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貴州在推進大生態與大扶貧、大數據、大旅遊、大健康結合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做法?

貴州在推進大生態與大扶貧、大數據、大旅遊、大健康結合方面有哪些經驗和做法?

“五綠”:

第壹,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堅持多彩貴州拒絕汙染,著力發展生態利用、循環高效、低碳清潔、環境治理的“四型”產業。目前,該省綠色經濟中“四類”產業占GDP的比重已提高到37%。

二是因地制宜建設綠色家園。率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5個縣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30%的縣(區、市)完成縣級鄉村建設規劃,城鎮汙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創建“四農美麗鄉村”省級示範點157個,新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省級示範點192個。

三是繼續構築綠色壁壘。大力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凈土”四大工程,完成退耕還林607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2708平方公裏,治理水土流失5406平方公裏。

大力實施六盤水市水城河環境汙染源治理等十大汙染源專項行動和磷化工、火電等十大行業治汙減排綜合排放標準,啟動實施磷化工企業“以渣定產”,實施草海綜合治理五大工程,全區全面禁止網箱養魚;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3478件群眾投訴全部辦結。

第四,與時俱進,完善綠色體系。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空間規劃、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制度、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等國家試點,全面加強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取消重點生態功能區10縣GDP考核,加強環境保護,實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

五是長期培育綠色文化。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已連續舉辦十年,每年的6月18被定為“貴州生態日”。舉辦了“保護母親河巡河”“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動,為高校、小學和黨政領導幹部編寫了生態文明書籍,生態縣、生態村等生態文明創建活動全面開展。

“五個結合”:

第壹,大生態和大扶貧相結合。實施十大生態扶貧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帶動全省30多萬貧困戶、1多萬貧困人口增收。近期正在開展單株碳匯精準扶貧試點,探索“互聯網加生態建設+精準扶貧”的扶貧新模式。

二是大生態和大數據的結合。在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的同時,運用大數據手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環境大數據監測全覆蓋。2016以來,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獲批建設,蘋果中國雲服務、華為數據中心、騰訊數據中心等項目落地貴州。

三是大生態和大旅遊的結合。2017年,貴州成為西南地區唯壹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接待遊客人數和旅遊總收入分別增長37%和41%。範靜成功申遺,貴州有4處世界自然遺產,居全國首位,多彩貴州風靡全球。

第四是大生態和大健康的結合。提倡綠色與健康相得益彰。2017年,大健康醫藥產業重點項目總投資780億元,中藥材總種植面積達到650萬畝,工業增加值超過100億元。

五是大生態和大開放相結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確處理“五大關系”,以* * *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

與雲南、四川共同建立了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基金。與重慶、四川、雲南共同建立長江上遊四省市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立公共服務共享和長江上遊省際協商機制。與重慶在綠色產業、綠色金融等領域建立務實合作機制。

擴展數據

根據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貴州要圍繞長江、珠江上遊綠色屏障建設、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生態扶貧、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和生態文明國際交流合作“五個示範區”戰略定位,開展綠色屏障建設、推進綠色發展、生態扶貧、生態文明大數據、生態旅遊發展、生態文明法治、生態文明對外交流合作、

兩年多來,通過積極探索和實踐,貴州基本建立了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相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壹是探索有利於守住生態底線的制度。大力推進“多規合壹”試點、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自然資源統壹登記,率先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探索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等工作。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257萬畝,構建省市縣三級“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實現所有江河湖泊水庫全覆蓋。在全國率先淘汰網箱養魚。

二是培育激發綠色新動能的體系。掀起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大力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促進農村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建立培育和發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政策機制,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改革礦業權出讓收入由征收制改為征收制,實現排汙權有償交易6543.8+0.53億元。

貴安新區獲批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生態文明大數據共享應用平臺基本建成。開展綠色經濟統計試點項目。農村“三變”改革深入推進。

三是建立大生態、大扶貧深度融合體系。探索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貴州模式”,開展土地復墾或生態修復。在全國率先出臺生態扶貧專項政策,實施生態扶貧十大工程,促進“大生態”與“大扶貧”融合互促。

四是出臺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適應的地方性生態環境法律制度和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制度。率先出臺全國首部省級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貴州省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頒布實施30多部配套法規。率先設立環境保護法庭,建立與公檢法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專門機構,率先探索檢察機關提起環境行政公益訴訟。全省環境資源司法機構108個,實現全覆蓋。

五是建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第十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會議、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相繼成功舉辦,建立了由前中外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組成的國際磋商會議,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國際組織和瑞士等發達國家建立了務實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