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鐘山縣地理

鐘山縣地理

根據1980人口普查,全縣土地面積為1861.77 km,相當於2792655畝。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山農場、平桂礦務局、國有花山林場等單位占地72.68平方公裏,折合109020畝;縣城範圍為1789.09平方公裏,相當於2683635畝。

1980年全縣開展農業區劃調查,土地利用情況為:耕地382238畝(其中水田265265438畝,旱地65438畝+017022畝),占總面積的13.69%;園地9813畝,占總面積的0.35%;林地1175438+03畝,占總面積的42.38+0%;牧業用地198386畝,占總面積的7.11%;荒地589364畝(其中宜農荒地73847畝,宜林荒地102630畝,宜牧荒地412887畝),占總面積的21.10%;水域面積60432畝(其中河流33000畝,水庫27432畝),占總面積的2.16%;城鄉居民用地74012畝(其中鎮2668畝,村71344畝),占總面積的2.65%;工礦用地4750畝,占總面積的0.17%;交通用地12685畝,占總面積的0.45%;難利用土地(裸巖)282362畝,占總面積的10438+05438+0%。

中山土地資源的特點是:山地多,平原少。根據土地普查資料統計,全縣山地面積1871718畝,占總面積的67.02%;平原面積769058畝,占總面積的27.5%。可開發的耕地資源少,宜農荒地只有73847畝,占總面積的2.64%。中國尚未有系統而詳細的野生動物調查,常見的分類簡述如下:

野獸

主要分布在縣城東北、西北、南部的群山之中。解放前,虎豹出沒,殘害人畜。解放後。20世紀60年代,程響和羊頭發生老虎災害,三個孩子被帶走,其中兩個被帶走了壹輩子。老虎問題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很少見。隨著森林的砍伐和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過度捕殺,上述許多動物已經大大減少,有些甚至已經滅絕。因為老鼠的天敵被消滅了,家鼠特別繁盛,鼠患越來越嚴重。

據1983調查,全縣共有魚類6目19科40余種。主要品種有:鰻鱺(白鰻)、草魚、青魚(黑草)、黑魚、大眼鱒、南方狗魚、大眼鯛、紅嘴鯛、鯿魚、銀鏢魚(藍刀)等。

中山的魚以養殖為主,主要品種有草魚、鰱魚、鱅魚、鯉魚。1987產量達到756400公斤。鯉魚、鯽魚、泥鰍是河流中最自然的魚類,1987年的漁獲量為66300公斤。珍貴的淡水食用魚有桂魚,又稱桂花魚或桂花魚。硬骨魚,鱸形目,鱸魚科。身體扁平,長約20厘米,體重0.5 ~ 1公斤。褐色或橄欖褐色,有不規則的深褐色斑點,口裂較寬,下頜突出,牙齒鋒利,性兇猛,以捕食水中的魚蝦為生。體圓小,肉質細嫩可口。分布在縣城的涪江。

甲殼類動物

水魚(甲魚)、海巴戟、烏龜、小雞龜、螃蟹、蝦、蛤、蝸牛、蝸牛、蝸牛。

爬行動物

由於蛇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大,被捕獲的人數也越來越多,金包蛇、銀包蛇、眼鏡蛇都在逐年減少。

青蛙

田雞、山雞、青蛙、蟾蜍、三角蛙、樹蛙等。

昆蟲

蠶、蟬、螢火蟲、蜜蜂、蜘蛛、蜻蜓、蝴蝶、蟋蟀、螳螂、螞蟻、蚱蜢、蜈蚣、天牛、蟲草、蝸牛等。

鐘山縣的農業壹直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包括花生、甘蔗、木薯和烤煙。

解放前,全縣60%以上的耕地被占總戶數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而占總戶數80%以上的貧農和中農只占耕地的1/3左右。此外,國民黨縣政府不重視農業生產,農村經濟長期處於單壹的自然經濟狀態,耕作技術保守,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緩慢,水旱災害頻繁。民國時期糧食畝產只有110斤左右。1949年,全縣種植水稻37.04萬畝,總產量4386.53萬公斤,畝產118公斤。糧食總產量4838.44萬公斤。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實行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為了改善生產條件,黨和政府組織人民大力進行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各種農業技術,使生產力不斷發展,生產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系統,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同時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發展多種經營,使農業生產能夠快速發展。1983年,全縣水稻總產量達到139004600公斤,畝產293.5公斤,糧食總產量達到144857600公斤,分別比1978年增長32%、42.82%、29.46%。

從1987,全縣農業總產值達到9302萬元(按1980不變價格計算),比1978增長28.26%,九年年均增長2.8%,占社會總產值的31.39%。農林牧漁五大產業中,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8.5%,林業占5.36%,畜牧業占18.09%,副業占16.96%,漁業占1.09%。當年糧食總產量136073800公斤,其中水稻產量130864500公斤,占糧食總產量的9617%,畝產294.6公斤。水稻總產量和畝產分別比1.952增加了1.47倍和1.31倍。從1950到1987的38年間,糧食總產量年均增長3.04%,人均糧食從1949年的250公斤增加到352公斤。

民國二十二年(1933),周人在鐘山鎮開辦織布坊,木織機10余臺,雇工20人,是全縣工業生產的開端。31年,縣政府辦起了1家報社,員工3人。造紙廠1家,資金1.5萬元,職工3人。民國32年,全縣有造紙、煉鐵、釀酒、榨油、制席等手工業68個,145人。

1949 12、鐘山縣人民政府接管民國縣政府報社,更名為鐘山文具印刷社。1952年2月,中山鎮成立1合資企業。165438+10月,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門設立燃煤電廠,職工3人。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654.38+0.34萬元(按52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國有工業3.4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29%;手工業為654.38+0萬元,占96.7438+0%。

1953年冬,縣政府在縣城建國營大米加工廠。1955年,中山鎮個體工匠聯合成立鐵木修理社。1956 9月份新建投產國有工業企業2家,包括中山酒廠、食品廠。全縣工業總產值275.47萬元(按52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國有工業1441900元,占52.34%;手工業1312800元,占47.66%。1958“大躍進”期間,在“左”傾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全縣(含富川)轉移65438+萬余人,組成“鋼鐵兵團”,以土辦法發動,重在精進。在阜陽、谷城、程響、王杲、羅舊、銅鼓、紅花、公安、應家、珊瑚、牛廟等地建立了11鋼鐵基地、541小高爐、29500座各類燒炭窯。投資152900元,新建福中煉鐵廠、八步嶺鎢礦、福中農機廠、沙坪造紙廠四個廠礦。公社還建造了壹些農業機械和工具工廠。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96.43萬元(不含富川,按不變價格計算1957),比1956增長43.9%。但由於這些廠礦是在資源不明、資金不足、沒有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條件下盲目上馬的,產品質量較差。後來除了沙坪紙廠和縣農機廠,其他都在1959和1962被強制下馬。1962年冬,我們貫徹中央、國務院“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關閉了壹些1958以來盲目上馬的企業,投資新建了壹個縣玻璃廠。調整後,1965年全縣國有工業企業12家,從業人員1026人,集體工業企業上升到27家,從業人員107人。工業總產值333.88萬元(按1957不變價格計算),比1958下降15.78%。

1966以來,社隊企業發展緩慢,強調以糧為綱,批判農村工業副業是資本主義。新建國有工業企業有中山麻紡廠、農藥廠、燈泡廠。到1970年,共有國有工業企業14家,職工862人,集體工業企業36家,職工137人。全縣工業總產值548.38萬元(按不變價格1.957計算),其中國有工業26535438元,占48.38%;集體工業283.07萬元,占比51.62%。

1971年後大興的“五小”工業(小水泥、小農藥、小化肥、小農機、小鋼鐵)建成,新建的縣辦國有工業為縣糖廠、氮肥廠、卷煙廠、汽車修理廠。從65438年到0976年,加強了副業生產的發展,恢復了社隊企業,社隊工業企業逐漸增多。從65438年到0978年,全縣共有國有工業企業24家,職工2620人。有80個集體工業企業,798名職工。工業總產值2731.30萬元(按不變價格計算1.97萬元),其中國有工業1.87329萬元,占68.59%;集體工業85801萬元,占31.454,38+0%。

1979 10貫徹中央、國務院“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關閉了縣食品公司酒廠、交通局修理廠、縣糖廠三家國有工業企業和壹批“五小”工業企業。新建國有工業企業包括大理石建材廠和水電施工隊。調整後,1983年,國有工業企業23家,職工2728人,集體工業企業70家,職工980人,全縣工業總產值4374.63萬元(按1980不變價格計算)。

1984期間,中山古龍電站、縣飼料公司等國有工業企業相繼建成投產。1986,中外合資中山偉成制衣廠開業。社隊工業企業從過去的社辦(鄉辦)、隊辦(村辦)發展到聯戶辦、戶辦。從65438年到0987年,全縣共有國有工業企業25家,職工3327人。縣屬集體工業企業7家,286人;獨立核算的鄉(鎮)工業企業41,1026人;中外合資企業1,76人。全縣工業總產值15191000元(按1980不變價格計算),比1983增長2.47倍。在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工業為654.38+027.93萬元,占84.22%;二輕集體工業為779萬元,占5.13%;城鎮私營和個體工業227萬元,占1.49%;鄉鎮工業809萬元,占5.33%;村辦工業1.20萬元,占比0.08%,農村家庭辦工業207萬元,占比1.36%;農村個體經營戶辦產業2465438+萬元,占1.59%;中外合資行業121萬元,占比0.80%。1987全縣26個工業行業有35種主要工業產品,較大的有鎢精礦、錫精礦、原煤、機制糖、機制紙、日用陶瓷、飲料酒、卷煙、水泥、大理石板材(詳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表)。按總產值比重計算,煙草加工業占57.3%,居首位;其他還有有色金屬開采業占21.44%,建材開采業占3.48%,食品業占2.99%,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占2.51%,造紙業占1.67%,煤炭開采業占1.51%。其余如木材、自來水生產、飲料、飼料、紡織、縫紉、家具制造、印刷、藝術品制造、橡膠制造、塑料制造、黑色金屬冶煉、金屬制品和機械工業等占1%不到。經濟效益也提高了。全縣20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潤18,利潤總額546萬元。虧損企業有食品廠、陶瓷廠,虧損3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