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雲錦木機化妝手工編織工藝的傳承意義
南京雲錦具有豐富的文化和科學內涵,可以為中國的工藝史、科技史和文化史提供實證材料。清代康熙至嘉慶時期,南京織錦生產規模龐大,木織機3萬余臺,從業人員20余萬人,年產織錦百萬匹,產值3000萬兩白銀以上。光緒末年,織錦業開始衰落。1949南京解放時,全市只能生產四臺織錦織機。1954年,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南京雲錦,成立了雲錦研究工作組。65438-0957江蘇省政府批準成立南京雲錦研究院,是國內唯壹集科研、生產、展覽、銷售為壹體的專業機構。從1979發展到15加工工位,97臺織機,300多名對外加工人員。還開發了失傳多年的傳統品種妝花、妝紗、妝絲。2004年,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南京雲錦博物館成立。
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化妝手工編織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京雲錦木機化妝手工編織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是南京雲錦研究院的朱峰、周雙喜和江蘇漢唐織錦工藝的金文。省級傳承人是雲錦老藝術家朱峰的吳稀兒。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絲綢新品種不斷湧現,服裝面料更新換代加快,市場對雲錦的需求減少,年輕人因為雲錦學習周期長、勞動強度大而不願從事這項工作,化妝花手工編織技藝瀕臨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