災避難,又有誰還敢搞四舊去紀念屈原!那種時代,倘若他還在世,只怕汨羅江裏又多出壹條冤魂。 天地旋轉,日月輪回,我從城市到農村,從農村到京城,又糊裏糊塗地飛越大洋,在異國他鄉安了家。結婚不久的壹個端午,老公突然提起粽子。我壹時興起,想顯示壹下主廚的本領,就到中國店買了材料。可是動起手來才發現困難重重,那些飄洋過海而來的粽葉,比新鮮的難辦多了,無論葦葉竹葉都不肯輕易就範,泡了很久還是很容易折斷破裂。費了好大勁兒煮出壹鍋粽子,呆老公並不領情,誇耀著說還是家鄉的粽子好吃。既然鄉情難慰,鄉愁難解,我又何必勞神費力,也就很久沒再嘗試過。 那年領著孩子回國探親,正巧碰上端午節,和媽媽嫂嫂妹妹們壹起,壹邊聊天兒壹邊包粽子,溫馨和睦,其樂融融,那粽子也格外香甜。女兒和我小時候壹樣,在壹邊湊熱鬧,也同樣愛上了那些花花綠綠清香四溢的香包。媽媽說,這喜好大概是她的遺傳,因為她小時候也喜歡這些小玩意兒。我買了些花絲線,找了些硬紙條,按照童年的記憶教女兒。五顏六色地掛了幾串,卻總覺得哪裏不足。仔細壹想,原來是沒有香草。雖然那種馨香無法驅惡避邪,卻仍然讓人心曠神怡,沒有香味的香包,只是徒有其表,而沒有靈魂。 幾年前媽媽病重,我匆忙趕回去看她,正好又是端午時節。忙亂之際,沒人有心情包粽子應景,雖然親戚朋友們送來壹些,可總覺得少了那股溫馨親情。我在街頭看見壹個賣香包的老太太,壹串串地挑在竹枝上,在微風中輕輕搖晃,艷麗的色彩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周圍彌漫著那種久違了的氤氳草香。偏巧當時有些急事,本想著辦完事再帶幾串給病床上的媽媽,不料就這麽壹念之差,回來時已經人去香散。從那以後再也見不到母親,沒買到的香包竟然成了壹件難解的遺憾。 女兒們雖然沒學會纏香包的手藝,卻多了壹個好吃粽子的習慣,偶然記起端午節來,就給她們包壹次,多年下來,有了數次實踐,慢慢地熟能生巧,也就不覺得太麻煩了。和女兒們說笑著,壹大鍋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熟了,女兒們吃得興高采烈,只是那香包呢,卻完全沒了印象,連姥姥也在記憶裏淡漠了。不知道女兒們以後是否還會記得這個節日,能夠自己包幾個粽子,給她們的後代講講中國的傳統故事。或許我對她們的期冀過高,但是,盡管歲月飛逝,往事漸遠,身居異國,人事全非,那飽含著故鄉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粽子,那散發著淡淡思鄉情結的香包,卻永遠也無法從我的心裏消失。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壹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遊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壹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壹,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麽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壹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壹樣,幾千年來壹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壹。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壹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壹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麽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壹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