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立的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父母朋友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那麽妳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培養孩子自立的方法。
培養孩子自立的方法1首先,讓孩子做自己的事。
“做好自己的事,學會做不會的事”早已深入我們的生活。但是,有時候父母不願意讓孩子去做。只是家長忽略了,壹味的不讓孩子做事,不是愛孩子,而是阻礙孩子的發展。只有讓孩子嘗試做壹些事情,孩子才能真正成長。未來的社會需要自立和創新,這是培養孩子全面素質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讓孩子鍛煉自理能力,讓孩子學會負責,鍛煉意誌。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會把壹些小事做好,只是父母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讓孩子做。如果父母讓孩子去做,就會把這些事情做好。所以,對孩子來說,量力而行,開發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讓孩子克服依賴心理。
孩子的依賴心理,往往是父母不及時的教養方式造成的。過度的、非理性的愛,讓孩子的依賴心理在父母的溫暖下生根發芽。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培養獨立的行為,讓孩子不再依賴父母。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太依賴,什麽事都想依賴父母。但是,父母可能沒有想過。其實這件事的根本原因還是父母。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如果把該孩子做的事情都做了,不僅會讓孩子心煩,還會束縛孩子的思維。時間長了,就會依賴父母,阻礙成長。
第三,讓孩子有自信。
自信是壹種積極的態度。只有相信自己,尊重自己,才能積極主動,銳意進取。父母對孩子期望很高,總是對孩子的表現不滿意。他們只是覺得孩子應該做得更好,所以表揚孩子少,批評孩子多。有的甚至讓孩子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失敗的痛苦。他們沒有自信,害怕做錯,更不確定。大多數依賴型的孩子都不自信,不敢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只依賴父母和可以依賴的人。所以,對他們來說,樹立自信心就更重要了。
四、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們經常會看到壹種情況,往往是壹個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遊戲,但是幾個孩子在互相爭奪,誰也不會放棄自己的玩具,希望對方給自己。這樣壹來,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也許,有時候這只是生活中父母熟悉而正常的壹件事。但是,幼兒教育專家通過相應的科學調查發現,這些自私、不合作的寶寶,其實暴露了孩子缺乏社會交往能力的壹個大問題,我們應該重視這件事。
社會性發展是兒童心理發展的壹個重要方面,對壹個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學習和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是社會性發展的壹個方面,會影響孩子以後對他人的態度和人際關系。
有調查發現,長期以來,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觀念只是智力的發展,忽視了對孩子社會交往等能力的培養。孩子普遍存在壹些缺乏社會交往能力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對孩子成年後的社會交往能力產生長期影響。應采取早期幹預,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這項研究隨機選擇了60名4-6歲的兒童。通過問卷調查、追蹤事件抽樣觀察和個案訪談,發現兒童交往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孩子交流的禮貌性較差。只有47.4%的孩子在家能主動招呼客人,38.6%的孩子不能熱情回答大人的問題。另外,孩子在交往主動性、獨立性、交往意願、同伴關系、合作與分享意識等方面都存在壹些問題。
調查表明,制約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壹,照顧者對兒童交往發展的影響。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與孩子的交流,或者過度的“愛”限制了孩子的交流空間。壹位母親說,他們很少帶女兒去公共場所,因為他們害怕空氣汙染會讓孩子生病,他們會在購物時不小心失去女兒。第二,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同伴交往有影響。因為45.6%的家庭沒有適合孩子戶外遊戲的場地,家長不放心孩子單獨找同伴遊戲。只有9%的父母允許他們的孩子獨自在戶外玩耍。第三,由於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很多孩子不得不參加很多興趣班、補習班等。孩子缺乏遊戲的時間和機會,導致溝通能力差。
據國內專家介紹,很多案例表明,“早期溝通能力差的孩子,長大後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差;相反,溝通能力強的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強,學習成績相對較好。“寶寶的個人社會交往能力和相應的心理素質,往往在早期就有了雛形。所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要盡早介入,盡早觀察寶寶的心理成長,從小事開始幫助寶寶完成壹個簡單的社交能力,補上寶寶社交能力的基礎。早出發才是主要的方。
培養孩子自立的方法2 1。給孩子壹個自己前進的空間。
嬰兒壹開始喜歡住在媽媽懷裏,但他不可能永遠這樣住下去。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微博]在孩子離職後,要逐步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2.給孩子壹段時間,讓他自由支配。
有壹個聰明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每天都給他們自由的時間。孩子們有時玩耍,有時讀壹本喜歡的書,有時畫畫。當然,有時候他們很忙,什麽也沒做,但是孩子逐漸學會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制定計劃。
3.給孩子壹個自己鍛煉的條件。
壹年級小學生需要自己洗碗嗎?很多家長都舉棋不定。壹位家長特意給孩子準備了壹個小板凳,對孩子說,我知道妳很愛幹活,想自己洗碗,但是水龍頭太高妳夠不著,媽媽給妳準備了壹個小板凳...孩子激動地喊:謝謝媽媽!馬上登上小板凳,像大人壹樣開心地學著洗碗。
4.給孩子壹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
每個孩子都會沒完沒了地問壹個又壹個問題,但是如何得到問題的答案呢?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喜不喜歡提問是關系到他成長的重要因素,孩子如何得到答案是關系到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5.給孩子壹個困難,讓他自己解決。
困難家庭的生活環境為孩子努力鍛煉創造了條件。但現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如何在順境中成功教育孩子,確實是目前急需討論的問題。有經驗的父母大多會盡量給孩子設置壹些困難,而且不局限於生活中的困難,讓孩子去解決,從而培養孩子的能力和優秀品質。
6.給孩子壹個機會,讓他自己抓住。
生活中往往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機會。問題是大人經常給孩子抓,讓孩子永遠學不會成功。所以,父母的任務應該只是提供或指出各種機會,啟發孩子自己去抓住。
7.給孩子壹個沖突,讓他自己討論。
孩子在壹起難免會有矛盾。這個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正式孩子健康成長成熟的過程。比如安排黑板報,排練節目,自然會有壹些不可避免的爭論。在關於兒童平等的爭論和探索中,最終的正確結論必然是非常有價值的。
8.給孩子壹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有壹個學生學習很差。有壹個階段,他是班上最後壹名,但他的父母悄悄告訴他,要以失敗為成功之母,要敢於和別人競爭。首先他要和比自己好壹點的孩子競爭。孩子進步了,贏了之後,父母就啟發他去尋找新的競爭對手,開始新壹輪的競爭。
9.給孩子壹個自己選擇的權利。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但要提前給他提供相關信息,幫助他分析各種可能性,教育他如果選擇了,就要負責任。如果家長帶孩子去少年宮報名,可以讓她先看小組活動。本來父母的願望是讓孩子學鋼琴,但是發現她在舞團門口就能看到上帝再也不會離開了。這時候家長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但是要求她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壹定要堅持壹個階段,學好舞蹈。
10,給孩子壹個話題,讓他自己創造。
創造是最高層次的自主。孩子的創造力需要大人的積極引導和巧妙刺激。壹位家長是這樣做的:他的孩子喜歡玩泥巴。壹開始家長覺得孩子壹文不值,後來發現孩子捏泥人惟妙惟肖...於是他們對孩子說:“想玩就要捏好。這叫泥塑。好好練習,想出壹些新點子。”在父母的鼓勵下,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初中畢業時,在生動鮮明的水滸中捏出108個將軍,並以此成績考上工藝美術學校。給孩子創造條件,只會有利於發展他的自主性。在孩子做的過程中,家長要繼續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有益的交流,鼓勵孩子,評價他的成績,提出新的任務,讓他的進步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