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秋季養生 -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由來已久。古代的元宵節是壹種怎樣的場景?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由來已久。古代的元宵節是壹種怎樣的場景?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正月十五賞燈的習俗。元宵節始於漢代,發展到唐代成為燈籠市場。

在唐朝,人們被禁止晚上在街上自由行動,但是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個例外。這天晚上,人們可以走出家門,隨便看燈賞月,玩得不亦樂乎。普通人欣賞花燈大多是為了好玩,而皇帝組織的活動則增添了壹些文化氣息。

唐中宗曾經舉辦過元宵節,數百名學者在燈會上寫詩。其中蘇味道寫了壹部代表作《正月十五夜》。有兩句話是這樣形容花燈市場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鎖。”從那時起,“火紅的樹和銀色的花”經常被用來形容節日期間燈火通明和熱鬧的場景。

盛唐時期,元宵觀賞的規模更大。唐玄宗規定每年元宵節前後三天為賞燈日,使得賞燈的氣氛更加熱烈。

在唐睿宗統治時期,在北京的安福寺外建造了壹個20英尺高的燈籠輪。燈籠輪是壹種類似寶塔的彩色燈籠。在巨大的燈籠樹上,裝飾著五萬多個五顏六色的燈籠。彩燈同時點亮,從遠處看真的像壹棵巨大的燈樹。燦爛的天空如白晝,真是壯觀。

白居易《正月十五》:“春風來海,明月在江頭。燈無處不在,歌無處不在。”

孟浩然《與張姜在薊門看花燈》:“薊門看火樹,疑是燒”,如此看來,唐代京中的花燈市場也是有區別的

胡璋《正月十五夜燈》:“千門不鎖,燈火通明,正月中旬遷都。三百妻袖舞,壹會兒天上寫字。”唐朝的人們經常邊欣賞燈籠邊唱歌跳舞。在燈光下,人們載歌載舞,盡情歡樂。

宋代的燈籠市場也很熱鬧。燈籠的種類很多,有竹的、鐵的、木條的、藤的、麥稭的、獸角的等等。燈頭可以紮成各種形狀,用紙、絲、紗、玻璃等密封。,並繪有圖案。

據《武林舊事·燈》記載,宋代最好的燈籠產於蘇州和福州。蘇州燈叫蘇燈。最大的Su燈直徑可達三四英尺,由彩色玻璃制成。燈上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栩栩如生,妙不可言。在所有的燈籠中,皇宮制造的自然是最豪華的。在宋代,皇宮裏有壹座琉璃燈籠山。燈籠山有五英尺高,上面擠滿了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可以移動。元宵節,巨大的燈山被安放在特制的彩色建築上,在燈光下如同水晶宮壹般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