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史上三個著名的計劃和騙局
“泡沫經濟”壹詞就來源於這壹事件。
17年末,英國經濟蓬勃發展。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那時候股票的流通量很小,擁有股票還是壹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找到了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進行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於是南海公司於1711成立。
1719年,大眾看好股價,推動了當時的債券轉股票,進而對股價的上漲做出反應。
1720,南海公司為刺激股票發行,接受投資者分期購買新股。英國下議院通過南海公司交易法案後,南海公司股價立即從129躍升至160。當下議院也通過法案後,股價漲到了390。於是投資更加踴躍,半數以上的元老院議員介入,連國王也不例外。缺貨導致價格飆升至1000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偏離人們的預期。
1720年6月,英國議會通過《反金融欺詐和投機法案》,很多公司解散,公眾開始質疑,影響到南海公司。
從7月1720開始,內部人士和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暴跌。2月,每股124英鎊,南海泡沫破滅了。
英國財政大臣在南海公司內幕交易中私人獲利90萬英鎊。醜聞曝光後,他被送往英國皇家監獄倫敦塔。然而,那些不知情的投資者比他更慘。英國經濟和政府信用也遭受重創。
===============================================
郁金香泡沫,簡而言之,就是社會集體投機賺錢的盈利心理造成的。後果就是遲早爆炸的炸彈傳來傳去,最後壹個人倒黴。還會造成社會經濟的惡性動蕩,損害經濟原有的發展趨勢。
提起郁金香,很多人馬上會想到有“花國”之稱的荷蘭。的確,荷蘭人喜愛郁金香,視其為國花,與風車、奶酪、木鞋壹起被統稱為荷蘭“四大國寶”。每到晚春,漫山遍野的郁金香競相爭艷,晶瑩細長的葉子,像酒杯壹樣的花朵,透明芬芳,令人陶醉。法國作家大仲馬曾在其代表作《黑郁金香》中盛贊壹種名為“黑寡婦”的黑夜女王:“華麗得讓人睜不開眼,完美得讓人無法呼吸”。這位小說家優美的風格為郁金香增添了傳奇和浪漫的色彩。
然而,今天的大多數人可能不明白,曾幾何時,郁金香的美麗花朵讓無數荷蘭人為之瘋狂;壹個看起來和洋蔥壹樣的郁金香球莖是無價的。甚至整個國家都因為郁金香而陷入混亂,並為此付出沈重代價...
歷史上最大的三次泡沫——郁金香投機
郁金香投機
很難想象,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第壹次重大投機狂潮,是由壹株小小的植物引發的。
這壹投機事件被荷蘭強大的殖民帝國的衰落載入史冊,也是迄今為止證券交易中極為罕見的案例。經濟學上特有的術語“郁金香現象”就是由此而來!
讓我們回到17世紀的荷蘭,看看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是如何為之瘋狂,如何為之落淚。
郁金香,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郁金香原產於小亞細亞,在當地很常見。壹般只生長三到四片粉白色的寬披針形的葉子,根部有鱗狀的鱗莖。初春乍暖還寒的時候,郁金香含苞待放,花朵呈杯狀,非常漂亮。郁金香的品種很多,其中黑色的花很少見,也是最珍貴的。郁金香的花瓣上有許多條紋或斑點,容易受到病毒的攻擊。
17世紀的荷蘭社會是培養投機者的溫床。人們賭博和投機的欲望如此強烈,美麗迷人的珍稀郁金香必然成為他們的獵物,精明的投機者開始大量囤積郁金香球莖,以待價格上漲。在輿論的鼓吹下,人們對郁金香的崇拜越來越強烈,最後對郁金香表現出壹種病態的崇拜和狂熱,以至於擁有和種植這種花逐漸成為了享有很高聲譽的象征。人們開始效仿,瘋狂搶購郁金香球莖。起初,燈泡商只是大量囤積,希望價格上漲。隨著投機的發展,大量投機者趁機炒郁金香。壹時間,郁金香迅速膨脹成虛無縹緲的價值符號,讓千萬人瘋狂。
郁金香在栽培過程中經常受到壹種非致命的花葉病毒的攻擊。這種病毒使郁金香花瓣產生壹些色彩鮮艷的條紋或顏色對比非常鮮明的“火焰”,荷蘭人非常珍惜這些被感染的球莖,稱之為“奇怪”。
“馬賽克病”鼓勵人們瘋狂投機。很快,大眾壹致的鑒定標準變成了:“燈泡越古怪,價格越高!”郁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飆升。價格越高,買家越多。歐洲各地的投機者蜂擁至荷蘭,加入這場投機狂潮。
1636過去表面上看起來不值錢的郁金香,實際上達到了壹輛馬車幾匹馬的等價水平。就連連長在野外用肉眼看不見的燈泡也轉手了好幾次。
1637壹種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莖,壹個月內價格上漲了485%!壹年時間,郁金香總漲幅高達5900%!
所有的投機狂熱都有相同的規律。上漲的價格促使很多投機者介入,長期的高價促使很多投機者謹慎。此時,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整個市場的崩潰。
在他的書中,查爾斯·麥凱講述了壹個故事,他將這個故事歸因於壹場導致郁金香球莖恐慌的事故。
壹個年輕的水手是外國人。他剛來的時候,並不知道荷蘭有郁金香炒作。這個水手因為他的努力工作得到了船主的獎勵。當他離開船的時候,他撿起了壹個郁金香球莖,名字叫“永遠的奧古斯都”。那個燈泡是店主用3000金幣(現在大概3萬到5萬美元)從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買的。主人發現郁金香丟了,就去找水手,在壹家餐館裏找到了他,卻發現水手正心滿意足地吞著泡著熏魷魚的球莖。這個水手對郁金香球莖的價值壹無所知。他認為球莖,像洋蔥,應該作為鯡魚的調料壹起食用。價值數千金幣的球莖在陌生人眼裏就像洋蔥。究竟是水手瘋了,還是荷蘭人太不理智,法官很難判定。然而,就是這個看起來像炸彈壹樣的事故,引起了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的恐慌。謹慎的投機者開始反思這種奇怪的現象,反思的結果無壹例外地對郁金香球莖的價值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很少有人覺得事情不妙,開始低價出售燈泡。壹些敏感的人立刻跟風,然後越來越多的人被卷入恐慌性拋售浪潮,風暴終於來了。
壹時間郁金香成了燙手山芋,沒人敢接手。郁金香球莖的價格就像懸崖上掉下來的枯枝,壹落千丈。荷蘭政府發表聲明,郁金香球莖的價格沒有理由下跌,告訴市民停止銷售,並試圖以合同價格的10%平倉所有合同,但這些努力都沒有用。壹周後,郁金香的價格幾乎變得壹文不值——它的價格僅僅是壹顆普通洋蔥的價格。
成千上萬的人為此哭泣。壹夜之間,很多人變得身無分文,富商淪為乞丐,壹些大貴族也陷入了無法挽回的破產。
暴漲必有暴跌,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就在下跌狂潮過後,市民們怨聲載道,極力尋找替罪羊,卻極力回避整個國家都存在非理性投機的事實。他們把原因歸咎於倒黴的水手,或者歸咎於政府控制措施不力,懇求政府把燈泡價格恢復到暴跌前的水平。這明顯是自欺欺人!
人們於是向法院伸出援手。恐慌中,所有簽訂了高價購買合同的商人都拒絕履行承諾,只有法律才能督促他們按合同辦事。但是,法律除了幹預壹些具體的經濟行為外,永遠不能淩駕於經濟規律之上。法官無奈地聲稱,郁金香炒作狂潮是全民賭博活動,其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人徹底絕望了!曾幾何時,那些因為壹夜暴富而哭泣的人,如今都在為貧窮的突然到來而哭泣。就像壹場噩夢,醒來後我用盡全力用手捏臉,才意識到現實在夢裏。身心俱疲的荷蘭人,每天都用呆滯的眼神盯著手中的郁金香球莖,反思著夢中的壹切...世界投機狂潮的始作俑者為他的狂熱付出了太多,荷蘭的經濟繁榮也只是曇花壹現,從此沒落。
郁金香球莖恐慌對荷蘭造成了嚴重影響,使其陷入長期經濟蕭條。17世紀下半葉,荷蘭在歐洲的地位受到英國的強烈挑戰,歐洲繁榮的中心隨即轉移到英吉利海峽的對岸。
郁金香還是郁金香,但荷蘭從此從世界第壹帝國的寶座上跌落,再也沒有恢復過來。
“郁金香現象”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的代名詞,尤其是股票市場的投機行為,導致股價暴漲暴跌,將永遠被載入世界經濟發展史。
==================================
密西西比泡沫的特征
郁金香泡沫破滅80年後,著名的法國密西西比州股市泡沫出現在1719。這兩次泡沫的相似之處在於:法國股市的價格像當年郁金香的價格壹樣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從1719年5月開始,法國股價連續上漲13個月,股價從500裏弗爾漲到10000裏弗爾以上,漲幅超過20倍。法國股市從1720年5月開始崩盤,連跌13個月,跌幅達95%。密西西比州股市泡沫和郁金香泡沫的區別在於,荷蘭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間炒作,而法國密西西比州股市泡沫有明顯的官方背景。郁金香泡沫的炒作只是壹種商品,參與的人數有限。然而,法國密西西比州股市泡沫發生在股票和債券市場,牽涉到法國廣大的中下層民眾。從這個角度來看,法國密西西比州股市泡沫更具有現代特征。
約翰·勞的金融理論
18世紀初,由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年壹年又壹年發動的戰爭,法國國民經濟陷入極大的困難,經濟蕭條,通貨緊縮。當時法國的稅制極不完善,不僅法國王室免稅,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漏洞。法國政府雖然不斷提高稅率,但仍入不敷出,國庫空虛,債臺高築,民眾怨聲載道,國家陷入危機。
在這個節骨眼上,約翰勞,壹代古怪的貨幣理論,應運而生。約翰·勞出生於英國愛丁堡,年輕時接受過良好的政治和經濟教育。約翰·勞年輕時充滿了熱血。他在1694的決鬥中殺了人,不得不逃亡。約翰·勞在歐洲流浪期間,仔細觀察了各國的銀行、金融和保險業,並由此提出了自己獨特的金融理論。他和18世紀的許多經濟學家壹樣,認為在就業不充分的條件下,增加貨幣供應量可以在不提高物價水平的情況下,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國民產出。壹旦產量增加,對貨幣的需求就會隨之而來。實現充分就業後,貨幣擴張可以吸引外部資源,進壹步增加產出。他認為紙幣本位制優於貴金屬本位制,紙幣本位制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給予發行銀行更大的操作空間和對宏觀經濟的控制能力(見Law,1760)。說白了就是采用貴金屬本位制,發行貨幣看妳有多少金銀。之所以稱為貴金屬,是因為世界上金銀的儲量是有限的,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增加金銀的供應量。紙幣本位制沒有這種限制。如果金融當局願意,就開動銀行的印鈔機,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紙幣本位的這壹特點使其像壹把雙刃劍,既增強了財政貨幣政策的影響力,也帶來了通貨膨脹的危險。約翰·勞認為,擁有貨幣發行權的銀行應該提供生產信貸和充足的貨幣,以保證經濟繁榮。他所說的貨幣供應包括政府法定貨幣、銀行券、股票和各種有價證券(見邁克爾·博爾多,1994)。不難看出,約翰·勞的理論已經包含了當代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壹些基本觀點。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曾高度評價約翰·勞的金融理論,使他在任何時候都能躋身壹流的貨幣理論家之列。
天賜良機,約翰·勞有了用武之地。
1715年,法國攝政王奧瑞翁公爵為法國的財政困窘而憂心忡忡。約翰·勞的理論似乎給了他壹個救生圈。法國似乎可以通過建立壹家能夠充分供應貨幣的銀行來走出困境,解決國債的融資問題。對於強大的奧雷恩公爵來說,只要能拿到錢,成立10家銀行都不是問題。於是,在法國政府的特許下,約翰·勞於1716在巴黎成立了壹家私人銀行——Bangue gena rale。這家銀行有發行貨幣的特權,可以用來兌換硬幣和納稅。總銀行成立後,非常成功,總資產迅速增加。1717年8月,約翰·勞獲得了路易斯安那州的貿易特許權和加拿大毛皮貿易的壟斷權。當時,北美的路易斯安那屬於法國。因為路易斯安那州位於密西西比河流域,所以人們把約翰·勞導演的泡沫經濟稱為密西西比泡沫。隨後,約翰·勞成立了事故公司。公司於1718取得煙草專有權。1718 165438+10月,塞內加爾公司成立,負責與非洲的貿易。1719年,約翰·勞將東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合並,更名為Compagnie des Indes,壟斷了法國在歐洲以外的所有貿易。約翰·勞主持的壟斷性海外貿易給他的公司不斷帶來超額利潤。
1718 12.4,通用銀行被國有化,更名為皇家銀行(Banque Royale),約翰·勞(john law)仍擔任銀行負責人。皇家銀行於1719年開始發行裏夫勒面值的紙幣。約翰·勞在貿易和金融兩條戰線上同時出擊,節節勝利,人氣大增。約翰·勞希望通過發行貨幣刺激經濟,減輕法國國債的沈重負擔。實踐他的金融理論的時候終於到了。
金融泡沫是短暫的。
1765438+2009年7月25日,約翰·勞向法國政府支付5000萬利弗爾,獲得皇家鑄幣廠的承包權。為了獲得鑄造新硬幣的權利,印度公司發行了50,000股,每股面值為65,438+0,000裏弗爾。約翰·勞的股票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股價很快就漲到了1 800裏弗爾。
1765438+2009年8月,約翰·勞獲得了征收耕地間接稅的權利。約翰·勞認為,法國稅收制度存在嚴重弊端,稅收成本過高,漏洞太多,直接影響了法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約翰·勞向政府建議承包法國的農田間接稅,每年向政府繳納5300萬裏佛爾。如果征收的稅收超過這個數字,就歸印度公司所有。既然這個數字遠高於法國政府的稅收總額,為什麽不算奧裏昂公爵呢?在約翰·勞的主持下,印度公司簡化了收稅機構,降低了征稅成本,盡力擴大稅基,取消了特許權使用費的免稅待遇。當然,約翰·勞得罪了不少貴族豪強。印度公司在法國聲名鵲起,促使其股價連連上漲。1719 10年,約翰勞的印度公司接手法國直接稅征收,股價超過3 000裏弗爾。
1719約翰·勞決定通過印度公司發行股票來償還6543805億裏弗爾的國債。為此,印度公司連續三次大規模發行股票:1712 2009年9月,發行10萬股,每股面值5000裏弗爾。股票壹上市就被搶購壹空。股價飆升。
2009年9月28日,印度公司又發行了65438+萬股,每股面值5 000萬裏?t?719,10,10月2日又發行了65438+萬股。股價壹漲再漲,繼續漲。印度公司股票的面值在1719的4月份只有500裏弗爾,半年時間被炒作到18 000裏弗爾。
1720年初,約翰·勞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約翰·勞被任命為法國主計長兼監察長。他壹方面掌管政府財政和皇家銀行的貨幣發行,另壹方面控制法國海外貿易和殖民地開發。他和他的印度公司負責為法國收稅,持有大量國債。隨後,印度公司幹脆接手了皇家銀行的經營權。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壹個經濟學家有這麽好的機會實踐他的理論。印度公司股價飆升,吸引歐洲國家大量資金流入法國。為了提振印度公司的股票市場,約翰·勞宣布其股票股息與公司的真實前景無關。他深不可測的聲明進壹步鼓勵了民間的猜測。空前的投機活動必然會極大地促進貨幣需求。因此,只要印度公司發行股票,皇家銀行就會跟風發行貨幣。每壹次發行股票都伴隨著貨幣的發行。約翰·勞堅信,發行銀行券→換成股票→最終抵消國債是可能的。1765438+2009年7月25日,皇家銀行發行了2.4億裏弗爾貨幣,用於支付印度公司此前發行的65438+5900萬裏弗爾股票。1719年9月和10年10月,皇家銀行又發行了2.4億裏弗貨幣。
正如弗裏德曼指出的,通貨膨脹最終是壹種貨幣現象。發行大量貨幣後,經過短暫的滯後期,通貨膨脹終於降臨法國。法國的通貨膨脹率在1719年為4%,在1720和1年上升到23%。如果說1720之前只有部分經濟學家對約翰·勞的政策表示懷疑的話,通脹直接給普通大眾敲響了警鐘。隨著民眾信心的動搖,印度公司的股價在1720+0開始暴跌。
為了維持印度公司的股價,約翰·勞動用了他的金融權力。他強行把股價定在9000裏弗爾,並在這個價位上保持了兩個多月。約翰·勞(John law)的政策將股票貨幣化,進而迅速推動了通脹。3月25日1720,貨幣發行擴大了3億裏弗,4月5日1720,擴大了3.9億裏弗,5月5日1720,擴大了4.38億裏弗。在壹個多月的時間裏,貨幣發行量翻了壹番。
到了1720年5月,約翰勞真的撐不下去了。他發布了股票貶值令,計劃分7個階段把股票價格從9000裏弗爾降到5000裏弗爾,還降低了紙幣的面值。約翰·勞和他的印度公司創造了經濟奇跡的神話突然破滅了。約翰·勞的指示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恐慌,他們急於出售股票以挽救他們的資產。股價在9月1720跌到2 000裏弗,2月2日跌到1 000裏弗,9月1721跌到500裏弗,回到1765438+2009年5月的水平。
約翰·勞盡力恢復人們的信心,但他的聲音很快淹沒在人們的吼叫聲中。在股災中傾家蕩產的法國人認定約翰·勞是頭號騙子。1720的約翰·勞就像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圍城中,他故技重施,連夜離開比利時。法國的支付方式又回到了以硬幣為基礎的舊體制。由於密西西比泡沫的破產,“銀行”壹詞在法國被詛咒了壹個世紀。9年後,約翰·勞帶著無盡的遺憾在家鄉去世。
雖然約翰·勞的大膽實踐徹底失敗,但我們不能和人浪費口舌。約翰·勞的經濟理論包含了許多合理的因素,他對金融理論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在約翰·勞的時代,他不可能理解泡沫經濟和相關的理性預期理論。他在擴大貨幣供應量的時候,沒想到會導致金融投機的熱潮。他沒有及時制止這種金融投機行為,反而在相當程度上推波助瀾,最終使大局腐敗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