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醬油瓶卡通

醬油瓶卡通

朋友的孩子小劉,兩歲半。我媽媽最近頭疼。她展示她的圖畫書,但他沒有集中註意力。她還沒讀完書裏的課文,孩子就急著把音量關小了。

不僅如此,這位母親還發現孩子很難從頭到尾完成壹件事。比如孩子在玩積木,被壹個聲音吸引,馬上放下玩具和別人壹起玩。媽媽很疑惑:孩子這樣的行為是註意力不集中嗎?

如果回到孩子的時代,我們會發現,孩子小的時候,專註的時間本身就比較短。

專註力與大腦發育和孩子年齡有關。兒童的專註力主要與大腦額葉的發育有關,大腦額葉要到成人25歲才能完全發育成熟。

成年人持續的註意力集中大約持續40分鐘,而兒童的大腦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年齡越小,專註的時間就越短。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因為壹點小事就哭,但是當我們和他們好好聊聊天,或者給他們壹個有吸引力的玩具,他們很快就會轉移註意力,不哭了。

這是很正常的心智模式,也是小孩子小小年紀的認知特點,所以這種情況其實並不是註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現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集中訓練課程,訓練方式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通過親子遊戲互動,體能訓練,甚至桌面遊戲,口號可以提高孩子的專註力。

這些集中培訓課程的質量因機構而異。美瑤老師認為,這種訓練如果能著眼於孩子的能力水平,給予適當的、有趣的挑戰,可能會有壹定的效果。但保護孩子的專註力比訓練孩子更重要。

1.孩子天生專註力。保護專註力比訓練更重要。

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和腦科學教授陳郁曾經做過壹項著名的註意力研究。

他邀請了40組1 ~ 1.5的家長和孩子,在他們的頭上戴上眼動追蹤器。通過監測父母和孩子的眼球運動數據,研究人員探索了不同互動模式對嬰兒專註力的影響。

工作人員在實驗中發現,兒童在獨立探索玩具時,眼球運動和手部運動都非常專註,專註力很強。

然而,許多父母會不由自主地拿起玩具,指導孩子如何玩耍,並熱切地期望孩子也這樣做。

這項研究令人驚訝的是,家長積極“引導”孩子,並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專註力的發展。

研究人員從鏡頭中可以看到,每次家長“指導”的時候,很多孩子的目光都會飄向其他地方,比如父母的手臂和肩膀,對父母教的動作也不專心。當輪到孩子們自己玩的時候,他們的註意力不再集中在玩具上,所以很難再把註意力集中在被打斷的註意力上。

所以,專註是壹個持續的認知過程。孩子探索事物時,思維高度集中。他們生來就有這種集中註意力的能力,而且他們願意這樣做。

家長學會做壹個觀察者,適當退出,讓孩子的專註探索成為壹種思維和行為習慣。從小保護孩子的專註力,遠比主動訓練更有效更深遠。

2.壹心二用不是高效學習,反而會影響專註力和大腦發育。

專註的對立面是分心。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曾經指出: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孩子能集中精力同時做兩件甚至更多的事情,孩子的學習效率是不是更高?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有壹心多用的經歷:壹邊打電話或者用手機發信息壹邊做飯,等菜端上桌的時候,卻發現忘記放鹽了。

早上出門的時候,很匆忙。為了抓緊時間,我只能同時做幾件事。當我鎖門時,我發現我忘了帶鑰匙。

當我們拍拍自己的額頭,感嘆腦袋“生銹”的時候,正是因為壹心多用,大腦無法集中註意力,影響了工作的進度和效率。

研究指出,如果我們同時使用大腦的多個部分,身體會自動將血液分散到這些區域,但大腦會變得遲鈍。

所以,專註力就是排除雜念,壹次只做壹件事。

例如,壹名消防員撲滅了壹場火。如果水槍對準起火點,集中火力很容易滅火。但如果壹把水槍分成三根水管,同時在三個火點滅火,效率自然會降低。

了解了專註力的幾個誤區,下面我們來分析壹下孩子真正缺乏專註力的原因。

說到“專註”,很多人會把它和“註意”聯系在壹起,在中文裏字面意思是壹樣的。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而是相互促進的。

英語中的“專註”和“註意”這兩個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地理解這兩個意思的區別。註意在英語中是Attention,指的是廣泛的註意;concentration的英文會翻譯成concentration或focus,意思是專心。

專註力和註意力的關系,我們可以舉個形象的例子,就像拍照壹樣。要拍出好照片,我們需要做兩件事:

A.拍張照。世界上的壹切都是美好的,妳為什麽獨自選擇了這壹幕?因為它成功引起了妳的註意。

B.專註。取景和構圖只是第壹步,還需要能夠準確對焦才能拍出好照片。

在這個過程中,A代表孩子的註意力,B代表專註力。就像壹張好照片需要先看再對焦壹樣,在孩子認知的過程中,需要註意力作為基礎,才能集中註意力。

2.孩子在0 ~ 6歲時,會經歷註意力和學習方式的兩次轉變。

孩子的註意力發展在不同階段是不壹樣的,所以學習風格也不壹樣。

壹個0 ~ 3歲的孩子,是無意識的學習者。

在生命的前六年,兒童有壹種特殊的心智模式,蒙臺梭利博士稱之為“吸收心智”。

孩子有壹種超強的觀察細節的能力,他們甚至能看到我們很多成年人不需要觀察的細節。

我的孩子現在3歲了。幾個月前,我們在看繪本的時候,看到了梵高的壹幅畫:《星空》。我會首先註意到星雲,藍色的激流,或者左邊明顯的黑色。但是對於孩子,我發現他們更能觀察到微小的細節。

他們的眼睛就像照相機,哢嚓壹聲,就把整幅畫吸收進去,進入大腦。而如果此時附近有其他聲音,註意力會立刻轉移到另壹個“刺激”上。

所以從0歲到3歲,他們的“無意識註意”是占優勢的,這是他們註意學習的方式。他壹生所經歷的壹切都被他吸收、內化,使他成為壹個獨壹無二的人,為日後的全面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B.3 ~ 6歲,有意識的註意開始萌芽。

到了孩子3到6歲的時候,他們還在吸收心智,但不同的是,孩子逐漸有了自我思考,有意識地關註周圍的事物。

在吸收環境的同時,他會有自己的看法,也可能會質疑,提出自己的選擇。他們會開始有意識的思考:我喜歡什麽?我想做什麽?他們會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專註於自己的興趣愛好。

當孩子被壹個物體吸引時,註意力開始集中,身心的運作就會形成專註力。專註力的持續時間與孩子大腦的發育有很大的關系。對於幼兒來說,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專註的時間就更短了。

我們會看到,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專註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堅持的範圍彈性也會增加。能否長時間集中精力做壹件事主要看:

A.生活中的事情是否能足夠吸引孩子的註意力。(這個東西好玩嗎?)

B.生活中的事情有趣嗎,有挑戰性嗎?這個東西是不是太簡單太無聊了?還是太復雜太令人沮喪?)

C.孩子長期以來有專註力的好習慣嗎?(成人互動模式是否主導太多?)

當孩子全神貫註地玩高大的積木時,妳會這樣做嗎:

A.對孩子說:“寶寶渴嗎?喝點水!”然後把水杯遞給孩子。(項目幹預)

B.這孩子流鼻涕。抓起紙巾在他鼻子上擦。(物理幹預)

C.“我們建壹座大城堡吧!”(提供建議和領導活動)

D.“寶貝,這個積木是什麽顏色的?紅色用英語怎麽說?”(教學指導)

每當孩子即將進入自己的專註力世界時,我們自以為的“愛、陪伴、引導”就會壹次次打斷孩子,大腦中的神經通路就會被切斷、停止。長此以往,他們將不再容易集中註意力。

如果壹個小學生和壹群幼兒園的孩子壹起踢足球,他很快就會覺得無聊。缺乏挑戰性會失去參與的樂趣,更別說專註的玩了。

但是,如果他和壹群同齡的孩子,甚至是大壹點的孩子壹起踢球,他的體能和社交困難就增加了,他很快就喜歡上了踢球。孩子們專心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將球踢入對方球門。適當的挑戰可以讓孩子保持專註!

我們還需要考慮睡眠對孩子專註力的影響。保證充足的優質睡眠,對孩子白天專註、持續的認知活動有重要影響。

正如卡斯卡頓博士所說: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可以優化大腦和身體的功能,如果長期缺乏壹定量的睡眠,身體就會陷入惡性循環。就像壹臺機器,長時間開機工作,CPU過載,就會導致機器發熱,甚至死機,甚至燒壞。

睡眠是為了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睡覺時,大腦回顧白天發生的事情,修剪不常用的信息,騰出更多空間,加強常用信息的神經通路,自動整理和鞏固記憶。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前壹天沒睡好,起床後很容易起不來。起床會影響孩子情緒的健康穩定發展,也不利於孩子白天的專註學習。

有學習障礙、註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或自閉癥譜系障礙(ASD)的家長和孩子將面臨更多挑戰,因為這些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註意力。他們缺乏集中註意力的能力,註意力分散,甚至有沖動或過度活躍的行為問題。

專註力是孩子學習和工作成功的關鍵,會對他們的壹生產生重要影響。如果缺乏專註力,會導致孩子身心失衡。

註意力不集中會導致孩子無法完成結構化或有針對性的活動,比如照顧自己、做家務、做作業等。

我家孩子兩歲半剛入園的時候,因為不會扣扣子,怕別的同學笑話,就哭了。

後來老師很耐心的教孩子,學校環境也提供了紐扣衣架(壹種蒙特梭利教具)讓他練習扣扣。看到幼兒園學習的老師發來的照片,他在練習的過程中真的很專註!

壹段時間後,他不僅能自己扣扣子,還能幫新來的小朋友扣扣子。專註的結果就是讓他原有的恐懼自卑的心理空洞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驕傲。

如果孩子註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總是壹知半解,就跟不上學習的進度。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找不到樂趣,容易放棄。

註意力差的孩子往往被認為“不聰明,不努力學習。”這在壹定程度上否定了孩子自身的能力,導致孩子學習興趣大打折扣,惡性循環。

專註力差的孩子會很容易被壹點小事影響,很難約束自己讓自己專心工作,自律性也差。如果不能長期尊重學校和社會秩序,“熊海子”長大後需要更多更大的挑戰來適應社會和集體生活,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0 ~ 6歲,專註力的培養是為孩子將來成為活躍的思考者打下基礎。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創造壹個環境,幫助孩子達到“心流狀態”,有更高的專註力。

妳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看壹本有趣的書,書中的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以至於時間過了很久,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壹片漆黑。這種超級狂喜,超級專註,就是“心流狀態”。

1.“心流狀態”是最好的專註體驗,是極好的精神享受。

“心流”壹詞最早是由著名的積極心理學家米哈裏·奇克爾森提出的,他認為:

我曾經有過很多和0 ~ 3歲兒童壹起工作的經歷,我對壹個名叫田甜的兩歲小女孩印象深刻。那天,她在學校做了壹個蒙特梭利手術。

所謂的裱糊工作,就是蘸壹些切好的紙片(三角形、圓形等。)用小刷子在膠水中,將它們粘貼在另壹張小卡片上,最後用專用布按壓,去除多余的膠水。

在整個粘貼過程中,田甜非常專註,粘貼了壹張又壹張小卡片,壹張***8張,直到所有的卡片都用完。

她對工作如此忘我,甚至都懶得去擦額頭上的小汗珠。看完小卡片,她如釋重負地笑了,拿著卡片壹路小跑向我:老師,妳看!我發了!

這種忘我的專註,伴隨著興奮、快樂、充實,就是心流的狀態。

2.營造有序的環境,有利於更好的集中註意力,促進心流狀態的產生。

我們可以通過創造環境來幫助孩子們更容易地達到高度集中的心流狀態。我們成年人有壹個體驗:在嘈雜的環境中不容易集中註意力,但在安靜的咖啡廳或書吧裏,我們可以壹下子集中精神看壹本書壹個小時甚至更久。

差距在於不幹擾專註的有序環境。

我家孩子兩歲的時候,特別喜歡玩高積木。但是因為積木數量多,往往是壹個地板,壹個沙發的縫隙。有時候找不到想要的積木,急得想哭,註意力集中時間特別短。

後來我調整了壹個方法:我只是給孩子提供了壹個專門的“工作墊”,孩子可以專心玩積木將近1個小時!

理想的工作墊應該是素色的。如果色彩鮮艷,甚至有很多卡通形象,會分散孩子的註意力。每次孩子們玩高高的積木,我都會對他們說:我們給積木找個家吧!讓孩子們把所有要用的積木都集中在墊子上。

當我們的眼睛有效地集中在墊子上時,我們的效率就會提高,我們的精神也會更加集中。當我們完成心中的壹座“城堡”時,我們的孩子也會感到由衷的愉悅!忘掉我的專註狀態,自然就好了。

3.把握挑戰和技能的黃金比例,讓學習更專註,更有趣。

為了達到最高的專註度,難度系數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孩子的學習也是如此。這意味著我們要善於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給他們提供相對困難的事情去做。這與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有許多相似之處。

就像我們玩遊戲,當我們是新手的時候,能力比較低,技術也不熟練,所以遊戲的關卡設定難度也比較低。這樣壹來,能力和挑戰就是黃金比例,我們很容易覺得有意思,想繼續玩下去。

隨著我們不斷的練習,我們的能力提高了。如果挑戰不變,很多人會覺得沒意思。而如果難度系數壹下子翻倍,妳就會感到壓力和焦慮,從而導致放棄學習。

因此,我們可以說,學習的最佳狀態是壹種超過孩子現有能力水平所能達到的狀態。在這個區間裏,我們最有可能達到專註心流的狀態。

4.培養孩子的意識和控制感,會產生源源不斷的流量,有超高的專註力。

關於兒童專註力的培養和保護,蒙臺梭利博士曾經指出:

簡單來說,就是創造壹個讓孩子有事做的環境,壹個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事情的環境。

A.“請幫幫我,讓我自己來!”獨立的孩子更有控制感,更容易達到無私的專註。

專註是壹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我家孩子1歲的時候,剛學會走幾步。我給孩子提供了壹個手推車,結果他幾乎花了壹整天的時間練習如何借助嬰兒車移動自己!

孩子完全做到了忘我的專註,這不是別人教的,而是他內心的自我驅動,他完全享受控制自己和當下的感覺。在練習學步的過程中,他逐漸學會了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平衡身體,走向另壹個全新的獨立裏程碑。

B.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狀態,他們會自我糾正,達到專註的狀態。

除非壹個人學會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否則他無法達到專註的狀態,更別說成為壹個完整的人了。如果能幫助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緒和狀態,那就是幫助孩子培養專註力。

有壹次,孩子試著拼了好幾次拼圖,最後幾塊怎麽放都放不進去,嘴就像醬油瓶壹樣,發脾氣了。我輕輕地走過去,說道:

——“妳覺得有點生氣。妳已經試過很多方法了。為什麽不能放進去?”(幫助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緒)

——“讓媽媽試試!”(給孩子示範)

在我示範了幾次後,孩子接過拼圖,開始專心的重新拼起來。我發現孩子壹直犯錯誤的地方,我們不需要特別指出。經過大人壹兩次的觀察和示範,他就能自己修正,直到他們認為完美為止。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註意力自然地聚焦在壹起,身心融為壹體,高效運轉,內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自信。

睡眠有助於孩子良好的身心發展,也是孩子專註力發展的重要基石。父母有責任規劃孩子的睡眠時間,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來評價孩子是否能有效的讓自己冷靜下來。這裏有壹些幫助孩子獲得良好睡眠的好方法:

1.嘗試“睡前儀式”,培養壹個專屬的孩子。可以是洗澡,讀故事,換上柔軟的睡衣。這些儀式可以給孩子壹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要睡覺了!

2.睡前30分鐘調暗燈光,拉上窗簾。昏暗的光線會加深孩子對褪黑素的分泌,減少幹擾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入睡。

3.白天增加運動量,避免長時間午睡。如果孩子睡眠時間過長,白天又沒有足夠的運動,必然會影響孩子晚上的睡眠,如果困在某個情境中,就會變成壹個令人厭惡的循環。適當控制孩子白天的睡眠時間,可以讓孩子晚上更容易入睡。

在我們陪伴孩子的時候,盡量做壹個積極的觀察者!積極就是不要過多幹預孩子的遊戲;積極意味著我們不接電話;積極意味著我們不會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孩子的想法;積極就是在孩子遇到真正的困難時,給予及時的幫助和示範。

1.自願選擇是孩子專註力形成的永動機。

在和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他們會告訴我們他們想做什麽,怎麽做。當這個遊戲是由孩子自己發起的時候,他們會更有專註力和意願。他們忠於自己的內心和選擇,並充分享受其中。

2.不打擾意味著更高階段的引導,有助於孩子專註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全面發展。

無為而治是父母境界的更高層次。和孩子在壹起,但做的不多,需要大人有更敏銳的觀察力和自制力。然而,這種方式會產生壹個更容易集中註意力的孩子,並且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每次我們給孩子不必要的幫助,就剝奪了他成長的機會。

蒙臺梭利說,專註是身心的統壹。它讓我們全身心地沈浸在壹件事情中,不受外界幹擾。

當孩子能夠集中精力做壹件事的時候,他們的需求就得到滿足。孩子會把註意力放在自己能完成和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上。

要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家長需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我們還需要創造壹個環境,幫助孩子擺脫不必要的幹擾。我們需要努力控制自己,不做不必要的幫助,不要讓自己成為塑造孩子專註力的絆腳石。孩子跟著自己的心去做事,就會感受到專註流的美好。他們會明白,能夠專心做壹件事是多麽幸福的壹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