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夏季養生 -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

如何評價電視劇《大清鹽商》?

《大清鹽商》是國產古裝劇的還陽之作,也是國產古裝劇的扛鼎作品之壹。

《大清鹽商》的總策劃是盛和煜,藝術總監是張黎。上壹次看到這壹對名字的組合,是《走向***和》,該作品的水平和地位已經無需贅述,可那已經是11年前的事了。在影視行業泥沙俱下的11年後,《大清鹽商》的出現,可以說是原原本本地接續了十年前國產古裝劇的榮光。因此,拿它與同時期的其他電視劇橫向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縱向比較,才能品出壹些耐人尋味的細節來。

1988年,由陳道明主演,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的28集古裝歷史題材劇《末代皇帝》問世,開宏大敘事歷史劇之先河,也為國產古裝劇起了個好頭。其後二十年間,大量制作精良、誠意十足的古裝劇層出不窮。如二十世紀末的《宰相劉羅鍋》《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世紀頭十年的《走向***和》《大明王朝》《雍正王朝》,都已經戴上了經典的桂冠;稍遜色壹些的,如《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大秦帝國》等影視劇,也值得壹看再看;再次壹些的,如《乾隆王朝》《天下糧倉》等影視劇,亦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上述幾部電視劇,都有壹個***同的特點:借古喻今。無論編導的用意是吹喇叭擡轎子,還是指桑罵槐影射朝局,我們都要承認,那個年代的電視劇從業者,是有藝術追求,甚至家國情懷的。他們考慮的不是娛樂圈名利場那壹畝三分地的事兒,而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在歷史關口的定位,以及前行的方向。妳可以說他們私貨太多,可以批評他們戲說歷史,甚至可以咬牙切齒罵他們別有用心,但妳不得不承認,他們拍電視劇的態度,是足以令後來者汗顏的。

彼時的我,盼望著當年的國產古裝劇,若大旱之望雲霓,紫霞仙子之望七彩祥雲。盼望著,盼望著,《大清鹽商》來了,如同我心目中的祥雲那樣,悠悠地飄過來了,而且還帶來了狂雷暴雨,把我淋了個透亮。我壹抹雨水涔涔,淚水亦涔涔的臉龐,禁不住仰天長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大清鹽商》走的無疑還是古裝劇的老路子,由地方官場貪腐案入手,剝繭抽絲,層層深入,最終全盤通殺。《雍正王朝》的開篇是任伯安案,《大明王朝》的開篇是浙江毀堤淹田案,《乾隆王朝》的開篇是甘肅王亶望案。任伯安牽連著八爺九爺十爺,浙江鄭泌昌何茂才牽連著閣老小閣老,王亶望則牽連到乾隆壹朝的整個官場生態。小案引爆大案,地方攀扯中央,這猶如明清章回小說的“此開卷第壹回也”,雖然已經近乎爛俗,但觀眾就是喜歡,就是買賬。新瓶舊酒,那又如何?幾十年過來了,爺喝的就是這個味!有錢,任性!

當然,《大清鹽商》還是有與以往古裝劇不盡相同的地方,那就是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正邪二元對立。正因沒有正邪之分,處處透著世故人情,才使情節人物顯得真實可信。比如說,同為開篇破題的欽差大人,與冷面王胤禛,海瑞海剛峰這樣的國之利器、孤臣死士相比,《大清鹽商》裏的阿克占顯得實在沒有那麽偉光正。他壹手收下鹽商供奉的瘦馬,壹手又斷絕四位總商的財路,什麽驅虎吞狼、挑撥離間、口蜜腹劍、卸磨殺驢,陰謀陽謀都用盡了,其作風蠻霸,手狠心黑,與以往的反貪青天不可同日而語。另外很多細節也頗值得推敲,比如向鹽商索捐,先收七十萬兩,再收三十萬兩,另收十萬兩作為關節費。張嘉譯飾演的汪朝宗立刻指正說,不對吧,關節費最多只需要三萬兩就行。阿克占為什麽要多收那七萬兩的捐輸銀呢,是為了充作國帑用嗎?恐怕不盡然吧。

汪朝宗身上,體現的則是古代商人的壹種柔性價值觀。阿克占自從執掌鹽院以後,壹招緊接壹招,壹套行雲流水的組合拳,不給敵人半分喘息的機會;更厲害處,是招招打在要害上,不留余地,做事做絕。而汪朝宗呢,既利己,又利人;既謀身,又謀國;事做得漂亮,人也做得漂亮。清朝徽商圈子流傳著兩句話,壹句是“花花轎子人擡人”,壹句是“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汪朝宗向阿克占低頭而不彎腰,跟鮑老板唱將相和,足見其深得徽商心傳。套用《人間正道是滄桑》壹句臺詞,這盤麻將,阿克占打得是清壹色,汪朝宗打得是碰碰和。

另外壹個讓人眼前壹亮的角色,是馬老板,那個播弄是非,是刀削豆腐兩面光的馬老板。原本他與鮑老板壹胖壹瘦,壹唱壹和,壹個紅臉壹個黑臉,讓我以為只是簡單的功能性角色。後來他偷偷把汪朝宗從曹大使處買鹽的事告訴鮑老板,不僅隔岸觀火,而且借刀殺人,讓人驚覺此人城府之深,用心之毒。緊接著卻又出來壹幕,講馬老板事母極孝,用自己的牙幫老母親咬軟鞋幫,篇幅不多,可壹個身世坎坷、心思深沈的中年鹽商形象,立刻脫穎而出了。

凡此種種,不壹而足,可以看出這部劇裏並沒有絕對道德的化身。二十多年來,國產劇古裝劇可謂多矣,但真正做到這壹點的,也只有《走向***和》算壹個,《大明王朝》算半個。

張嘉譯、俞飛鴻也不必多說,要長相有長相,要演技有演技,色藝雙絕,看他們的戲是壹種享受。《走向***和》的恭親王/瞿鴻機化身鹽商總瓢把子,李光昭化身權五爺,也都讓人感慨萬千。霍青老師扮演的盧德恭,亦儒亦官,亦官亦商,恬淡沖和中又帶有壹點和光同塵的油滑氣,亦是妙極(可惜大部分演員都不是原聲錄音,欣賞不到他們高超的臺詞功力了)。唯有鹽務四大總商之壹的鮑老板,演得有些飄,與其余戲骨比起來相形見絀。當然這個角色的設計本身就略嫌漫畫化,似乎純粹是為了插科打諢,或推進劇情用的,遠不及其余三大總商血肉豐實。

最大限度呈現出這些表演神韻的,是張黎老師那神出鬼沒、幻化無方的鏡頭技術。雖說本劇的掛名導演是韓曉軍,但幾個鏡頭壹下來,要說這不是張黎老師的手筆,我絕不相信。大到布景,小到特寫,簡直與11年前的《走向***和》貫通壹氣,渾然壹體!美中不足的是,本劇旁白略多,很多意思明明用鏡頭語言就可以表現出來的,卻非要大喇喇用旁白念出,沒有給觀眾留下咂摸的余地。就好比隔著紗簾看美人,冷不防突然蹦出個人來把紗簾抽走了,雖然說不上大煞風景,但也失掉了那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

最值得贊嘆的,是這部戲的劇本。雖然講得是揚州城壹地壹隅之事,但在這部劇裏,清王朝從貴胄鄉紳到市井細民,種種風物、文化、習俗纖毫畢現,簡直讓人身臨其境。何思聖那壹聲“東翁”喊出來,我腦袋“嗡”的壹聲,剎那間找回了當年讀高陽小說的快感。

應該註意到,《大清鹽商》只有三十四集。以這部戲的投資規模來看,剪出來的集數算是很少的。剪得少,賣得錢就少。但相應的,劇情緊湊、紮實、綿密,無壹場廢戲,無壹處尿點,甚至無壹句廢話,讓人目不暇接、蕩氣回腸。看看那些動輒五六十集,不停地註水,不停地回放的電視劇,《大清鹽商》的編導,似乎壹開始就是要奔著影史留名的勁頭去的。在這個年代,還有這樣的野心,無疑令人瞠目結舌。

反觀《大清鹽商》,誠然,它在制作上彌補了當年預算、技術等方面的不足。但它的視角,卻已縮小到官場權術、帝王反腐來,局限在各方勢力心懷鬼胎爾虞我詐這些枝節處,而沒有更進壹步的思考與提升。換言之,論制作之精,技術之強,昔不如今;可論立意之高,用心之深,今不如昔。