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新生嬰兒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健康?

新生嬰兒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健康?

皮膚:寶寶剛出生時,可能會有壹些白色的胎脂、宮內液、產婦血,給寶寶洗澡後可以清洗幹凈。新生兒的皮膚是粉紅色的,有時手腳末端會有點藍,這是正常的;有的皮膚被產道擠壓,可能會有壹點點淤青、紅斑,或者頭皮“長包”,不做特殊處理會逐漸消退;有的會發現胎記;

頭:出生時頭與身體的比例最大時,有些頭被產道擠壓後會顯得尖尖的,但隨著頭部慢慢發育會逐漸恢復正常形狀;

臉:出生時臉可能會顯得有點浮腫,但很快就會恢復正常;

頸部:頸部皮膚應光滑無腫塊,部分因宮內位置引起的斜頸腫塊需就醫;

胸腹部:妳可能會發現寶寶的胸部有點隆起,有時會有乳汁分泌,這是由於母體激素的影響。離開母體1-2周後,這些會恢復正常。

四肢:寶寶的四肢都處於屈曲狀態,就像在媽媽身體裏壹樣。

分娩後六小時

這裏需要提到的是從母體到母體的過渡期,也就是產後六個小時左右。在這六個小時裏,嬰兒的肺部被打開得更充分,更多的血液流經肺部與嬰兒呼吸的空氣交換氧氣,肺泡中的液體被逐漸清除,然後動脈導管(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的管道,是母親體內胎兒循環的重要通道,嬰兒出生後不再需要)被逐漸功能性關閉。在此過渡期內,需要每30-60分鐘監測壹次嬰兒的生命體征,包括-

體溫:正常範圍是36.5到37.5℃。最初的高體溫可能是母親體內溫度的影響,低體溫要註意代謝紊亂或低血糖;如果體溫持續過高或過低,就要註意感染的可能。

呼吸頻率:正常範圍是40到60次/分鐘。呼吸過快需要考慮呼吸或心臟病的可能性;呼吸暫停需要註意母親近期的麻醉藥物,寶寶自身的神經病變損害或感染。

心率:正常範圍為120 ~ 160次/分,但睡眠時可能會暫時降至85-90次/分。心率過快或過慢都可能預示著心臟病。

膚色:註意嘴唇、舌頭、軀幹的膚色。如果出現紫色或淡紫色(醫學上稱為紫紺),則是呼吸系統或心臟疾病的征兆。

肌肉緊張:不能軟癱。換尿布的時候,可以發現寶寶的下肢是自然分開的(青蛙姿勢)。如果肌張力異常,說明感染、神經或遺傳性疾病。

六小時後

寶寶安全度過這六個小時後,出院前我們會繼續監測生命體征,還需要進行下壹步的護理和評估。這些措施包括

眼部觀察:眼部分泌物是否有異常增多,防止感染。

肌肉註射維生素K1:預防新生兒出血(缺乏維生素K1的嬰兒容易出血)

乙型肝炎和卡介苗接種

臍部護理:護理人員會每天清洗肚臍,保持幹凈幹爽。

監測膽紅素:由於血清膽紅素過高可能引起膽紅素腦病,所以從出生到出院需要通過皮膚黃疸儀監測黃疸的速度和變化,壹般間隔8-12小時。必要時可能需要抽取靜脈血檢測膽紅素(關於新生兒黃疸的進壹步了解,可參考科普文章)。

監測血糖:健康無癥狀的嬰兒壹般不常規監測血糖,但在早產兒(胎齡小於37周)、大於或小於胎齡的嬰兒、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母親、過期嬰兒(胎齡大於42周)中,需要監測血糖,防止低血糖引起的腦損傷;

新生兒篩查:采用足跟末梢血。我國新生兒篩查主要包括三大遺傳代謝性疾病:甲減、苯丙酮尿癥、G6PD缺乏癥(俗稱蠶病,紅細胞膜酶G6PD基因突變,在接觸特定食物、藥物或化學物質時導致溶血性貧血)。

聽力篩查:聽力障礙提倡早發現、早治療,減少聽力障礙對語言發育的影響。什麽寶寶容易出現聽力障礙?包括聽力障礙、感染、病理性黃疸、外耳畸形、早產兒等家族史。

餵養:新生兒出生後應盡早餵養,以防低血糖。餵養的頻率、持續時間和數量應取決於嬰兒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每次哺乳都需要記錄,配方奶需要記錄每次餵奶的量。如果沒有醫學禁忌癥,強烈建議母乳餵養。關於母乳餵養的知識,可以參考之前的科普文章。

體重減輕:足月嬰兒出生後體重會減輕,約為出生體重的10%,但在出生後10 ~ 14天內會恢復到出生體重。

嬰兒可以安全出院的標準。

當嬰兒達到以下表現時:

生命體征正常且穩定(呼吸

寶寶已經大小便;

寶寶已經成功餵養兩次以上;

如果出院前黃疸未超標,仍需註意黃疸的後續變化;

家長都接受過詳細的家庭教育,包括寶寶睡覺要保持仰臥姿勢,車內要有嬰兒安全座椅,以及平時家庭看護人員的手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