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在哪裏?
費縣歷史悠久。春秋時稱飛逸城,戰國時稱飛逸城,西漢初年為孔子弟子閔子騫和唐代政治家、書法家顏真卿的故鄉。境內有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遺址150余處,徐子定、王莽新幣等國家二級文物2000余種,乾隆下江南時留下的詩詞,米芾、秦觀等歷史名人留下的墨寶等。
費縣是革命老區。1929,* * *產黨組織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2000人參軍,156000人擁軍,1730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陳毅、羅榮桓、許、谷牧等老壹輩革命家曾在這裏戰鬥生活,先後進行了大青山突圍戰、竹子山殲滅戰等百余次戰鬥。
費縣地理位置優越。縣城距臨沂40公裏,距青島港300公裏,距連雲港150公裏,距日照港100公裏。京滬高速和日東高速在中國交匯。327國道、省道017與司文公路東西交叉,沂蒙公路、宜皮公路、興昊公路縱貫南北,偃師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實現了縣鄉公路、農村公路的瀝青化。
費縣風景優美。境內大小山峰1400余座,名峰近百座,森林覆蓋率34%。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是蒙山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的《沂蒙山小調》就誕生在我縣薛莊鎮白石塢村。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大青山突圍也發生在我縣薛莊鎮。突圍戰舊址已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費縣素有“百庫百萬塘”之稱。全縣水資源總量約654.38+0.23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省的3倍。
費縣盛產石頭和奇物。被譽為“奇石之鄉”的“費縣石”誕生於4億年前,儲量約30萬塊。被譽為“世紀之交中國北方發現的最大自然奇跡”,正在建設中的“沂蒙石林”被列為省旅遊發展重點項目。此外,還有金星石、燕子石化石、天井石等。,也是石中珍品。礦產資源主要有花崗巖、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矽石、膨潤土、石膏等20多種。費縣自然資源良好,生物物種多樣,農作物352種,蔬菜161種,樹木348種,畜禽36種,淡水魚47種,野生藥材925種。
改革開放以來,費縣經濟社會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費縣實際,確立了建設臨沂衛星城的“三大目標”, 臨沂商貿城加工基地和百萬居民大園區,大力實施工業化、外向型、城鎮化“三大戰略”。 加快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木材、建材“三城”建設,全面提升招商引資、民營經濟、城市建設“三大亮點”,突破“三農”瓶頸,培育壯大特色經濟、規模經濟、勞務經濟。按照“實施七個強力推進,實現七個全面提升”的總體部署,解放思想、幹事創業,把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推向了壹個新的平臺。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7814萬元,增長19.5%,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461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420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6110萬元。全縣財政總收入3.88億元,增長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438+7300萬元,增長2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39億元,增長665.438+0.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61億元,貸款余額1 91億元,分別增長21.1%和1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5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3016元,增長15.1%。今年6-6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49.68億元,同比增長22.3%。地方財政收入1.31億元,增長37.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9億元,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元,增長9.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619元,增長20.6%。
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以解決“三農”問題為重點,以穩定土地承包政策、實施農業稅減免、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以“三補壹減”為重點的各項農村政策為動力,以培育特色農產品產業帶、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按照“平原抓瓜菜, 山中果林,丘中捉煙桑,縣中發展畜牧業”,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被中國特產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中國西瓜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成為全國產肉產油百強縣。
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抓住結構調整和規模擴張兩條主線,以打造魯南醫藥化工、木質建材、紡織服裝、電力能源基地為目標,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國家招商引資和政府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把民間招商引資和專業招商引資結合起來, 並將資源招商與企業招商相結合,成立了6個專業招商辦公室,並在上海、深圳等地設立了招商辦公室。 2001以來,全縣引進億元以上大項目1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10萬元以上項目26個,總投資445億元。其中,總投資350億元、總裝機容量720萬千瓦的國電費縣電廠項目已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壹期工程已投資54億元,並已開工建設。它將於2006年底並網發電。所有項目完成後,它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總投資60億元的新時代藥業公司項目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全國最大的博士流動站。壹期工程去年建成投產,二期主體工程完工。中國植物油股份有限公司投資654.38+0.5億元投資費縣中植油脂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中國大型油脂加工企業,日加工花生仁800噸。該項目於2004年6月建成投產,年產值6543.8+5億元,利稅5000萬元。這些重點項目的建設和投產,迅速提高了工業在縣域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促進了縣域工業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木材建材、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為支柱的工業體系。以新時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尹光化工集團為主的醫藥產業,形成了生物制劑、抗生素、中藥制劑、西藥制劑四大系列30余種藥品,年產值6543.8+0億元。鎂制品產量居世界領先水平,民爆行業654.38+0居全省第5位,居全國第5位。紡織服裝企業26家,以山東正壹熱電紡織、華誼集團、安信達服裝為主,年產布654.38+0.6億米,棉紡654.38+0.3萬錠,服裝300萬套,年產值654.38+0.5億元。以覃逸工業加工區為首的木材加工企業有6000多家,年加工能力550萬立方米,年產值40億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2家,年利稅超過10萬元的企業10家。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2.7億元,利稅3.74億元。
隨著城市化戰略的實施,城鄉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縣城建設以奇石城為山水園林的定位,以爭創文明城市為目標,以新壹輪總體規劃修編為抓手,實施了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了縣城東西出口、溫涼河休閑廣場壹期回填綠化;供熱供氣、環衛保潔、供水供電等城市功能不斷完善。1個月來,縣委、縣政府廣泛發動駐市單位,以建設兩條精品街道、綠化亮化、美化19縣道、打通所有斷頭路為重點,全面開展爭創文明城市集中活動。農村公路建設以村村通工程為重點,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全縣硬化道路1.400公裏,打破了制約農村發展的道路瓶頸,結束了農民走泥路的歷史,成為重大德政民心工程。日東高速公路連接線建成通車,使我縣交通網絡納入全國公路網,增添了新的交通優勢。大力實施新鄉村建設工程,以鄉鎮民居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取得新進展。
大力發展服務業。按照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突出費縣石林龍頭項目,深度開發大青山紅色旅遊,打造費縣蒙山自然保護區品牌,使之成為中國奇石之鄉,唱響沂蒙山調,促進特色旅遊發展。2004年接待遊客5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億元。石林梨園景區已通過“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驗收。商貿流通業進壹步繁榮,糧食市場穩定,超市22家,連鎖店60家。200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543.8+0.77億元,增長6543.8+0.03%。規範房地產交易市場,開發房地產面積6.6萬平方米。全縣客流量205萬人次,貨運量236萬噸。電話座機14.9臺/百人,移動通信基本實現無縫覆蓋。有90多家法律、勞務、技術和金融中介機構。
努力建設平安費縣。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完善城鄉四級治安防範網絡,在鄉鎮派出所和部分縣直單位等重要部位安裝了電子監控系統,提高了群防群治技術和防範能力,治安和刑事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建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妥善處理了許多社會矛盾。開展了非煤礦山、危險品、交通秩序、學校幼兒園安全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四項指標大幅下降,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堅持“五個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以發展先進文化為方向,積極興辦圖書館、文化館等文化娛樂設施,成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和全省文化工作先進縣。全縣有各類學校320所,在校生654.38+0.8萬人,其中高中3所,每年有2000多人考上高等院校。為大力推進高中階段教育,去年我們籌資1億元新建壹中,120個班。全縣有醫院4所,其中三甲醫院2所,床位620張,醫療設施先進。全縣有高檔酒店6家,連鎖店173家。人口、土地、環境保護、廣播電視、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史誌等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