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03-12麻黃根(整理)

03-12麻黃根(整理)

臨床藥王宋方

止汗之王麻黃根入肺經收澀固疆。

甘平味宜淺嘗止汗,適量內服外用。

說明中醫是治療汗證的首選。麻黃根有很強的止汗能力。它進入肺經,在肌肉表面行進。味澀,實能衛氣,固胃,收發竅。是斂肺固表止汗的重要藥物。常用於自汗、盜汗、神經性出汗。麻黃根臨床應用多為內服,但也可酌情外用。

性味歸經:甘、微澀、平。歸肺經。

功效:固表止汗。

適應癥:①用於自汗和治療盜汗。②用於汗證。

用法用量:煎服,3 ~ 9克。外用適量。

各種話語:

1.《名醫別錄》:“別流汗了,嶽夏是個雜粉撲。”

2.《本草綱目》:“麻黃發汗,驅不能制,根結止汗,效如沖擊。”

3.《本草正義》:“其根深入土中,...而表現自然尤為重要,故可從表面收而散之,其輕佻可收而歸於內部。抑制汗液是根的本性,所以可以不出汗,但可以不讓汗液逸出。這就是麻黃根有止汗能力的原因,也是有效的。”

面粉小麥,常用藥,味甘涼,入心經,益心氣,斂心液,止汗,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糯米須根益胃生津,解虛熱止汗,止汗力很弱,主要用於虛汗癥。

臨床應用麻黃根止汗能力強,對神經性出汗療效極佳。臨床上,麻黃常與黃芪、牡蠣同用,用於治療氣虛自汗,如牡蠣散(和記舉方);對於陰虛盜汗的治療,相當於熟地黃、當歸,如當歸黃流湯(《石蘭秘藏》);用於產後出汗,常與當歸、黃芪等配伍,如麻黃根粉。本品若與牡蠣共研細末,可用於治療各種出汗綜合征。

麻黃是常用的止汗藥,麻黃是辛溫解表的代表藥物。雖然同壹種植物的不同部位作用於人體後有相反的行為,但其機制是壹致的。

止汗藥是用來“散肺寒”的

第壹次知道“散肺寒”:在壹家藥店工作時,發現壹位有教師背景的醫生,處方中頻繁出現“麻根”,而對應的患者卻幾乎沒有出汗,讓人好奇。後來問老師,說“散肺寒”,讓人矛盾。壹味止汗怎麽能有“散寒”的功能?這個問題和那句“麻黃的發汗之氣無法控制,但根節的止汗作用和形體美壹樣有影響力,不可估量”壹樣讓人記憶深刻。

《驅肺寒》病例——治“咳”:後來發現醫生應用麻黃根多在治咳嗽。治療咳嗽,外用紫蘇、南瓜、百合、前胡、黃芩、紫菀、金銀花、枳殼、栝樓皮、陳皮。遇寒濕壅肺,尤其是久咳不愈者,常加淫羊藿、麻黃。這對藥,辛溫散寒祛濕,使肺歸清虛,咳嗽自止,俗稱“萬能因”

上述麻黃根用於咳嗽,必然有“收斂”之意。而壹次意外讓我對“散”這個字不知所措。藥店的麻黃根沒有及時補充,老師只好用“生麻絨”和“細辛”代替,讓我恍然大悟。第壹,“生麻纖維”和“細辛”沒有收斂的意思;其次,聯想《麻黃附子細辛湯》中的三味藥分別是肺(表)、腎和交通肺腎,所以這個替換說明麻黃根的“散”在肺(表)和交通肺腎之間,即散肺(藏)。這樣淫羊藿和麻黃組成的藥對,就類似於“麻黃附子細辛湯”,其中麻黃實為“散肺寒”,與淫羊藿配伍溫腎,所以交通少陰少月。

祛氣止汗發汗。

齊威布達的產生:齊威來源於脾胃,布達主要在肺。比如《靈樞·武威》“黃帝曰:魏瑩之行如何?高波說:谷始於胃,精微者先自胃二焦以灌溉五臟,別出二行,為保健康之道”;《靈樞·魏瑩·盛輝》“人患谷中之氣,谷入胃,布於肺。五臟皆患氣,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戚薇產生於脾胃,到達體表並隱藏肺布的腑臟。在體表的相關現象(如汗液)中,歷來對體表的這壹部分十分重視,即“肺防”或“表防”

衛氣在發汗止汗中的作用:氣能生津,氣能吸津。衛氣發汗也是辯證關系。《靈樞·本藏》說“衛氣者,故溫而分肉,充皮肉,養膚,通開合”。溫、飽、肥是氣機平穩防禦的象徵。在此基礎上,皮膚的“開口”會出汗出來,而“閉合”會停止出汗。在“脾胃→肺→痰”的路線上,白術作用於脾,黃芪作用於肺脾是典型的例子。《本草求真·卷壹》“生用黃芪可固表,無汗可泄,有汗可收。意思是表裏實為邪,故無汗可發,表裏實,故有汗可止。””(白術)書上說不出汗可以除汗,出汗也可以除汗...因為脾濕,妳會出汗,而脾健康會使妳容易出汗”,脾濕和脾健康直接影響戚薇的產生。

發汗是為了驅散衛的郁結,止汗是為了固表。外感熱證常用發汗法。因為“不通,逃不掉,所以是外感熱”,所以要透魏祛熱。虛汗證常用於補氣表衛,如玉屏風散、白術黃芪、防風散表衛,並幫助齊威傳播。多汗傷陽,常表現為多汗,導致虛汗。是由於衛氣過於分散,固攝不足,甚至脾肺陽衰,四肢冰冷。扶正護本法往往有利於衛氣,如吃粥湯益脾胃,或加補氣、人參、手術等藥物直接補氣。

汗與衛氣的關系離不開“脾胃→肺→痰”的路線。

麻黃的止汗機理

麻黃根節止汗和莖汗,看似功效相反,但機理在於散氣,只是“散”,輕重和部位不同。比如《本草》裏有壹句話:“妳知道它的根節和莖都是壹個東西,是通過太陽出來的,但出來不打結就很奇妙了。”

麻黃發汗,透表衛:麻黃發汗,是通過滲透肌肉的表齊威,將津液排出體外而形成的。如《本草顏回》引用李東垣的話,“以泄皮毛之氣,以切營之寒邪”,“以凈化肌表,泄防禦中之余邪;大傅玄,到營中去受寒抑郁。”正因為它能發散表氣,當表氣不太好或藥物太過時,就有耗氣傷陽的危險。

根節止汗散肺衛:麻黃根節止汗,不是因為它有澀味,相反,根節能散肺衛,從而達到固表止汗的效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明確提出“其性遍於全身,故能引諸藥於守備之點,固本之機”。再如《滇南本草》說,“根瘤止汗,表氣,固虛,清肺氣,利咽哽噎。喉哽是喉頭的梅核之氣,吞不下去,吐不出來。”思考其含義,說明氣可固,虛可固,是衛氣的結果。“清肺氣”和“利咽哽噎”說明麻黃根無澀味,但能宣肺氣,是散的產物。

比如麻黃根是壹種松而不澀的產品,這也體現在很多方劑的配伍上。有把根節和莖壹起用的,也有單獨用根節的。如《太平惠民和濟局治積熱洗心散方》:“治風熱上盛,頭暈頭痛,肩緊背緊,四肢心煩疼痛,熱氣上沖,口苦唇熱,咽喉腫痛,痰涎壅滯,鼻涎粘滯,煩躁不安,目幹目痛,感冒。”白術1份半、麻黃6份(河解)、當歸(去苗洗凈)、荊芥、白芍、甘草(焙幹)、大黃6份(包、燉、去面、切、焙幹)。對於細粉,每次取兩元,壹杯水,生姜薄荷,七分煎壹起,溫服。“對於只用根結者,如《本曹暉衍集草補馬尚黃》所附的三烏湯說:“治風寒外感,鼻塞,口齒不清,咳嗽痰多,胸滿氣短。用麻黃根節、去皮杏仁尖和生甘草搗碎。右檔壹劑,姜三片,蔥壹根,水煎。"

麻黃的莖節和根節都有衛氣作用,衛氣是發散的。只有它的莖是空心的,輕盈而清澈,善於透表;但根節飽滿,向上力弱,肺散。它們作用於衛氣部分,如生黃芪與炙黃芪的區別。分散的力量,如桂枝、肉桂,偏向於“行”和“守”。因此,麻黃因宣表衛而達到發汗的效果,而麻黃根瘤則因宣肺衛而達到止汗的效果。

生物活性

降壓作用麻黃根中的生物堿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降壓作用,其中大環精胺生物堿是主要有效成分。以麻黃根B為代表的降壓活性單體,研究麻黃根的降壓機制。結果表明,麻黃根B的降壓作用主要是通過神經節阻滯實現的,與血管緊張素無關。

降壓作用酪氨酸甜菜堿由日本學者Tamada首次從麻黃根中分離得到。藥理實驗表明,酪氨酸甜菜堿對大鼠有降壓作用,與麻黃堿相似。

止汗功效麻黃根經過肺經,運行於全身肌肉表面。它有澀味,實際上可以衛氣、固胃、收發竅。是固表斂肺止汗的重要藥物。臨床上常用於自汗、盜汗、神經性出汗。。以麻黃根的超臨界提取物為研究對象,探討其生物活性。發現麻黃根超臨界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止汗活性,其止汗機制是通過改變汗腺細胞的形成,從而減少汗液排泄來實現的。研究了麻黃和麻黃根的不同藥理作用。發現麻黃根有止汗作用,其中所含的生物堿能抑制低熱和尼古丁引起的出汗。

降低心率的作用靜脈註射麻黃堿A、B、C和D對大鼠心率有影響。結果表明,靜脈註射這四種生物堿均可降低大鼠心率,其中麻黃堿B的作用最強。靜脈註射麻黃堿B可降低Wistar大鼠和自發性高血壓大鼠的心率,呈劑量效應關系。麻黃堿A和麻黃堿B也顯示出類似的降低狗心率的活性。

抗腫瘤作用研究表明,麻黃堿B具有較強的體外抗腫瘤活性,並在壹定程度上抑制HeLa宮頸癌細胞、SGC-7901胃癌細胞和HepG2肝癌細胞的生長。

消炎作用?麻黃甲素和麻黃乙素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其機制是麻黃甲素和麻黃乙素抑制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和白細胞介素-1( IL-1)的轉錄。麻黃寧通過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細胞轉錄因子-κB( NF-κB)和p38絲裂原活化蛋白磷酸化(MAP)激酶,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麻黃寧的抗炎作用優於麻黃寧。

麻黃根提取物還能刺激呼吸,增加呼吸幅度;削弱離體和孤立蛙心的收縮力,擴張蛙後肢血管;腸平滑肌和子宮平滑肌收縮。

臨床上,麻黃常與黃芪、牡蠣同用,治療氣虛自汗,如木梨散“和肌居方”;治陰虛盜汗,常與熟地黃、當歸同用,如當歸黃流湯“石蘭米倉”;治產後汗出,常與當歸、黃芪等同用,如麻黃盛慧芳。麻黃根、牡蠣* * *共研細末,敷於身,可治各種汗證。在討論麻黃不同部位的藥效差異時,發現麻黃根具有斂汗固表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表虛自汗、陽虛自汗、產後出汗、陰虛盜汗等,主要用於各種虛證。郭等人發明了臍貼,有助於治療自汗、盜汗。該貼劑具有顯著的止汗效果。林清建等研究止汗合劑對骨科手術後氣陰兩虛型汗證的療效,發現麻黃根具有良好的收斂止汗作用。許等將麻黃與麻黃根配伍,可減緩麻黃的發汗作用,治療虛喘出汗。運用吳健的涼茶方中的固表斂汗法治療盜汗,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了中藥麻黃的平喘作用。研究發現,麻黃根具有緩解支氣管痙攣、降低氣道反應性、消除氣道炎癥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且不良反應少,臨床療效好。

研究了麻黃根對減少皮膚皺紋的作用。發現治療組中年輕人和老年人有顯著性差異,發現麻黃更適合改善年輕人的皮膚皺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