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吳川風味飲食”
吳川蟛蜞汁價廉物美,清香可口,能下氣化痰,去積膩,助消化,是當地人極喜愛的佐餐醬品小食和調味品,也是饋贈遠方親友極富地方風味的珍稀禮品。吳川蟛蜞主要繁殖於吳陽的芷寮、限口和黃坡、中山沿海壹帶的灘塗或毗接的水稻潮田中。它形如小蟹,拇指大小,當地亦稱"黃鉗"。其種類較多,常見的根據其雙螯的顏色,分為"紅螯"、"白螯"兩類,制蟛蜞汁則以活動於潮田中的"白螯"汁味最佳,消食化積功效最強。人們把捕到的蟛蜞鹽腌壹兩天後,放進刻制有交叉紋齒的陶盆內擂研成漿,濾去殼渣後即成蟛蜞汁。將蟛蜞汁裝進瓦罌內,用灰泥漿密封罌口,貯放陰涼幹燥地方,過了壹段時間後,罌內蟛蜞汁發酵成熟,開封取食,濃香撲鼻,可令人食欲大振。
芷寮蟹
芷寮蟹產於廣東吳川縣吳揚鄉芷寮村,為蟹中上品,馳名中外。芷寮蟹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這種螃蟹的肉質極其鮮美,並有特有的“頂角膏”。打開芷寮蟹的蟹殼,可見壹層蛋黃色的蟹膏覆蓋在雪白的蟹肉上。煮熟後,蟹肉雪白,蟹膏金黃,入口,鮮美嫩滑,回味無窮。秋後之蟹,不但長得肥大,硬殼底下還會長出壹層軟殼,不但蟹肉蟹黃味美可口,那層軟殼更膾炙入口,令人百吃不厭。
麻通
吳川獨有的風味小食麻通形似香蕉,色澤金黃,入口酥脆,咀嚼無渣,香甜可口,是吳川傳統的名牌小食,在清朝已有制作。麻通是梅錄頭86歲老人陳華堂的祖傳絕藝,目前只有陳氏壹家懂得制作。制作麻通要精選香膠糯米,用人工搗成粉,再經炊、曬、火局、炸等工序,前後歷時十五日才能制成。由於選料難、工序多、制作復雜、利潤薄,陳家停止制作麻通已有幾十年。今年初在有關部門的熱心動員下,陳家決定重操舊業,讓麻通這壹吳川風味小食重出江湖,並在吳川市第三屆美食節上呈獻出來,讓祖傳絕藝發揚光大,也讓廣大市民品嘗到風味獨特的吳川傳統小食。在美食節上麻通的美味受到廣泛的好評。
蝦蟹粥
湯米分明,鮮甜香滑。在吳川壹帶享譽盛名,已經成為記憶中的壹道美味,許多常年在外地的吳川老鄉壹回到家都要上他家的總店吃上壹碗以解饞念。
白切雞
廣東不少地方有吃白切雞的習慣,但湛江人尤其喜愛白切雞,它是湛江人節曰加菜、宴客的第壹菜。本地人做白切雞壹重選雞,二重煮雞,三重配味。所選雞均為本地細骨農家雞,絕無用飼料雞和大骨雞;煮雞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配料用沙姜、蒜茸。本地之白切雞均肉嫩骨香,十分可口。
梅錄爛鑊炒粉
許多食家常用“梅粉勝廣河”這句話來贊譽吳川梅錄的街邊炒粉。 這是壹道很奇特的風景:壹人壹擔籮頭、壹筐米粉、壹只火爐、壹口爛邊缺口的鐵鍋,每曰都在市場角落、墟尾街頭擺攤開檔,食客圍在鐵鑊邊,或蹲或站著品嘗,津津有味,齒頰生香。
梅錄爛鑊炒粉之所以享有盛名,自有其 所在:壹、制粉必須選用香軟可口的上等白米。二、浸米時間要根據不同季節氣溫而決定長短。三、炊蒸粉皮時粉漿要薄,爐火要旺。四、切粉絲要細。五、炒粉是最關鍵的壹環,先下生油,再下豬油將蒜子爆香,即落粉猛火急炒,繼而下齊醬油、味精、白糖等適量配料拌炒熟透,再慢火烘粉至黃色,最後撒下蔥花或芫荽,即可上碟食用。
吳川“及第粥”
據介紹,吳川“及第粥”又叫三及第,用料中有豬肉丸,丸與元同音,比喻狀元;用料中有豬肝,用以比喻榜眼,據說本來是用牛榜的,但牛榜質韌、無味,故用豬肝來代替;用料中有粉腸,它本與探花無緣,但把它切成小段,再在外沿剞兩個刀口,煮熟後,也居然有點花樣。
還有壹些小吃:
吳川的各種小吃是不少食客追食的焦點。如粟米糕,用糯米和粟米制作,形狀像腩肉壹樣,涼吃才能吃出它的風味:糯軟,滑口;芋絲卷也是吳川比較常見的小吃,用料和做法都很簡單,主要原料為芋頭,將芋絲卷放進鍋裏用油煎壹下,就可以吃了,煎出來的芋絲卷金黃金黃的,吃起來有壹種香甜的感覺,還有吳川蝦球丸、吳川風味蝦煎餅、番薯餅、野生田艾餅、富貴雞等等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