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簡寫10字
中秋節的來歷簡寫: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
擴展資料: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