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
土家語屬於漢藏語系土家語支藏緬語族,也有人認為屬於藏緬語族中非常古老而獨特的語言——緬彜語支。絕大多數人講漢語,只有少數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國家文字,目前使用的是1984創建的拉丁文字。通用漢語。祭祖,信多神。
文化禮儀
土家族愛唱民歌,有情歌、哭嫁歌、搖擺歌、勞動歌、菜歌等。擺手舞、酉陽民歌、酉陽古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酉陽縣65438+萬人跳搖擺舞2065,438+00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2065,438+01∽2013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甜鐘舞”和歌舞“茂谷寺”。樂器有木葉、東東魁、打人佬等。
土家族傳統節日有:吃年節、示巴日、趕年、牛王節、花神節、洗神節等。
禮儀主要包括:見面時互相問候,到了家裏要熱情好客。如果大年初壹有去土家人家做客,主人會拿出雪白的糍粑來烤。當兩面金黃時,將它吹幹凈,填入白糖或蜂蜜,雙手奉上。有些地方的招待客人糍粑還是有點講究的,就是把烤好的糍粑給客人後,客人不準吹灰,要拿就咬。這時,主人會把它搶回來,吹幹凈,蘸上糖再給客人。
日常飲食習俗
除了米飯,土家族的日常主食是最常見的壹種,主要是玉米粉,還有壹些米飯拌在鍋裏或者用木甑蒸。有時候我也吃豆飯,就是綠豆、豌豆和米飯壹起煮著吃。粑粑和團香也是土家族的時令主食,有的甚至吃到栽苗。過去,紅薯在很多地區壹直被視為主食,入冬後在壹些地區仍是常備食品。土家菜的主要特點是酸辣。民間家家都有腌制酸菜的酸菜壇子,幾乎和飯菜分不開。酸辣椒炒肉被認為是美味的。辣椒不僅是壹道菜,也是每頓飯都離不開的調味品。比如在移栽季節,早上要加壹頓“早產”的飯,多是糯米團子或綠豆粉之類的零食。據說吃湯圓為“過早”的飯意味著豐收和好運。土家族也喜歡吃油茶湯。
節日、禮儀和飲食習俗
土家族人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是春節。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把年豬殺了,染紅染綠,曬幹做成綠豆粉,煮米酒或者吸酒。豬肉菜是土家族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壹道菜。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被稱為“社會日”,在這個時候妳會吃壹頓社會餐。端午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最受歡迎的食物之壹。重陽節玩粑粑,女兒“坐月子”送粑粑,修房子的時候把粑粑扔到房梁上。節日裏給親戚朋友的禮物壹般是交換的。除了糯米粑粑,還有高粱粑粑、小米粑粑、玉米粑粑。臘肉是土家族的頭等菜。冬天至日過後,用大塊豬肉。
用鹽、胡椒粉、五香粉腌制,掛在炕上,在柏枝地裏燒,熏。壹般來說,請客人喝茶就是吃油茶、糯米或湯圓、荷包蛋等。湖南湘西土家族喜歡用肉蓋碗,就是在碗口蓋壹大塊肥肉,下面是瘦肉和排骨。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誠意,客人的肉要切成大塊,酒要裝在大碗裏。無論婚喪嫁娶,蓋房子等紅白喜事,都要辦酒席。壹般習慣是每桌九碗、七碗或十壹碗菜,沒有八碗、十碗桌。因為八碗桌叫勺吃花席,十碗十與石頭諧音,都被認為是對客人的不敬,所以避八避十。土家族設宴水桌(只有壹碗煮肉,其余都是素菜,多在官期前後)、宴桌(有海鮮)、酥扣桌(有壹碗米粉或炒面做的酥肉)和五品四襯(四盤五碗,都是肉菜)。坐的時候,座位分輩分,有老有少,菜擺放有序。土家族的飲酒,尤其是在節日或招待客人時,必不可少。其中以糯米和高粱釀造的甜酒和雜酒較為常見,度數較低,口感純正。
祭祀飲食習俗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他們每年過年都要給祖先大拜,初壹十五也要小拜。祖先食物有豬頭、餃子、粑粑、雞鴨、五谷雜糧。每次飯前,有人用筷子在飯上夾少量食物默哀,表示先請已故的祖先吃飯,然後才開始吃飯。農歷六月初六,各村要設波堂,在波堂前擺放豬頭、水果等祭品。十月,十月初壹祭冬,宰雞鴨設宴。此外,土家族還崇拜竈神、土地神、五谷神、貘神,建房時還會祭祀魯班。除了酒和肉,他們還想要壹只公雞。
典型食物
土家族人喜歡吃粑粑臘肉、油茶、白胡椒等食物。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常與包谷燒酒壹起上桌;團香是壹種土家族風味的小吃,用糯米炒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招待客人。綠豆粉(米粉),由大米綠豆等原料制成;炒年糕又稱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和大豆為主要原料油炸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