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有什麽區別
常說的半夏為旱半夏,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幹燥塊莖。辛溫,有毒。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主治痰濕水飲、胸膈脹滿、惡心嘔吐、痰多咳喘等病癥,常用量3~9g。
生半夏,為原藥材經揀凈雜質,篩盡灰屑入藥的生用飲片,悶潤後切片晾幹入藥者,稱半夏片。半夏生用辛烈毒甚,不宜內服,故處方中單寫半夏者,都指的是經過炮制後的各種制半夏而言,如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等。若需用生半夏入藥時,應特別註明。生半夏多供外用,舊時大多研末吹鼻,引涎以治暈厥、小兒驚風或喉痹腫痛;近來多外敷以消癰腫、除癭瘤、療癬癢等。
法半夏,又稱法夏、黃法夏、京法夏、京夏、京半夏。為生半夏用白礬、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後入藥者。毒性低,化痰作用強。法半夏燥性較和緩,除可燥濕化痰外,尚有調脾和胃之功,常用於脾虛濕困、痰飲內停之證,取其清痰化飲、理脾和胃之效。
姜半夏,又稱姜夏、姜夏片。為生半夏經水浸泡,漂至口嘗僅有麻辣味,與鮮姜、白礬同煮至透,取出晾至六七成幹,悶潤後切片晾幹入藥。姜半夏毒性已減,性偏溫燥,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適用於脾虛痰涎湧盛作嘔或寒痰咳逆者。
清半夏,又稱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為生半夏用白礬加工炮制後入藥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強,宜用於體弱多痰、寒濕較輕者。
仙半夏,又名仙露半夏。為生半夏用甘草、五味子、青陳皮、枳殼、枳實、川芎、沈香等14味中藥煎汁浸泡,待藥汁吸幹,再烘幹入藥者。仙半夏毒性降低,理氣化痰作用增強。
青鹽半夏,又稱鹽半夏。為清半夏用青鹽水浸拌,曬幹入藥者。青鹽半夏毒性降低,清熱化痰作用增強。多用於治療瘰癧痰核、梅核氣等病癥,可收消痰散結之功。
竹瀝半夏,為清半夏用鮮竹瀝淋灑拌勻,待竹瀝被吸盡,曬幹入藥者。竹瀝半夏清熱化痰止咳作用增強。宜用於胃熱嘔吐,或肺熱咳痰、黃稠而黏,或痰熱內閉、中風不語等證。
蘇半夏,又稱蘇夏。為清半夏再經加生姜、樸硝、甘草、皂角在水中浸泡取出,再用甘草、青鹽、黨參、川貝等進壹步加工,晾幹入藥。蘇半夏降氣化痰平喘作用增強,適用於脾胃不和,夜臥不安,或小兒食滯痰阻、咳喘嘔逆。
另外,還有醋制半夏、膽制半夏等多個品種。而水半夏和旱半夏是不同的兩種中藥,不能混為壹談。水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腫、解毒之功,用於治療頭痛、胃痛、腰痛、跌打損傷、乳癰、腫毒等,常用量0.3~0.6g。產量大,價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