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故事
故事可以解釋為舊事、老本行、先例、典故等含義。同時,它們也是壹種文學體裁,側重於對事物過程的描述。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端午節的故事,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三閭的壹位醫生屈原而產生的。其實在中華民族浩瀚的舊紙堆裏,這只是對端午節起源的壹種說法。端午節的由來,不僅僅是為了祭奠屈原,還有祭奠屈原,祭奠勾踐滅吳,祭奠介子推死於山中,死於河中,祭奠黃巢。
吃粽子,看龍舟,重溫歷史,感受歷史。追隨古人的腳步,用心了解中華傳統美德,傳承中華傳統文明。
1,《紀念黃巢》
唐朝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民間傳說中,端午節門口插菖蒲、艾草的習俗也與他有很大淵源。
唐玄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無數,血流成河。人們壹聽說黃巢來了,就急忙逃跑。這年五月,黃巢大軍入侵河南,到達鄧州。黃巢騎馬出城察看地形,只見老弱婦孺壹波壹波地湧出城來。他看到壹個背著行李的女人,壹手抱著壹個小男孩,壹手抱著壹個大點的男孩。黃巢大吃壹驚,下馬問道:“嫂子,妳急著去哪裏?”婦人答道:“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小人,過幾天就要攻打鄧州了。城裏所有的男人都被召集起來守衛這座城市。我們老老少少,還不如早點逃命。”黃巢指著孩子問她:“為什麽妳手裏拿著小的,卻抱著大的?”女人說:“我懷裏的是我舅舅家唯壹活著的。我手裏拿的是我自己的兒子。以備不時之需,我寧願失去兒子,也要給舅舅家留壹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對婦人說:“嫂子,妳快回去,在門口貼上菖蒲和艾草,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妳了。”
這位婦女對此表示懷疑,但她回到了城市並傳播了這壹消息。次日是五月端陽,黃巢大軍猛攻入城,只見家家戶戶門上掛著弓、菖蒲、艾草。黃巢為了信守對女子的承諾,只好無奈的領兵而去,全城幸免。為了紀念這件事,每次端午節過後,大家都會在門上插上菖蒲和艾草。這壹習俗壹直流傳至今。
2.紀念屈原。
根據歷史學家《屈原和賈生列傳》的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壹位大臣。他主張起用人才、賦權,使富裕起來,並主張聯合抗秦,遭到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迫離崗,被趕出京城,流放到元、湘流域。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田文》、《天問》等不朽詩篇,這些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征服了楚國的京都。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屈原心痛不已,卻始終舍不得放棄自己的祖國。5月5日,他寫完代表作《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壹曲波瀾壯闊的愛國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人民悲痛萬分,紛紛湧到汨羅江邊祭奠屈原。漁民劃著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壹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扔到河裏,說魚龍、蝦蟹都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人們看到後紛紛效仿。壹個老大夫拿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要用藥把龍水獸打暈,才不會傷到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團被龍吃掉,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米飯,再用彩色的絲綢包裹,使之發育成褐色的種子。
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就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3.紀念勾踐斬武朔。
在浙江,還有端午節,源於勾踐的練水軍理論。賽龍舟被認為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練海軍打敗吳國的歷史。
他在前496年登上王位。他被吳國打敗,被迫投降。他在吳國生活了三年,騙取了吳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國。通過支付工作和品嘗勇氣,以及重用範蠡和文學風格,越南的國力逐漸恢復。當年五月初五,海軍成立,開始操練。前482年,吳王夫差盡可能出精銳參加皇池會議,只留下太子和老弱保衛國家。越王勾踐乘勢而上,打敗了武氏。夫差急忙與晉國結盟,返回。連戰不利,只好與嶽講和。公元前473年,夫差被迫自殺,吳終於被壹舉消滅。為了顯示勾踐的毅力,後人在操練時效法越國水師,在五月初五劃賽船作為紀念。
4.“紀念曹娥”
據《後漢書·曹娥傳》記載,曹娥生於魚棗湖鄉曹家堡。曹旭神父如女巫所願,可以“撫節按曲,跳舞享神”東漢漢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旭駕船在順江中迎潮神吳郡,曰:“水淹不死。十四歲時,他把壹個瓜扔到河裏,救了父親的屍體。嶽:父在此,瓜應沈。河邊號哭,沒日沒夜,十天有七天。他投河自盡了。三天後,他把父親的屍體擡了出來。”
曹娥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他的屍體好幾天沒人看見。他最小的女兒曹娥當時只有十四歲,日夜沿著河邊哭泣著尋找他的父親。17天後,5月5日,她也投江自盡,三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
後人為了紀念她,把順江改名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縣令杜尚在江南道旁重葬戊,命弟子韓丹春作喪辭,並刻石立碑以示孝順。蔡邕訪後,黃昏讀之,用手摸文,在碑上寫了八個字:“黃絹少婦臼之孫”(謎語有妙答)。
在浙江東部,當地居民把端午節作為紀念他們孝順的女兒曹娥的節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裏淹死了,幾天都沒有看到她的屍體。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後,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後撈出父親的屍體。這就被傳為神話,再傳到縣衙總督那裏,縣衙總督把它立為碑,讓弟子韓丹春作悼詞。
5.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家族在楚國很有名。祖師爺吳舉是楚國有名的大臣,直言有功勞,其父吳奢是楚王所建之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其父吳奢、其弟吳尚及其家族65,438+000余人被楚平王所殺,逃往吳國避難。認識吳公子光後,幫他奪得皇位,是為了吳王闔閭。為了使吳國能夠抵禦外敵,他建議吳王闔閭“先築城垛,設駐軍,固陣地,治軍隊”,奉命親自選擇吳國都城的選址。他“嘗相土之水”,“望天地之象”,最終選定了城址,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建成了偉大的合律之城。今天的蘇州城。
伍子胥很有才能,深得吳王闔閭的信任。他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聯金,南奉越人,吳國國力達到頂峰。吳王陸埮死後,他繼續輔佐夫差登基,幫助吳國打敗了越國。伍子胥分析說,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吳越只能有兩者之壹,所以他主張越國必須滅亡。然而,吳王夫差卻以戰功自傲,聽信了伯的讒言,放嶽壹條生路。並給伍子胥死刑。五月初五,子胥的屍體被人拿走,用皮革裹著放入江中。伍子胥死後三年,吳被嶽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人民更加懷念國家棟梁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壹帶流傳著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成為沈濤的說法,端午節就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6.紀念介子演繹
介子推曾經跟隨重耳流亡,是晉國兒子重耳的臣子。重耳已經幾天沒吃東西了,如果他不吃東西,他會死的。這時,介子推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下來,做了肉湯給重耳吃。吃飽喝足的重耳問為什麽,當他發現介子推的傷勢時非常感動。重耳說,將來,當他得到了君主的位置,他必須獎勵介子推,以償還他的生活。
然而,當重耳回到晉國並贏得了君主的位置時,他對所有的王子都很滿意,但他忘記了介子推。介子推出了心中的怨恨,於是寫了壹首《龍蛇之歌》來表達自己的悲傷。接著,介子推隨母親離開宮廷,回到了家鄉。有人把介子推的歌謠告訴了晉文公,晉文公很抱歉,趕緊派人去找介子推。我發現介子住在山裏,所以我去找他們。但是介子推就是不肯露面。晉文公也是壹個殘忍的人,所以他下令釋放火燒山,認為介子推必須是壹座山才能生存。沒想到介子推抱著壹棵樹活活燒死。
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為了表示對介子推的歉意,晉文公下令在五月初五不生火做飯——提前幾天準備粽子之類的冷食——以紀念介子推。
後來其他國家知道了介子推的故事,也很感動,推廣開來。中原和長江流域都在五月初五紀念介子推。
7.曹娥尋找他父親的屍體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福投江而死。14歲那年,她在河邊哭。17天之後,曹福的屍體仍然下落不明。她5月1日投河自盡,5天後兩具屍體合攏漂浮,被村民犧牲。
8.白蛇傳說
傳說白蛇娘娘為了報答徐賢的恩情,嫁給了她。據說在端午節,白蛇喝了雄黃酒,幾乎呈蛇形。它與《法海白蛇傳》和被洪水淹沒的金山寺壹起,是壹部著名的民間戲劇。
擴展數據:
相關習俗
端午節又叫中元節,因為過了農歷五月,天氣漸熱,蚊蠅滋生,傳染病易發,所以古人把五月稱為“邪月”或“毒月”。到了端午節,太陽最熱,各種毒都出來了。古人用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山丹——來解毒,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養生節。
民國成立後,定為“夏節”,又稱“詩人節”,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被稱為“普節”,因為家家戶戶都掛菖蒲來辟邪。
與端午節相關的習俗如下:
(1)吃粽子
就是因為屈原投河,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米食,扔到河裏。後來演變成用竹籃和竹葉包裹後扔進河裏餵魚蝦。
(2)喝雄黃
端午節後,各種昆蟲開始活躍,瘟疫逐漸增多。雄黃有消除疫病的作用。也正是因為白蛇的故事,喝了雄黃酒後,白蛇幾乎呈蛇狀,所以民間就像有效果壹樣發揮作用,希望能收到辟邪的作用。
(3)掛艾葉、菖蒲和榕樹枝條
端午節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者石榴、大蒜都是有原因的。通常艾葉、榕樹、菖蒲用紅紙紮成壹束,然後插在或掛在門上。因為菖蒲是天上五大吉祥符號之首,象征除了不祥之劍,因為生長季節和形狀被視為“百陰之氣”,葉子呈劍形,可以插在門口辟邪。所以方士稱之為“水劍”,後來習俗引申為“普劍”,可以斬斷萬惡。清代顧鐵青在《賈青錄》中記載“斬蒲為劍,斬彭為鞭,床掛桃梗蒜,皆用以驅鬼”。但晉代《風土誌》中“哀為虎,或剪彩為虎,附哀之葉,妾爭剪之。以後更是菖蒲,或形似人形或小劍,名曰普劍,以驅邪驅鬼。”
艾草代表百福,是壹種可以治病的草藥。插在門口能讓妳健康。在中國古代,它壹直是壹種藥用植物。針灸中的艾灸方法是以艾草為主要成分,燒在穴位上治療疾病。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流傳已久,主要是因為它有入藥的作用。比如宗彜的《荊楚紀年》中記載,日本雞不打鳴的時候,像人壹樣取艾草的人取來,用艾灸接收,很有效。就是Ai被取人形掛在門上的那壹天,可以毒氣。大多數人也有在房子前後種植艾草以求好運的習俗。在臺灣省,民間也在端午節貼“午聯”,它有著和護身符壹樣的功能。有的午聯有這樣壹句話:“執壹艾奇引百福,懸壹劍殺千害”。無花果樹枝的民間意義可以強身健體。“插無花果比插龍勇敢,插艾葉更勇敢。”。還有當地掛石榴、大蒜或山丹的習俗,大蒜用於消災治蟲毒;山丹方治狂,石榴花掛門避黃巢。石榴花是這個季節的花,也有治病的作用。石榴皮是壹種常見的中藥。還有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有壹段故事。黃巢叛亂時,黃巢有壹次進逼壹個村子,碰巧看到壹個女人,背上背著壹個大孩子,手裏拿著壹個小孩子。黃巢很好奇,問為什麽。女人不認識黃巢,只是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她叔叔壹家,這是唯壹剩下的救命稻草,所以萬壹她兩個都顧不上,就要犧牲自己的骨肉來救叔叔的骨肉。黃巢深受感動,告訴女子,只要在門上掛上石榴花,就可以避免黃巢的災難。
(4)吊鐘雕像
因為民間傳說講的是捉鬼,鐘馗好像有造鬼的本事。據說唐明帝夢見壹只大鬼和壹個小惡魔在偷食物,大鬼抓住了它並吃掉了它。唐問,“妳是誰?大鬼說:“我叫鐘馗,是鐘南山的壹個學者。因為帽子醜,沒考上,所以自殺了。現在我發誓為陛下清除世界上的邪惡。“明太祖醒來後,讓畫師吳道子把鐘馗畫成他夢裏看到的樣子。原來,鐘馗塑像掛在歲末,明代畫家文徵明畫的是《寒林中的鐘馗》。端午節掛鐘馗像,可能是明末清初才有的習俗,但在臺灣省很少見。
(5)龍舟比賽
在古代,人們競相劃船,因為屈原投河自盡,為了救屈原。摩登時代是最能體現團隊精神的活動。此外,全省各市主要河流每年都舉行龍舟劃船比賽,國內無線電視臺轉播比賽盛況。近年來,它逐漸發展成為壹項國際邀請賽。龍舟賽之所以會受到外國友人的喜歡,是因為它是壹項更需要力與美的默契的運動,不同於國外流行的皮劃艇或八人賽艇。各地的龍舟賽都差不多。值得壹提的是,依蘭縣二龍村的龍舟賽並不是因為他們的龍舟比其他地方的龍舟更長或更漂亮而出名,而是因為只有兩個隊伍——上二龍村的七五蘭和下二龍村的周仔尾。他們各有壹條太極圖案的龍舟,但戚務蘭是綠底,周在偉是紅底。比賽規則是兩個村子的居民都是選手,在二龍溪比賽幾十次(從下午到黃昏)。隊員累了就馬上換同村的人,最後贏多的隊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