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缺愛?
妳可能說“我就是這樣的!”確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有很多,這跟小時候父母對妳的關註度不夠有關系。
換句話說,小時候沒有跟父母建立好強烈依戀關系的人,長大後更容易有“缺愛”的表現。
所以有的人總會覺得沒人愛自己,或者對友情、愛情有壹種近乎偏執的要求。
這是因為童年時期缺失的愛,長大後會在其他方面補回來,在心理學中這叫做——補償心理防禦機制。
哪些表現說明妳可能是壹個“缺愛”的人呢?看看下面這些行為,如果妳占據80%及以上,說明妳很可能處於“缺愛”的狀態。
反依賴,對人缺乏信任
從小缺愛的孩子,思想上往往會比同齡人更為成熟。總是抱著“什麽事都靠自己”的想法,拒絕他人的善意和幫助。
這樣的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獨立,有能力,事業心強,但實則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
這在感覺統合領域可以歸類為“觸覺敏感”,是由於觸覺接收器過分估計環境中的信息對自己產生的影響,從而產生防禦心理。
總是孤獨,喜歡宅在家裏
越是缺少愛,他們越不會主動尋找“愛”,越喜歡自己獨處,或者說不得不獨處,從而經常感到孤獨。
他們總想擺脫這種困境,因為他們常認為自己目前的負面情緒,都來自於“自我封閉”,但他們又不知道或無法走出這種封閉。
自卑,容易自我否定
總是容易否定自己,心思敏感細膩,十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即使自身很優秀,由於自卑和缺乏安全感,也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從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特別是在親密關系中,當遇到優秀的伴侶時,他會習慣性地自我否定,甚至會覺得“我壹點也不好,不配得到對方的愛”的念頭。
情緒很不穩定
幼年缺乏穩定的情感依戀,導致他們無法學會情緒調控和管理,所以長大之後,他依然不會處理各種情緒。
上壹秒還是陽光燦爛,下壹秒就雷鳴閃電。這種人十分容易暴躁,導致身邊的人尤其是親近的人受到傷害。
糾結敏感,容易精神內耗
由於心思敏感細膩,缺愛的人很容易精神內耗:
我剛才是不是說錯話了?
他看起來心情不好,我得做點什麽?
這件事該怎麽說才更好?
總是反復糾結於壹件小事,尤其是人際關系上的事情,導致自己無法專註於更重要的事情,造成時間拖延。
三分鐘熱度,容易放棄
由於幼年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導致自身無法有正確的評價,總是覺得“我不行、我能力不夠”,不敢展示自己,更沒有堅持下去的自驅力。
很少能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去提升和成長,從而由於能力不足,丟失壹些重要的機會。
怎麽辦:學會“自救”
如果妳出現了缺愛的表現,那壹定要學會“自我拯救”:
正視過去,不逃避自己的過錯;
正視自己,接受本身的不完美;
正視父母,原諒他們知識的匱乏。
如果妳已經為人父母,那就要從自身做起,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
0-3歲:及時回應,給孩子足夠的關註,建立穩定的母嬰依戀關系;
3-6歲:培養性格,鍛煉感統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基礎;
6-12歲:給予尊重,建立正確價值觀,培養孩子積極的自我評價,讓他更自信。
最後我想說,父母的愛,會給孩子的人生鋪上壹層溫暖的底色,讓他們的成長充滿向上的底氣和動力。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愛中快樂成長,哪怕將來遇到困難,也能用積極的心態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