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澳門豆撈價目表2018

澳門豆撈價目表2018

在中國的民族品牌圈裏,壹直有壹些“小商品,大品牌”。

比如老幹媽、王致和、衛龍,還有“王守義十三香”。

南有老幹媽,北有十三香。這句話完美詮釋了這兩個品牌在調味品行業的霸主地位!

作為調味界的“女神中的女神”,她們很像但又不壹樣;同樣,都堅持“三不”——不融資、不上市、不貸款。不同的是,壹個高調,壹個出奇的低調...然而,這兩個品牌在中國調味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卻因為繼任者成為“無奈的傻子”而損失慘重。

十三香低調。熱愛烹飪和美食的人壹定用過。很多人會在各種肉、餃子、湯中加入十三香。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

在中國,調味品在王守義是十三種香料的代名詞。

不得不感慨,壹件事做到極致,就成了神。十三香無疑是中國香料之神!

說到十三香,我不得不提到王守義。這個以100元創業的老人,在小調味品領域耕耘了幾十年,把壹袋調味品做成了年銷售額5億的大品牌。

今天,就讓我們來講講“中國烹飪之王”、民族老人——王守義和十三香的故事吧!

壹個

不久前,在2020年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上,王守義十三香僅排名91,遠未達到其在調味行業的霸主地位。此外,就整個調味品的市場份額而言,“王守義十三香”壹直處於落後階段。

2020年收入21.5億元,老幹媽的壹半,海天葉巍的十分之壹。專門為“海底撈”提供底料的益海國際,2016上市,到2020年,總營收已經達到53.6億元。同樣來自河南的中經食品登陸創業板,市值高達百億。

王守義作為中國最早的復合調味料之壹,可以說這個品牌在鼎盛時期也是家喻戶曉。但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代,被其他競爭對手趕超,使得這個老品牌在調味品市場不再輝煌。

從民族品牌到創歷史新高,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被市場邊緣化,王守義十三香是如何從開業大王走到今天的困境的?

王守義十三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的興隆堂。興隆堂最初建於北宋首都東京,即開封市。起初,它的業務是銷售草藥和香料。

北宋的壹個官員擅長烹飪。辭去職務後,他在開封開了壹家藥店,取名“興隆堂”。

公元1101年,興隆堂制作了壹種秘制調料,因其獨特的醬香味在北京非常受歡迎,因此被納入皇宮供皇室享用。

從65438年到0959年,居住在河南開封的回族王守義被迫謀生。他在這個祖傳秘方的基礎上,用二十多種純天然中草藥香料研制出十三種香料,沿街叫賣。

由於王守義十三香口味獨特,受到當地人的追捧和喜愛。再加上“薄利多銷”的營銷模式,“王守義十三香”的生意越來越好。

中國,壹個中原的小城市,是商人和遊客從南到北旅遊的地方。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被稱為“天下第壹”,即“中天”。是河南駐馬店。

好景不長。1969年,由於壹些歷史原因,王守義被迫停止銷售十三香。誰知這壹停就是十幾年。

時間很快來到1984,王守義帶著孩子來到駐馬店定居。

60歲的王守義不想再冒任何風險,但他放棄了自己65438000元的積蓄,開了壹家商店,開始銷售十三香。

1987年,王守義開始改進和重新設計十三香的包裝。兩年後,十三香通過工商局認證,註冊成功。

父子二人隨後在河南駐馬店創辦了興隆堂十三香調味品加工廠,走上了企業穩健發展的道路,從而結束了中國長期使用五香粉、八味等單壹調味品的舊格局,十三香也開創了中國調味品的新潮流。

1998年,十三香集團公司成立,註冊資金8000萬元,當年銷售額4億多元。要知道壹包香料的利潤才八毛錢。

次年,王守義完成商標註冊,“王守義十三香”首次亮相央視春晚。從此成為中央壹套黃金時段廣告位的常客,以王守義頭像為防偽標誌的品牌形象從此深入人心。

2003年,十三香銷售額突破5億元。當時國內很少有人不知道十三香外包裝上的老人。

2011年,王守義十三香銷售額達6543.8+004億元,上繳稅金8002萬元,利潤6923萬元。2014年,這些指標已增加到6543.8+05億元、6543.8+07億元和6543.8+02億元,調料產量6萬多噸。

2015年銷售額16億元,上繳稅金達2.6億元;2016年盈利3億多元。2018年,王守義十三香在河南省100強企業中排名第97位,營業收入28億元。2019年營收突破30億。

更不可思議的是,每小盒40克裝的十三支香,產生的利潤只有8毛錢!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2003年,十三香的創始人王守義帶著他畢生的成就離開了人世。

這位傳奇老人的壹生在這裏走到了盡頭。臨終前留下遺言:“不做公司多元化發展,不做上市,不做資本運作,不做家族的房地產生意。”

這位傳奇老人的壹生在這裏走到了盡頭。臨終前留下遺言:“不做公司多元化發展,不做上市,不做資本運作,不做家族的房地產生意。”

但顯然,他的後代並沒有遵守老人的遺言,他們面臨著來自外界的巨大誘惑。完全忘記了老人的遺言,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跨界之路,在這條路上徘徊了十年,讓王守義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機遇。

當時十三香集團有各種副業,包括房地產項目、廣告公司、紙箱公司、貿易公司、建築設備租賃公司等。

2008年,餐飲業在經濟危機中崛起,澳門撈豆火鍋風靡全國。他們看到了壹年銷售十幾億包香料的機會,他們認為借助餐飲渠道,可以促進香料的銷售。

2009年6月8日,王守義新豆撈店在鄭州金水區試營業。“王守義”的頭部標誌被醒目地標記在新店的內部和餐具上。

曾計劃在全國開500家店,但沒有流行起來。

多元化慘敗後,王家二代掌舵的十三香的“跨界”步伐終於停下來了。

揮霍

據說三代長孫王太白是最讓王家頭疼的。這個年僅20歲,擁有數千萬資金的“富三代”,是集團第二代掌門人王銀良的侄子,也是他曾經刻意培養的“接班人”。

留學過程中。有意投資房地產行業,買了幾十套房產,沒想到金融危機突然爆發,只能靠家裏人支撐。

回國後,王太白萌生了讓王守義上市的想法,但由於家族長輩的堅決反對。最終,這件事被擱置了。然而,雖然上市受阻,卻徹底調動了王家的心思。那些年,各行各業都能看到王家的身影。

但遺憾的是,幾乎沒有人能在這些事業上取得成功。多元化慘敗後,十三香的“跨界”腳步終於停了下來。

在王氏“二代”“三代”在不熟悉的領域不斷碰壁的同時,中國調味品市場悄然進入新時代,競爭對手壹個個“彎道超車”,十三香要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趕上。

作為歷史長河中“中華老字號”的傑出代表,王守義十三香從走街串巷到年入30億,成為陪伴消費者30多年的香料領軍企業。多年來堅持壹個工業領域,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傳承與創新的融合,真正把壹個“小產品”變成了“大產業”。

但是,十三香要找回逝去的歲月,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參考資料:

東方美食“為什麽王守義豆撈館不香?”》、

中國商人的策略“十三香在王守義”,他們為什麽不“聞”呢?》、

電商觀察網“60歲創業,100件發家,1年賣香料凈賺3億!》、

世華的產品是垂直的,專註於主業,王守義“只做壹件事,就是完成麻辣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