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基礎的經濟學分析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模型分析:
如圖所示,企業的產量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國內和國外市場銷售。由於廠商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價格彈性不同,廠商面臨的國內外需求曲線形狀也不同。壹般來說,制造商面臨的國外需求曲線形狀比較平坦,而制造商面臨的國內需求曲線形狀比較陡峭。根據國內外市場的特點,廠商以不同的價格銷售,以獲得最大的利潤。
制造商決定其價格和銷售分配方案的條件是:MRH=MC=MRF。
其中:MRH是制造商在國內市場的邊際收益,MRF是制造商在國外市場的邊際收益,MC是制造商的邊際成本。
性質:這種傾銷行為是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是利益驅動的企業行為。只要不被限制,就會繼續。
(2)掠奪性傾銷:出口商為了排擠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暫時以較低的價格向國外市場銷售商品。壹旦達到目的,取得壟斷地位,企業就會再次提價,以獲取壟斷性超額利潤。
性質:這是壹種旨在戰勝對手,追求壟斷地位的行為,是壹種不公平交易的行為。
6、相互傾銷
指傾銷引起的同壹產品的雙向貿易。即甲和乙以低於國內的價格向對方銷售同壹產品。
假設國內外都有壹個壟斷廠商,他們生產同樣的產品,兩個廠商的邊際成本相同,兩個市場之間的運輸成本也相同。如果他們設定相同的價格,就不會有交易,但如果使用傾銷,就會發生交易。
兩家廠商都會限制國內市場的銷量,以控制其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價格。但是,如果壹個廠商能夠在對方市場以低於其國內的價格銷售,由於降價的負面影響會轉嫁給對手而不是自己承擔,也會增加其利潤,所以每個廠商都有占領對方市場的動力。並以高於邊際成本但低於國內價格的價格銷售產品。然而,如果兩個制造商都這樣做,即使假設兩個市場的產品初始價格相同,並且都支付運輸費用,國際貿易也會出現。
7.反傾銷稅
(1)反傾銷稅:指進口國政府在確認銷往國內市場的商品存在傾銷時,對外國出口商的產品征收的進口附加稅。
(2)影響:
①可以減少國內對低價進口的需求;
(2)使進口價格上升到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的水平,從而保護同類商品的國內生產者。
案例8-3:埃及對中國瓷器采取反傾銷措施。
埃及外貿部本周已做出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陶瓷餐具采取反傾銷措施,並開始征收高達305%的關稅。
原因:中國瓷器大量湧入埃及市場,已經對中國同類產品造成沖擊,使得當地瓷器加工廠產量大幅減少,並造成嚴重的庫存積壓。據了解,去年埃及從中國進口了2萬噸瓷器,占埃及全年瓷器進口量的96%。
發表於2003年2月26日的《揚子晚報》。
不及物動詞其他非關稅壁壘
1,自願出口限制:指商品出口國在進口國的要求或壓力下,在壹定時期內自願限制某種商品的出口數量或出口金額。
自願出口限制是在進口國的壓力下實施的出口限制措施,類似於配額。自願出口限制的數量是通過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的談判確定的。
作用:可以讓出口商的優勢產品難以進入國內市場。
2.歧視性公共采購:這是壹種非關稅壁壘措施,壹國政府根據相關國家法律制度給予國內供應商獲得政府采購訂單的優先權。
政府采購優先購買國內商品,形成了對國外賣家的歧視。
3.外貿的國家壟斷:“國營貿易”
指國有企業或公共企業享有直接從事國際貿易的特權,從而形成國家對對外貿易的壟斷。
缺點:人為扭曲資源配置,造成過度保護,效率低下。
4、技術標準和衛生檢疫標準
(1)技術標準:指進口國為保證各種商品的進口質量符合壹般技術要求而作出的有關規定。
壹些國家為了限制某些商品的進口,往往會規定壹些外國難以掌握的技術標準,以阻止外商進入本國市場。
(2)衛生檢疫標準:指壹國對進口動植物及其產品、食品、化妝品等實施的必要的衛生檢疫。以防止疾病或害蟲傳入該國。
值得註意的是,壹些國家經常以進口商品不符合本國衛生標準為借口,將外國產品拒之門外。
案例8-4:“鳥類補貼”被WTO宣布為非法。
美國國會2000年通過的伯德修正案要求美國政府將反傾銷和反補貼案件中征收的懲罰性稅收直接補貼給利益受損的美國公司,而不是上繳美國財政部。
美國通過《伯德修正案》對國內公司實施雙重保護,實際上是鼓勵國內公司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遭到貿易夥伴的強烈批評。據報道,在2001和2002年,美國通過這種方式向其國內公司補貼了約561億美元。
美國的這壹做法遭到了包括歐盟和日本在內的主要貿易夥伴的反對。為此,歐盟、日本、加拿大、巴西、印度、韓國、墨西哥和智利最近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請,要求允許對來自美國的部分產品征收相當於美國政府補貼金額的額外關稅。
2003年6月5438+10月,WTO最終裁定該修正案違反全球貿易規則,要求美國在2003年2月27日前予以廢除。但是美國並沒有執行世貿組織的裁決。
2004年8月31日,世界貿易組織授權包括歐盟在內的8個成員對美國實施貿易制裁,作為對美國遲遲不廢除被世貿組織宣布為非法的《伯德修正案》的懲罰。
案例8-5:外觀成為貿易壁壘。中國文具被美國企業起訴。
相似的長相引出問題——近日,美國著名文具公司桑福德公司控告全球12家公司,稱其出口美國的記號筆侵犯了他們的“商標和商業外觀”,目前已被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立案。寧波北發集團等中國4家企業在被告席上。
據悉,“商業外觀”是美國特有的貿易保護主義“337條款”之壹。除了版權、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美國還有權質疑進口產品的外觀相似性。此次,桑福德公司憑借該條款指控中國貝發記號筆侵犯其“商業外觀”。
雖然貝發集團涉案產品在美國的年銷售額只有50萬美元,但還是準備花1.5萬美元應訴。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肯定是不劃算的,但貝發的法律顧問周傑告訴記者,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基於三方面的考慮:第壹,放棄就是自動放棄,放棄爭奪市場的權利;第二,可以通過應訴來捍衛整個行業的利益。因為萬壹敗訴,而且ITC的終裁對被制裁的記號筆進行了籠統的描述,會牽連到國內其他文具企業的出口——這不是不可能的。第三個考慮是,即使所謂的“商業外觀”侵權行為可以成立,美方也很難明確界定“雷區”的範圍,以避免中國企業不清楚。
對於這壹指責,中國幾家涉案企業義憤填膺,認為美方簡直是在刁難。事實上,美國對“商業外觀”的概念並沒有明確的法律定義,只有壹個籠統的規定:“消費者根據外觀就能立即區分出某個產品和某個名牌,這就是侵權。”最後的裁決也是法官定案,頗像“霸王條款”。據了解,中國制筆企業在出口前都很小心,進入美國市場前都去美國專利局和商標庫查詢。但是,他們還是壹步壹步的小心翼翼。
美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利用這壹獨特的法律頻繁對中國商品設置障礙,其真正目的不是保護知識產權,而是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據了解,貝發涉案筆在沃爾瑪才2個月,銷量是桑福德“同類筆”的7倍!貝發認為,消費者絕不會混淆外觀,但由於兩支鋼筆質量相近但價格相差20%,最終選擇了物美價廉的中國鋼筆。有意思的是,在桑福德指控的其他11公司中,有韓國公司,也有壹些美國進口商,但沃爾瑪也是Befa的進口商,但桑福德刻意避免與巨頭沃爾瑪直接競爭。據寧波市外經貿委副主任余丹華介紹,桑福德猜中企心思:惡意騷擾中企。考慮到美國訴訟成本高,銷量低,中企大多會放棄戰鬥,所以市場份額會拱手相讓。
但這次,桑福德的算盤可能打錯了。周傑告訴記者,貝法準備走幾步。第壹步,質疑所謂的“商業外觀”侵權是否成立。按照法定程序,需要做壹個民意調查——貝發的產品會不會壹眼就被誤認為是“名牌商品”?第壹步不行,再爭辯兩筆有顯著區別。因為貝發已經明確標註了自己的商標,所以在外觀上也有明顯的區別。“不排除裁決的隨意性和傾向性,這取決於法官的個人素質,但我們還是要盡全力爭取權利!”周傑說。
第九章經濟壹體化和關稅同盟
壹.經濟壹體化的形式
(1)經濟壹體化: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經濟體通過達成某種協議而建立的經濟合作組織。
(2)自由貿易區: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行政上獨立的經濟體通過達成取消進口關稅及其他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措施的協議而形成的經濟壹體化組織。
案例9-1:世貿組織和自由貿易區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三年了。三年後,中國改變了對參與自貿區步伐緩慢、視野狹窄的謹慎態度。環顧四周,為了獲得自由貿易的好處,貿易談判在世界上無處不在。當WTO的每壹輪談判都在進入壹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逐漸成為壹種趨勢。
2005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將最終進入壹個新的時代。中國找到大市場了嗎?事實上,鑒於東盟市場狹窄,中國企業可能無法銷售更多產品,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突破表明中國正在進入自由貿易區(FTA)的趨勢。換個角度看WTO,中國會收獲更多。
專家們壹直認為東盟市場過於狹窄。東盟十幾個成員國中,有新興工業化國家新加坡,也有越南、緬甸、老撾、柬埔寨等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地區人口不到6億,GDP總量不高。而且東盟發達國家大多奉行出口導向戰略,出口產品和中國壹樣,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
從貿易額來看,美國和日本是東盟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未來可能會銷售更多的中低檔消費品和機電產品。與東盟產品相比,中國在紡織品、食品、糧食、建材等產品上將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但更多的利益將由東盟國家帶來。
如果僅僅從產品出口的角度來看FTA,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帶來的好處可能沒有那麽大。但是,如果換個角度看自由貿易,中國可能會收獲很多。我這裏說的另壹個角度是壹些經濟學家提出的“單邊自由貿易”的好處。換句話說,即使對方采取貿易壁壘的態度,單方面開放自由貿易也是有利的。
最簡單的就是東盟更便宜更好的農產品至少讓中國消費者受益了。此外,從東盟國家進口的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也滿足了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需求。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材料也在增加,並出現了較大的逆差。
目前,中國還在與澳大利亞、智利、中東和非洲的壹些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區談判。通過對比可以知道,這些國家對中國並不簡單。首先,這些國家分布在各大洲,幾乎可以視為中國在全球各地區FTA戰略的前站;其次,這些國家很可能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豐富的能源和原材料資源,比如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智利的銅礦以及中東和非洲國家的石油資源。
即使每個自貿區的建立給中國帶來少量的直接產品出口,但建立更多的自貿區可能會達到積少成多的效果,從而部分改變中國產品出口過於依賴美國和歐盟市場的局面。
從更復雜的角度來看,即使建立自貿區不能從經濟利益上獲益,我們也可能從非經濟角度獲得優勢,進而影響接下來的經濟利益。今年東盟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壹個明顯的戰略勝利,也是中國“早期收獲計劃”的最大收獲之壹。目前澳中自貿談判的壹個前提條件是“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在雙邊自貿協定談判中,中國可以更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參與制定更合理的遊戲規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締結得越多,中國在新壹輪多邊貿易談判中的話語權就越大。
1,功能:
(1)這個經濟組織的參與者之間的商品貿易壁壘已經消除,成員經濟體的制造商可以自由進出口商品,從而實現了商品的自由貿易,但它嚴格地將這種貿易待遇限制在參與國或成員國之間。
(2)成員經濟體之間沒有對外關稅。成員經濟體之間的自由貿易並不妨礙成員經濟體對非自貿區成員采取其他貿易政策。
(3)采用原產地原則:只有成員經濟體生產的產品才能享受自由貿易或免除進口稅。
2.原產地產品:指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生產的占成品價值50%以上的產品。(有時規定為60%)
(3)關稅同盟:指在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上,所有成員對非成員國家統壹實施的進口關稅或其他貿易政策和措施。
特點:
1.與自貿區的區別:在相互取消進口關稅的同時,設置相同的對外關稅,成員經濟體之間的產品流動不需要附加原產地證明。
2.關稅同盟實際上是各成員將關稅的制定權讓渡給經濟壹體化組織,因此比自由貿易區對成員經濟體的約束力更大。
3.關稅同盟內的經濟體,需要采取更隱蔽的措施,比如非關稅壁壘,來保護本國的壹些產業。
(4) * * *同壹市場:指各成員國不僅實現了自由貿易,建立了對外關稅,而且實現了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特點:
1.成員國之間同時實現了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2.各國應實行統壹的技術標準,統壹的間接稅制度,協調成員國之間同壹產品的稅率,協調金融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實現成員國之間的學歷互認。
(5)經濟聯盟:指不僅各成員國取消貿易壁壘,統壹對外貿易政策,允許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而且在協調的基礎上,各成員國采取統壹的經濟政策。
特點:
1.在形成共同市場的基礎上,成員國應進壹步協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
經濟貨幣聯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指各國匯率協調到壹定程度,從而建立成員國使用的貨幣或壹種統壹貨幣時的經濟貨幣聯盟。
2.每個成員國還放棄了所有宏觀經濟政策幹預其國內經濟運行的權利,以及利用匯率政策幹預其對外經濟平衡的權利。
3.在經濟聯盟內形成自由市場經濟。
(E)完全經濟壹體化:是指在實現經濟聯盟目標的基礎上,成員國之間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進壹步協調,甚至是經濟壹體化的統壹形式。
特點:類似於壹個國家的經濟壹體化組織。
完全的經濟壹體化有兩種形式:
1.邦聯制度:各成員國的權利大於超國家經濟壹體化組織。
2.聯邦制:超國家經濟壹體化組織的權利大於成員國。
上述五個經濟壹體化組織是不同層次的國際壹體化組織。根據其讓渡國家主權的程度不同,壹體化組織也由低級向高級排列,但低級的經濟壹體化組織沒有向高級升級的必要。
第二,關稅同盟理論
(壹)關稅同盟的靜態效應分析
1.貿易創造:指成員國之間相互消除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所帶來的貿易規模的擴大。
2.貿易分流:關稅同盟成立後,成員國之間的相互貿易取代了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導致貿易方向的分流。
如圖:世界上有甲、乙、丙三個國家,都生產同壹種產品。但是三個國家的生產成本不同,PA > Pb > PC,SA代表A國的供給曲線,DA代表A國的需求曲線..
在形成關稅同盟之前,假設A國是壹個小國,A國對來自B國和C國的商品征收相同的關稅T。征收關稅後,如果B國和C國的相同產品在A國銷售,價格將分別被征收關稅。由於B國產品的價格高於C國,A國只會從C國進口產品,而不會從B國進口..此時A國國內價格為PC+t,國內生產為OQ1,國內消費為OQ2,從C國進口為Q1Q2。
假設A國和B國結成關稅同盟,兩國建立關稅同盟後,對外關稅仍為t,此時A國不再對來自B國的進口商品征收關稅,但仍對來自C國的進口商品征收關稅,此時B國的產品在A國的售價為PB,低於PC+t,於是B國取代C國成為A國的商品供應商..
由於價格下跌,A國的產量減少到OQ3。Q1Q2是原本應該從C國進口,現在被B國生產替代的產品數量,這就是貿易的轉移。Q1Q3是A國生產被B國生產替代的部分,這就是生產效應。價格下降造成A國消費增加,消費從OQ2增加到OQ4。第二季度消費凈增長是關稅同盟的消費效應。
關稅同盟形成後,A國的進口從原來的Q1Q2擴大到Q3Q4,新增的貿易為貿易創造了效應。
貿易創造效應=生產效應+消費效應
= q 1q 3+qq4
貿易分流效應= q 1q 2;
3、關稅同盟的福利效應:
關稅同盟形成後,A國的消費者福利得到了改善,而生產者福利卻下降了:
消費者剩余的增加=a+b+c+d
生產者剩余的減少=-a
原來從C國進口的關稅收入是c+e,現在從盟國進口,損失了。
凈福利效應= b+d-e
其中:b+d為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e是貿易轉移的福利效應,是聯盟內高成本生產替代來自聯盟外的低成本生產而導致的資源配置扭曲。
結論1:A國供求價格彈性越大,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越明顯。
結論二:關稅同盟形成前A國關稅水平越高,關稅同盟形成後貿易創造的福利效應越大。而貿易轉移的福利效應更小。
結論3:B和C之間的成本越接近,貿易轉移的福利損失越小。
第二,關稅同盟的出口擴大效應
如圖,圖的左邊部分是A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右邊部分是B國的生產、消費和出口..
假設C國生產成本固定,關稅同盟形成前該產品的世界價格為Pw,等於C國的生產成本,B國對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征稅後的價格為Pt。此時A國的出口是fg,B國的進口是ab,其中壹部分來自A國,ac=fg。其余進口從C國進口,進口量為cb。
甲、乙兩國關稅同盟後,甲國商品在乙國國內市場的價格低於丙國同類商品的價格,因為乙國對從甲國進口的商品免征進口關稅,但對從丙國進口的商品仍征收關稅..所以B國只從A國進口。
由於在A國和B國關稅剛取消時,B國的進口需求大於A國在此價格下的出口供給,B國商品的國內銷售價格會因商品短缺而上漲。當價格上漲時,B國的國內產量和A國願意出口的數量都會增加。當價格上升到Pu時,A國和B國的貿易就會達到平衡,A國的出口量等於B國的進口量,即hi=de,然後兩國的貿易就會達到平衡。
結論:對於A國來說,加入關稅同盟可以擴大出口,增加出口收入,有利於A國的經濟發展..
第三,關稅同盟的動態效應
1.市場擴張效應:關稅同盟成立後,在排除第三國產品的同時,為成員國之間的產品相互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各成員國的國內市場形成了統壹的區域市場,促進了企業生產的發展,使生產者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生產成本,享受規模經濟的好處。而且可以進壹步提高聯盟內企業對非成員國家同類企業的競爭力。
結論:關稅同盟創造的市場擴張效應導致企業規模經濟的實現,從而有效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2.促進成員國企業之間的競爭。
在成員國形成關稅同盟之前,許多部門已經形成了國內壟斷,幾家企業長期占領國內市場,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因此不利於各國的資源配置和技術進步。關稅同盟形成後,由於各國市場的相互開放,各國企業面臨著其他成員國同類企業的競爭。誰在競爭中勝出,誰就能享受到大市場需求擴大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否則就會被淘汰。
企業為了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會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加大研發投入,增強采用新技術的意識,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在聯盟內部營造濃厚的競爭氛圍,提高經濟效益,促進技術進步。
3.有利於吸引外來投資。
關稅同盟的建立意味著排除非成員國的產品。為了抵消這種不利影響,聯盟外的國家可能會將其生產點轉移到關稅同盟內的壹些國家,直接在當地生產和銷售其產品,從而繞過統壹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樣,客觀上就出現了伴隨生產轉移的資本流入,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
案例9-2:中國-東盟將啟動降稅進程,自由貿易區正在形成。
10年底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東盟貿易談判委員會會議上,雙方就自貿區談判中最重要的貨物貿易協定達成壹致。
根據這壹協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降稅進程將從2005年起全面啟動,到2010年雙方大部分產品關稅將降為零。在達成諒解的基礎上,雙方有望在本月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簽署貨物貿易協議。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6月5日至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6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今年,雙邊貿易額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大多側重於貨物貿易的自由化,而東亞的自由貿易協定除了貨物貿易自由化之外,還重視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其他方面的自由化。《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本身就是以“全面經濟合作”命名的。根據這壹框架協議,雙方將依次完成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和勞務服務談判,最終達成全面自由貿易協定。
貨物貿易是核心內容。貨物貿易協定的直接目的是降低雙邊貿易中貨物進出口的關稅壁壘。通過歐盟經濟壹體化的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這種區域經濟壹體化是壹個漸進而深入的過程。降低成員國的貿易關稅和壁壘是最低層次的壹體化,也是整體壹體化進程的起點。
事實上,在此之前,泰國水果早已以零關稅優惠進入中國。根據中泰果蔬產品零關稅協定,自2003年6月1起,兩國188種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進出口關稅由平均30%降至零。這是“早期收獲計劃”的壹部分。
這個被稱為“早期收獲”的計劃,從2004年6月5438+10月1開始實施,主要是指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最終完成之前,中國對來自東盟的壹系列農產品和制成品提前降稅。作為回報,東盟提出了稅收協調制度,即中國的肉類、魚類、水果和牛奶等農產品將從東盟獲得優惠關稅。這將是自由貿易區取消關稅的第壹波計劃。
今年6月5日至8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的快速增長是“早期收獲計劃”的積極成果。
農業仍然在東盟成員國的經濟基礎中占相當大的比例。中國確實需要這類產品。同時,為了增加出口量,很多東盟國家也樂於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因此,“早期收獲計劃”惠及了大部分東盟國家。
隨著中國與東盟壹系列農產品降稅,中泰水果蔬菜零關稅的實施,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將為東盟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早期收獲計劃”降稅包括600項農產品,占總數的1/10,其余90%的項目納入貨物貿易協定。其內容重點也從農產品轉向工業,這將是第二波取消關稅計劃。
聯合國最近發布的壹份貿易和發展報告指出,“對中國產品出口挑戰最嚴重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工業生產部門,包括電子產品的組裝行業,也就是說,東盟國家和墨西哥中等收入生產者面臨的競爭最為明顯。”貨物貿易協定簽署後,中國這個最具競爭力的工業生產部門將成為東南亞市場的最大受益者。
以新加坡為例。雖然新加坡作為“早期收獲計劃”中的非農業國家,收獲並不多,但另壹方面,在過去的10年中,中新兩國的貿易額增長了4倍。在2004年的前四個月,新加坡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50.6%,遠遠快於其對日本的貿易。現在,隨著貨物貿易協議的簽署和減稅進程的開始,新加坡只會受益越來越多。
這些數據支持了壹個觀點,即中國政府壹直表示,中國的經濟增長和開放不僅有利於美國和歐盟這樣的發達國家,開放的中國經濟對周邊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互利的。
"中國正在創造新的區域經濟聯系模式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增長機制."張雲玲說,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東盟地區正在經歷結構調整,而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經濟合作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壹個新的價值鏈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