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跟著蘇東坡吃大魚大肉!
蘇東坡,壹代文豪,堪稱北宋文藝界的代言人。現在在百度裏隨便輸入蘇東坡的詞條,就會得到以下信息: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但是,蘇東坡在民眾中的形象並沒有那麽刻板。反而因為他擅長文藝,擅長烹飪,幽默豁達,給後人留下了壹個暖心可愛的大叔形象。
文字能散發出玫瑰般的芬芳,能把世間的事物升華成璀璨的星辰,從而流傳千古。同樣,面對饕餮盛宴,蘇東坡的文化吃法也不叫吃,叫美食。
以書為翼,讓我們帶著這樣壹個有趣的靈魂,穿越到幾千年前,穿越他的美味廚房。
以蘇東坡的風格,如果能和他共進晚餐,應該不會請我們吃:清蒸羊肉、清蒸熊掌、清蒸鹿尾、花烤鴨、燒雞、燒鵝、紅燒鹽水鴨、醬雞、松花小肚、臘腸等等。壹個太貴,壹個太俗。
因為他是獨壹無二的蘇東坡,他飯桌上的菜,壹定會綻放出和詩壹樣的魅力。
1:紅燒肉、東坡肉;
洗幹凈鍋,沒水,柴火抽不起。
不要等他熟了再催他,熱度夠了他就美了。
黃州好豬肉,價格便宜如糞土。
妳不肯吃,窮人不懂做飯。
早上起來打兩碗,滿滿的,根本不用擔心。
——《豬肉頌》
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蘇東坡因身陷五臺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代)。當時社會上以羊肉為主,黃州閉塞貧窮,老百姓吃不起羊肉,也不知道豬肉的烹飪方法。蘇東坡上任後,親自上演了壹場歡樂廚房秀:鐵鍋大竈,小火慢燉。壹頓好吃又便宜的飯,靠親身實踐傳授給百姓,後來演變成肥而不膩的東坡肉,於是有了這樣壹首《豬肉頌》。
如今,在蘇東坡的家鄉眉山,隨處可見街邊小店出售的東坡肉。歷史再次證明,店面招牌再浮誇,也比不上有內涵的文化品牌。
2:水煮魚
還是在黃州,因為土地在河岸上,黃州盛產水產。蘇東坡在黃州時,寫過《烹魚之法》壹文:
“在黃州,自己做魚就不錯了。方法:用新鮮的鯽魚或鯉魚在冷水中處理魚。如果把鹽放進教室,可以用蒓菜寫字,但還是泥。蔥白數梗,不蓋,煮。姜、蘿蔔汁、酒各壹點,三者等量,拌勻。等熟了,吃橘子皮就好吃了。”
內容很詳細,基本相當於壹個菜譜。但至今仍在湖北長江流傳的“河水煮魚”的做法,與幾千年前蘇東坡的做法如出壹轍:將鮮魚收拾幹凈,將魚切成刀,放入沸水鍋中用小火燜煮,鍋內同時加入姜、蔥、桔皮等調料,出鍋時加鹽,使湯潔白爽滑,口感極佳。
3:燉河豚
竹林外的兩三朵桃花,水裏的鴨子,它們首先註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沙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
這是蘇東坡為好友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所作的壹首詩,也曾出現在初中人教版語文課本上。但是原畫裏沒有河豚。所謂“正是河豚欲上絕頂之時”,不過是對蘇東坡美食的深刻記憶罷了。
因為蘇東坡在常州的時候,留下了壹個吃河豚至死的笑話。與蘇東坡同時代的孫毅在他的《秀子》壹書中記錄了這樣壹個有趣的故事:
東坡居常州,頗嗜河豚,而士大夫精於烹魚,故需招東坡享用。婦女和兒童聚集在屏幕後面,想聞壹個詞。東坡咀嚼良久,默不作聲。主持人陰沈,熒幕後的布景失望而互相照應。東坡突然大聲嘆道:“死也值得!”我們在壹起很開心。
不過,地處江南的常州現在飲食偏甜。我不知道蘇東坡當時吃的河豚是紅燒的還是燉的。據他的學生章雷在《明道》雜誌上說,長江裏的土著吃河豚,“不過是用藜蒿和竹筍,也就是蘆苞和蒓菜煮的。”所以,蘇東坡要不是親自品嘗三鮮燉河豚,也不可能寫出“蘆蒿滿地蘆芽短,是河豚欲上之時。”這樣壹首詩。
4:烤羊排
宋哲宗邵聖元年間(公元1094年),蘇東坡因新黨與舊黨之爭被貶廣東惠州。宋代的廣東不是今天的改革開放城市,但那時候也是蠻荒之地。惠州城裏賣豬肉的人很少,唯壹的菜市場每天只殺壹只羊。蘇東坡說他“不敢與官爭買”。
然而,基於他對食物的執著,蘇東坡創造性地發明了壹種新的吃法。因為羊骨頭之間的空隙小,棘間的羊肉完全挑不起來。蘇東坡低價買了羊骨頭後,先煮熟,再澆上料酒,蘸上鹽,放在火上燒烤。因為羊骨頭裏肉少,烤好後需要用竹簽挑著慢慢吃,所以要“挑壹整天”,吃起來像螃蟹。
身處逆境的蘇東坡,此時也不忘與弟弟蘇轍分享。他激動地寫道:惠州地廣人稀,但每天都有壹只羊被殺。骨頭之間還有壹點肉,煮熟了撒上熱氣,隨意用酒和鹽烤,吃的清淡,整天剔牙,如蟹爪。我兒子在教堂已經三年了,他長滿了牙齒和骨頭。欺負完他怎麽會知道這種味道?雖然這是個笑話,但是很能用。但是被狗餵食並不愉快。
他不僅詳細介紹了烤羊排的制作方法,還在最後想起了自己的幽默,因為他義正言辭,得罪了朝廷的同僚。因為壹塊羊排,他甚至得罪了惠州所有的狗。不歸之河,古今有幾個人能在逆境中如此淡定?
5.燉牡蠣:
三年後,蘇東坡被放逐到海南島,那是無數人心中天空中詩意的壹隅。但蘇東坡當年看到的,是壹望無際的大海,以及生活近乎原始的黎族。
當地的原住民可能對這個陌生人的詩畫沒有太大的興趣,但蘇東坡樂觀豁達的天性最終感染了他們。在他們的指導下,蘇東坡這個之前壹直生活在內陸的文豪自學了生蠔,從此感受到了海鮮的美味。他甚至寫信給朋友介紹生蠔,還不忘調侃:“如果中國和朝鮮的醫生不知道這件事,他們會害怕遷徙到南方來分享這種味道。”
現在看來,蘇東坡顯然是個追求食欲的食肉動物。從心理學上分析,食肉動物通常容易相處,樂觀豁達,具有很強的浪漫性格,這無疑是對蘇東坡性格的最好詮釋。
紅塵漫漫,人生苦短。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美食,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言行給現代人樹立了壹個標桿:面對人生意想不到的挫折,他需要用幾分從容與人生對話。用壹點超脫踐行人生的豁達,用壹點淡定融入人生的熱鬧,用壹點淡定體味人生的寬廣,用壹點淡定活出人生的無限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