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葉病是什麽?
玉米矮花葉病(MDMV)又稱矮縮花葉病、花葉條紋病、高粱紅葉病(SRLV),是世界也是我國玉米主要病害之壹。我國以華北、西南及西北地區局部為害較重,壹般損失3%~10%。寄主範圍廣,除為害玉米外,還能為害高粱、粟、稷等作物及多種禾本科雜草。
癥狀
最初在幼苗心葉基部細脈間出現許多橢圓形褪綠小點,排列成壹至多條斷斷續續的虛線,以後發展為實線。病部繼續擴大,在粗脈間形成許多黃色條紋,不受粗脈的限制,作不規則的擴大,與健部相間形成花葉癥狀。病部繼續擴大,形成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綠斑,變黃、棕、紫或幹枯。在氣候不利於病原時,呈現褪綠條紋,故稱花葉條紋。重病株的苞葉、葉鞘、雄花有時出現褪綠斑,植株矮小,不能抽穗、遲抽穗或不結實。在高粱上表現花葉、紅葉、紅條斑、矮化、枯心、局部壞死等癥狀(彩版五,24、25)。
病原
玉米矮花葉病毒(MDMV)為不規則長桿狀的顆粒,平均長度為653.67納米,直徑為17.3納米。致死溫度為55~60℃,體外保毒期為24~72小時,潛育期3~10天或更長時間。株系復雜,可分為MDMV-A、MDMV-B和MDMV-O3株系。
可用病液汁摩擦接種或用蚜蟲接種傳播。蚜蟲是此病唯壹的自然傳毒媒介。蚜蟲可隨氣流遷飛作長距離的傳播。傳毒力以麥二叉蚜、玉米蚜、禾縊管蚜較強。
發病特點
病原在多年生禾本科雜草上越冬。近幾年有報道,帶毒種子也是病害初侵染源之壹。蚜蟲吸食帶病雜草和帶毒種子長成的幼苗後即帶病毒,再到健苗上取食,即把病毒傳到玉米或其他寄主上。隨著蚜蟲數量的增長及遷飛,該病在田間擴散、蔓延,造成多次侵染,容易造成玉米的大面積受害。病害流行區由於雜草和種子帶毒率高,只要有發病環境條件再配合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極易使該病流行起來。1995年以來,壹些地方種植掖107、M017、8112、7922等自交系或以這些感病自交系培育的玉米雜交種,結果田間發病率高達90%以上,造成毀滅性損失。氣溫達到20~25℃時,有利於蚜蟲的遷飛與傳毒活動,如蚜蟲帶毒率高,田間毒源又多,有利於該病流行;當氣溫達到26~29℃時,對該病有抑制作用;較長時間的降雨對蚜蟲的遷飛,傳毒不利。
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早播移栽,能避病增產;麥行點播,育苗移栽,防病效果均好;及時中耕除草、培土保墑、適時灌溉、增施氮、磷、鉀復合肥,促使玉米生長發育良好,提高抗病效果。
(3)防治蚜蟲傳毒。采用三九壹壹或帶呋喃丹的種衣劑拌種,苗期施藥治蚜。
(4)清除雜草。減少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