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和通風有什麽區別?風濕病跟痛風的區別
1、定義不同
風濕病泛指影響骨骼、關節、肌肉及其周圍軟組織,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經等壹大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
痛風是指因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
2、發病人群
風濕病的發病人群主要有產後婦女、過勞人群、老年人。性別主要以女性居多。
痛風的多發群體為中年男性。
3、發病原因
風濕病主要與免疫反應有關,其它因素還有感染、遺傳、內分泌、環境等。
痛風最直接的原因是由體內壹種作嘌呤的物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其發病原因與性別、飲食習慣、遺傳均有關系。
4、癥狀不同
風濕病所導致的關節痛主要是膝關節、肩關節、腰等大關節疼痛,與天氣變化聯系明顯。臨床檢驗表現為風濕指標偏高,血沈高。
痛風的關節疼痛更劇烈,且多在半夜或是清晨突然發作。最開始壹般是壹只腳的大腳趾出現這種狀況,與氣候沒有太大的聯系。臨床檢驗表現為血尿酸濃度高。
5、預後不同
風濕病因為發病機制不清楚,所以難診斷難治療。而且風濕病包含的病種較多,各個病的預後情況都有所差別。但是大部分風濕病需要長期的用藥控制病情。
痛風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較為清楚,診斷並不困難。預防和治療有效,因此預後相對良好。如果及早診斷並進行規範治療,大多數痛風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
6、預防風濕
壹、適當的休息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容易感到疲倦,因此充足的休息是治療的重要方法。在白天盡可能有短暫的休息,晚上應有充足的睡眠。
二、保護受損關節
目的是避免關節出現永久行的變形;減輕日常活動時的關節疼痛;提供另壹種方法以解決某些日常生活活動的困難;避免病情進壹步發展。
保護關節的原則:
使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關節發炎時,會變得不穩定,更容易受損傷。用力的時候,細小的關節如手指關節就更易出現變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盡量利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手提重物時,盡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關節,不只用手指作支持,應以手掌來支撐。
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壹個動作:如不要長時間站立,在適當時候坐下來休息。坐下時,應經常變換坐姿、轉換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來走動壹下。應避免手指長時間屈曲,如寫字、編織、打字、修理,應不時停下來休息,舒展壹下手指。
避免關節處於變形位置,保持正確姿勢:無論在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良好姿勢。擰瓶蓋時,不要只用手指擰,應以掌心加壓力來擰。坐下時,膝關節不要過分屈曲,雙足應平放在地上。
留意關節的疼痛。活動時感到關節疼痛,應立即停止活動,檢查活動方法是否不當。
減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體力消耗:如家裏物品的放置應科學合理,輕便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高處,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笨重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櫃子的下面。安排好工作的程序。盡量使用工具,以減少彎腰、爬高、蹲低,使用手推車,以節省能量。
註意工作與休息的平衡,並根據病情調整。如關節炎加劇時,應增加休息時間。
三、預防關節變形,增強肌肉力量
壹些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為防止關節畸形盲目增加關節運動量,忍痛強迫關節進行過度的活動,而有些人卻絕對地臥床休息,這兩種方法或者加重了病情或者導致關節肌肉萎縮,因而都是不足取的。正確處理方法是急性發作期以休息為主,加強營養,使腫脹關節處於功能位制動。炎癥靜止期則應該進行功能鍛煉。可作壹些關節負重小或不負重的活動(如仰臥在床上作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屈曲運動)和理療,需要提醒您的是每日活動量應由小到大,活動時間逐漸增加,循序漸進。當然,這樣的功能鍛煉還可以溶入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日常生活活動訓練(包括穿衣、吃飯、洗澡、上廁所等)、職業技能訓練、工藝制作訓練等,以改善和增強生活、學習和勞動能力。
下面介紹的關節活動操,簡單易行,應於起床後和睡前進行,每個動作最少做十次。
頸部運動:放松頸部,頭向上下運動;慢慢向左右轉動;頭向兩側屈,耳朵盡量貼向肩部。
肩部運動:向前後、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動肩關節,做圓形運動;雙手握在壹起放在頭後,雙肘盡量向後拉。
手腕運動:手腕上下、左右活動。
手指運動:手指分開、並攏,手指屈曲、伸直;拇指與其他手指壹個壹個地對指。
下肢運動:分別活動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腳趾關節,方法與上類似。
四、註意飲食
辛熱食品:具有抗風濕祛寒邪的作用,如辣椒、蔥、花椒、大蓼、茴香、大蒜等。現代研究證明大蒜有殺菌、抗病毒等作用,適當進食可預防病毒感染及腸道感染。
豆類食品:大豆、黑豆、黃豆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它有促進肌肉、骨骼、關節、肌腱的代謝,幫助修復病損的作用。可治療以濕重為主的風濕骨痛,對身體沈重、關節不利、筋脈拘攣或麻木不仁、關節腫痛等不適的風濕病,效果較好。黑豆又名烏豆、冬豆子,又可治療風濕疼痛,經驗方用黑豆炒至半焦泡人黃酒,治療關節酸痛有效。
果實食品:栗子有補腎、強筋健骨的作用,對筋骨、經絡、風濕痹痛或腰膝無力極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