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必吃的美食,好吃不貴,味道真的杠杠的,妳吃過哪些北京小吃呢?
老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壹道美食,是老北京著名的傳統小吃之壹,用豌豆粉和黃豆粉混合蒸熟,卷上豆沙餡,再滾於炒豆面中成型,成品紅、白、黃三色分明。因為最後的制作工序需要裹上黃豆面,就像郊野的野驢撒歡打滾兒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驢打滾兒。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壹,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制作時將蒸熟的黃米面外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皮,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卷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北京烤鴨這種美食的名聲名揚海外,問外國人北京有什麽好吃的?他們想到的第壹個食品壹定是這個,這道菜的歷史非常的久,需要炭火慢慢的烘烤,原料也需要精挑細選,他在以前是皇宮裏
面的皇親貴族才能吃的,他肥而不膩,外酥裏嫩,非常的好吃。
烤鴨是享譽世界的北京著名菜式,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裏嫩,被譽為“天下美味”。如今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是北京的烤鴨兩大流派,“天下第壹美味”,北京烤鴨被譽為北京飲食的代表菜,以全聚德為代表的掛爐烤鴨,以便宜坊為代表的燜爐烤鴨,選用北京填鴨為原料,經過數道工序後入爐烤制而成,成品金黃油亮、幹松酥嫩,吃的時候,用烙好的薄荷葉餅抹上甜面醬。
蕓豆卷蕓豆卷是北京特色糕點。這是壹種用蕓豆豆沙制作而成的糕點。其色澤雪白,嘗起來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相傳,某日,慈禧正在歇涼,忽然聽到響亮的銅鑼聲。便問身邊人這是在做什麽。當差的回復道這是在賣蕓豆卷。慈禧便將此人叫進來,然後嘗了口蕓豆卷,直呼好吃。於是便讓此人留在宮裏,專為她做小吃。
麻醬火燒鹹的火燒,牛街有壹家火的上電視了,是傳了幾代人的。北京的麻醬火燒還是去幾個老字號裏買吧,其他店鋪的、飯館的,我都覺得不好吃,不是麻醬味不夠就是層數不夠多,要麽就是長的像火燒掰開像個發面餅。
炒肝炒肝有百余年的歷史,是北京傳統早點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湯汁油亮、蒜香撲
鼻、肥而不膩、稀而不懈的特點。因為炒肝的肝和芡汁能夠均勻分布,正宗的炒肝吃法
也是不用任何餐具,用壹手托著碗底轉著圈嘬。
門釘肉餅那叫壹個香氣四溢滿口流湯。早在八十年代,王府井後街有個北京美食壹條街,就是在晚上擺出壹溜攤位賣老北京小吃,炒肝、驢打滾、肉火燒、門釘肉餅等等很多種類,每次出差總要光顧其中,壹飽口福,其中的門釘肉餅有巴掌大小,很厚實,在滾燙的鍋中就滋滋啦啦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皮軟肉香爛流計,印象老深了。
雖然老北京的小吃基本上都品嘗了,但只有這個門釘肉餅令人難忘,它的名字開始有些奇怪,也沒有吃出釘子啊?原來是個頭象城門上的大門釘。以後再去北京,王府井美食夜市就換了很多外地人,多了許多燒烤類,老北京的小吃也沒那麽地道了,這時的我己轉戰其它地方尋覽老北京小吃己不限於那個給外地人吃的地方了。
面茶很多人都以為北方人的早餐就是饅頭和油條,好壹點的就是吃面條,但是事實上,北京人
還是很講究的,這種小吃就是他們的早餐,是壹種看起來像粥壹樣的食品,非常的有營養,它
裏面加有芝麻醬,香油和花椒聞起來非常的香。
褡褳火燒因其成型後酷似腰帶上裝財物用的“褡褳”而得名。火燒皮薄餡大,色澤金黃,外焦裏嫩,鮮美可口。制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後,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條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艾窩窩艾窩窩是北京特色美食。主要原料有江米,白糖,芝麻,核桃等。是道好吃的甜食。明朝萬歷年間內監劉若愚《酌中誌》有這樣壹句話:“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 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可見,在明朝就有了艾窩窩。
相傳,明朝儲秀宮中的嬪妃吃慣了山珍海味,想換新口味。某日,儲秀宮中的回族廚師,從家中帶來了常常食用的“艾窩窩”,正在廚房吃的時候,被壹名宮女看見。宮女嘗後,覺得非常好吃,於是便帶給皇後。皇後食用後覺得非常好吃,便下令讓這位廚師做這道美食。從此,這個艾窩窩就出名了,流出宮外,壹下子就身價百倍,名動京城,成為京城有名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