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健康與水的關系和水與人體健康的關系壹樣嗎?
我們生活的世界其實是壹個充滿微生物的世界。自古以來,人類就與微生物壹起生活在地球上。人類在適應微生物的同時,也不斷遇到各種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於是人類與微生物之間展開了戰爭。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研究培養葡萄球菌時,意外發現了青黴素,這是人類歷史上第壹個抗生素藥物的誕生。青黴素可以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使細菌的代謝失去平衡,達到抑菌殺菌的效果。後來出現了很多抗生素,如頭孢菌素、鏈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紅黴素等。壹時間,人們覺得在人類與微生物的鬥爭中,人類已經占了先機,因為諸如肺結核、細菌性肺炎、敗血癥、梅毒、淋病等細菌傳染病都被慢慢征服了。
但是,正是由於這些抗生素的抑菌殺菌作用,大多數人認為不管得了什麽病,多吃抗生素就好了,這就導致了以下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抗生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減弱病原菌的活動,人最終還是要依靠身體本身來徹底戰勝病原菌。長期使用壹種抗生素不僅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相反,還會使致病菌產生“耐藥”突變品種,從而使抗生素失去其獨特的效用。細菌真聰明。壹個細菌可以在24小時內留下約1.6億個後代,然後更有效地在群體中危害有耐藥性的人類。於是,人類與細菌的無煙戰爭又開始了,壹場不斷變換的領袖種族就這樣繼續著。
因為細菌具有這種耐藥性,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各種策略。比如讓耐藥菌產生影響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其更難耐受溫度和酸度,讓耐藥菌在與同類細菌的競爭中始終處於劣勢,從而有效抑制耐藥菌的傳播。即便如此,在與微生物的鬥爭中,人類也不能說完全領先,因為到目前為止,壹些疾病仍然嚴重威脅著人類,比如艾滋病,壹些曾經被控制的傳染病也開始死灰復燃。為了預防和消滅這些疾病,全世界已經花費了數千美元,但是這些疾病的元兇並沒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每年還在成倍增長。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鼠疫、艾滋病、癌癥、結核病、瘧疾、霍亂“卷土重來”,埃博拉病毒、瘋牛病,還有最近引起人們恐慌的壹些新疾病,比如非典、禽流感,都是由少數微生物引起的。對於鼠疫來說,1347年的壹場鼠疫,幾乎毀滅了整個。1/3人(約2500萬人)死於這場災難。在隨後的80年裏,這種疾病壹次又壹次地肆虐,實際上摧毀了大約75%的歐洲人口。壹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場災難甚至改變了歐洲文化。解放前中國多次發生鼠疫流行,死亡率極高。而且確認這些病毒還在變異,這就增加了研究這些疾病的難度。這些疾病的出現與人的行為有關。由於發展的需要,人們破壞環境,導致生態失衡,生態環境越來越嚴重,大大增加了病毒到達人的機會,加速了病毒的變異能力。這些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後果。
但這些災難只是極少數微生物造成的,也只有這極少數微生物也是人類的敵人。但並不是說所有的微生物都對人類有害。如果是這樣,人類可能早就死了,因為如上所述,人類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裏。現在來說說微生物對人類有益的壹面。
微生物無處不在,我們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細菌數以億計/克土壤,土壤中細菌的總重量估計為:10034 × 10 12噸;每張紙幣都含有細菌:900萬人的體表和體內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皮膚表面:每平方厘米654.38+百萬個細菌;口腔:腸道有500多種:微生物總量的654.38+0/3是細菌,每克糞便細菌總數為654.38+0000億。每個噴嚏液滴含有4500-150000個細菌。
壹直和微生物跳舞是詛咒嗎?是福嗎?微生物不僅是人類的敵人,也是人類的朋友!微生物在許多重要產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維生素、酶等重要產品。體內正常菌群是人類和動物健康的基本保證;幫助消化,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形成生理屏障,是人類生存環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員,只有有了它們,地球上的物質才能循環。
正因為如此,現在很多國家都在投資優先發展微生物經濟,作為生物產業發展的“火車頭”,但也有壹些人在其中。發展微生物經濟可以充分發揮其比較優勢,投入少、產出多、見效快、應用廣,並能帶動其他生物產業,催生壹大批高科技產業,形成巨大的技術經濟優勢,在世界生物領域占據制高點。具體來說,以微生物經濟推動生物產業,還需要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集中力量突破困難,緊密結合國內外市場,用旺盛的需求推動產業的崛起和壯大,使自主創新和加速轉化形成互動機制。1,大力推廣成熟的微生物技術,盡快形成獨立產業,如抗生素、各種人畜疫苗、生物藥物、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要大力支持,重點優化質量,提高核心競爭力,快速占領和引導市場。2.組織技術集成,利用微生物技術已成為重要環節,這與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趨勢相結合。循環經濟的壹個重要支柱是微生物技術。如果循環經濟中的微生物技術有重大突破,將會帶出壹批新的綠色產業。下層將農作物稭稈制成沼氣,殘渣制成肥料;汙水處理可以產生中水和其他有用的物質,可以更好地保護環境。在其高端層面,可以獲得新的資源和產品,進壹步發展微生物汙染防治領域。3.進行技術創新,利用微生物研發新的生物技術,取得技術突破,獲得自主知識產權,打破國外對壹些關鍵行業的壟斷。特別是與中醫藥的結合,將在癌癥、艾滋病、惡性傳染病等疑難疾病的防治上取得突破,形成產業。生物能源也要作為重點,集中力量攻關。4.在支持軟硬環境方面,應考慮培養更多的應用微生物技術人才,充實微生物研究機構,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國家、社會和企業加大投入,鼓勵R&D應用微生物企業的發展。
環境中的微生物除了制造食物和產生有用的物質,其實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組成的食物鏈中極其重要的壹環。如果不是微生物扮演的分解者忠實地將死去的生物分解成活的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地球上的生物在面臨食物短缺時很快就會停止繁殖。此外,垃圾和人類制造的各種有毒物質造成的環境汙染,如果不被微生物分解,不僅對人類的危害要大上千倍。
由於人類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裏,壹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微生物通常對人體無害,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產生人體所需的物質,比如維生素。更重要的是,當病原微生物入侵時,人們往往不得不依靠這些細菌壹起將其驅逐出去。只有當人體免疫力因先天或後天因素而變差時,壹些* * *菌才會立即反目成仇,露出猙獰面目,進壹步入侵宿主體內的組織器官,造成致命感染。因此,保持健康在壹定程度上意味著維持人體和細菌之間的微妙平衡,實現互惠互利的關系。我們應該時刻意識到我們周圍和身體裏還有其他生物。雖然人類與微生物的鬥爭會無限期地繼續下去,但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我們的環境,認識到生態平衡對人類的好處,不要為了發展而犧牲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那麽人類就能在這個微生物的世界裏更好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