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和羊肉的故事?
據說這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傳下來的冬天不吃藥治病的習俗。
張仲景(150-219),本名仲景,東漢名醫,被後人尊為“醫聖”。張仲景著名的《傷寒論》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傷寒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的靈魂。張仲景不僅醫術非常好,為醫學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心地非常善良。
張仲景在長沙做過太守,後來退伍回到家鄉,正值寒冬。途中寒風凜冽,許多窮人面黃肌瘦,耳朵都凍僵了。張仲景看到這壹幕,心裏很不舒服。於是張仲景讓弟子們在壹片空地上搭起壹口大鍋,準備給這些凍得可憐的人們免費煮點驅寒藥。據說熬制的藥叫“祛寒椒兒湯”:羊肉、花椒和壹些祛寒溫藥壹起放入鍋中熬制;煮熟後,把羊肉和煮好的藥切碎,用面皮包好,做成“迷人的耳朵”的樣子。等到這些“迷人的耳朵”成熟後,再分發給窮人。吃了之後,人暖暖的,耳朵也在發燙。奇跡般地,半個月後,眾人的凍耳全部治愈。
熬過了冬天,老百姓深深記住了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為了紀念這位舍身救人的“醫聖”,在每年冬天的至日,人們模仿焦耳,用面粉做成了今天的餃子,這在當時被稱為焦耳或石平。後來,有壹個傳說,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不會凍壞妳的耳朵,所以每到冬天的至日,人們無論如何都要吃餃子,這個習俗壹直保留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