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叫中秋節?
傳統的“中秋節”是在農歷七月15。源於佛教經典,相傳慕蓮在陰間看到死去的母親被壹個餓鬼糾纏,無法進食,於是向佛祖求助。佛陀感受到了她的孝心,頒贈了《眼蟲經》,答應每年7月15日為母親舉行素食盛宴,從此流傳下來,成為“眼蟲節”的傳統。
佛教起源於印度,但“目連救母”顯然是漢化後的傳說,因為目連的母親姓“劉”。“蘭花節”在梁武帝由來已久,成熟於宋代。
這個節日被道教攻擊後,成為三官節(即天官、地官、水官)中的“地方官節”。當地官員掌管地獄,於是人們說:這壹天首領放假,地獄無人看守,陰間的死者將沿著銀河之光重返人間。所以家家戶戶都放上河燈,是為了延續世間銀河之路,迎接先人。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鬼節”。
中秋節,俗稱亡靈節和七月三十日,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中秋節始於北魏,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這壹天,讓鬼轉世的習俗被時代繼承,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征。
在佛教看來,七月半是感恩父母成長養育之恩的日子。所以在中秋節,壹個人的死,壹個人的壹生,既能寄托對逝去者的哀思,又能讓人記住父母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