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誤食毒蘑菇的原因

誤食毒蘑菇的原因

在廣東,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故大多是因為在野外食用引起的,但也有吃幹野蘑菇或在野蘑菇經營的餐館食用引起不適的例子。後兩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1)飯店或商家銷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種不純,野生食用菌的產品有時會混入不適宜的菌類。筆者曾經檢驗過壹個飯店的食用牛肝菌樣品,發現有10多種不同的種類,其中至少有兩種明顯有毒。

(2)壹次吃太多菌類,腸胃不舒服。中醫認為,有些野生食用菌“性寒”,有些消費者由於個人體質的適應性,大量食用會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出現這種情況時,其他同桌吃飯的人往往沒有不良反應。

(3)野生蘑菇沒有完全成熟。有些野生蘑菇種只有熟了才能吃;不熟的時候會有壹定的毒性,食用後可能會產生不適,尤其是吃火鍋的時候。根據傳統的個人簡單方法和具體經驗,鑒別不同地方復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引起誤食中毒的原因之壹。在廣東毒蘑菇中毒事件中,部分受害者相信了壹些不科學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據調查,曾有不少中毒者表示,他們認為“毒蘑菇遇到姜、蒜或大米會變色”,吃的是沒有變色的蘑菇,但還是中毒了。

關於毒蘑菇的n種謠言:

謠言1:鮮艷的蘑菇有毒,無毒的蘑菇顏色平平。真相:這是壹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殺傷力最大的關於蘑菇的謠言,甚至上升到了謠言的高度。為了逐壹粉碎這個謠言,我們讓著名的“毀滅天使”白毒傘(Amanita verna)現身。

白毒傘屬於傘菌屬、鵝膏菌科、鵝膏菌屬,是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大型真菌之壹。在歐美以“毀滅天使”聞名,有淡淡的香味,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容易誤食。隨著中毒者極高的死亡率(不同文獻記載高達50-90%),這些傳說的信徒被殘酷嘲諷,於是也有了壹個別名——傻子蘑菇。

經常用來註釋“明菇有毒”印象的是毒鵝膏,屬於白毒傘。點綴著白色鱗片的鮮紅色蘑菇帽形象構成了“我有毒,不要吃我”的警示色。但也有壹些食用菌品種是美觀和安全並重的。比如A. caesarea,同樣來自鵝膏菌屬(這個屬的出現率真的很高...),有著鮮艷的橙黃色蘑菇帽和蘑菇柄。未完全打開時,用白蘑菇托裏包裹,這是“雞蛋菇”的別稱,是夏季川藏旅遊時不能品嘗的美味。此外,雞油菌、金頂側耳、二色牛肝菌、紅菇都是色澤鮮艷的食用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用谷歌圖片搜索這些拉丁名。

誤區二:食用無毒蘑菇大多生長在幹凈的草原或松樹、橡樹上,而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骯臟的地方。真相:所有的蘑菇都不含葉綠素,所以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和自養。它們只能寄生、腐生或與高等植物生活在壹起,同時需要較高的環境濕度,所以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俗話說“潮水要長蘑菇”,就是這個道理。至於環境的“清潔”與“汙穢”,並沒有具體的劃分標準,也與生長在其中的蘑菇的毒性無關。雞腿菇這種食用菌,糞便中往往是野生的,栽培時常以牛馬糞便作為培養基。相反,很多毒蘑菇,包括白毒傘,都生長在相對幹凈的森林和土地上。

蘑菇生長環境中的高等植物,尤其是松樹和橡樹(壹般指殼鬥科植物)生有多種蘑菇,不能作為判斷蘑菇無毒的依據。其他的毀滅天使也生長在橡樹林、松林或者兩者的混合林中。另據報道,附著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也可能沾染了毒性,食用時要特別註意。

誤區三:毒蘑菇常有鱗片和粘液,莖上有團藻和菌環。

真相:提到鱗片、粘液、團藻、柄等形態學術語,是毒蘑菇謠言“與時俱進”的表現,謠言甚至有壹點可靠性。菌蓋上常同時出現團藻、菌環和鱗片,這是鵝膏菌的顯著特征,鵝膏菌是傘菌中毒性種類最集中的類群。也就是說,按照“蘑菇有團藻、環、鱗有毒”的鑒定標準,可以避免壹大波包括白毒傘、毒蠅膏在內的毒蘑菇。但是這個標準的適用範圍很窄,不能外推到形態高度多樣的整個蘑菇世界,更不能說“沒有這些特征的蘑菇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沒有獨特的形態特征。比如亞稀褶紅菇(亞稀褶紅菇科)沒有團藻、環和鱗片,顏色單壹。誤食會導致溶血癥狀,嚴重者可能死於器官衰竭。另壹方面,這個標準讓很多食用菌躺著也挨槍子兒。比如常見的食用菌中,紅菇有環,草菇有草菇,香菇有毛有鱗。

誤區四:毒蘑菇不會被昆蟲和螞蟻吃掉,有昆蟲取食痕跡的蘑菇無毒。真相:這種說法的邏輯和轉基因作物“為什麽人不吃昆蟲也能吃飯”的錯誤判斷如出壹轍。人和昆蟲(以及其他稱之為“昆蟲”的動物)的生理特征差異很大,同種蘑菇很可能是“別人的砒霜,我的蜂蜜”。1996年,法國科學家諾曼·米埃爾等人報道,利用黑腹果蠅在175野生蘑菇中篩選生物農藥的潛在來源[4],結果表明對黑腹果蠅致命的蘑菇大部分對人類無毒。在本研究中,對果蠅毒性第二大的蘑菇是牛肝菌(牛肝菌,牛肝菌屬)。同時,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動物的美味佳肴,比如經常被蛞蝓吃掉的鵝膏菌。《毀滅天使》中致命的白毒傘(A. exitialis)也被記載為被昆蟲叮咬。

誤區五:毒蘑菇與銀器、大蒜、大米或燈心草壹起煮,可使後者變色;毒蘑菇經過高溫烹調或用大蒜烹調後可以解毒。真相:這是關於毒蘑菇傳說中最荒誕的部分,始作俑者的想象力令人欽佩。烹飪是食物進入口腔前經過的最後壹道工序。很多人因為沒有看到“遇毒變色反應”而放下懷疑,心甘情願地吃了毒蘑菇。2007年在廣州發生的壹起誤食致命白毒傘的事件中,受害者使用了上述方法測試毒藥。

銀針探毒是流傳千年的古老傳說。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古代方法提取的砷純度不高,常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銀器可能會檢出;但所有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會使銀器變黑。至於毒蘑菇導致大米、大蒜或燈心草變色的說法,完全是憑空想象,沒有證據證明這種現象真的存在。這種捏造的東西,是相當無力反駁的。幸運的是,壹個反例足以說明問題。我曾經用致命的白毒傘煮過大蒜,但是湯很清澈,大蒜又白又香,讓人食欲大增...當然,搖壹搖就好。

更有甚者說高溫烹飪或者用大蒜烹飪可以排毒。人們可能對解毒效果有信心,吃了自己無法判斷的蘑菇,從而增加了中毒的風險。不同種類的毒蘑菇所含毒素的熱穩定性不同。以白毒傘為例,其毒性成分為鵝膏毒素,包括至少8種結構相似的環肽和骨架中的8種氨基酸。毒傘肽的穩定性很強,在太陽下煮沸幹燥不能破壞這種毒素,人體也不能降解。其中,α-毒傘肽的最大毒性口服致死劑量(LD50)為每公斤體重0.1毫克,也就是說吃壹兩白傘就足以殺死壹個成年人,而且壹旦輸入就沒有解毒劑了。大蒜中的活性物質有壹定的殺菌作用,但與毒蘑菇無關。

此外,有些食用菌含有少量有毒物質,加熱後會分解,壹定要煮熟,否則食用後可能會引起不適,尤其是吃火鍋時。上面提到的食用菌雞腿菇含有鬼傘素,會阻礙乙醛脫氫酶的運作,導致乙醛在體內堆積。如果同時大量進食和大量飲酒,容易出現雙硫侖樣反應,需要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